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策略谈

时间:2022-09-22 09:38:33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策略谈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生活情境;实例;操作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3—0068—01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学习的最佳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的兴趣。”这都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智力潜能并使其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小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思维活动就更积极、更有效。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可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我把这一节的内容改编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从而使学生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又如,在讲“元、角、分的进率”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小明去商店买一支笔要花一元钱,但他只有面值一角的钱,他要给售货员阿姨几张一角的钱才够一元呢?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二、联系生活实例,领悟知识内涵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产与科研的实际,教师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能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时,我先要求学生估计一下讲台、课桌、黑板各有多长,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在学生建立了1厘米和1米的印象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1米、1厘米长度有关的物体。然后,再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熟悉的事物,如门、电视柜、讲桌、铅笔等。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测量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三、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单凭教师讲,只通过单一的感官来进行学习,学生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也记不住,教学效果就差。而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做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为了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9个纸盘和9个纸球做的苹果,进行分苹果游戏。第一步,让学生把9个苹果都放在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自己决定,但每个纸盘里放的苹果要同样多,看可以分几盘?第二步,分组进行每盘放2个、4个、5个和6个的几种不同的分法。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当出现剩余苹果时,学生手足无措。这时,我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演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2个。然后问:“为什么会剩1个呢?”在学生们发现“分不完”时,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一些东西,不一定能分完。”然后,板书课题,这就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

四、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使人感到满足,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可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成功并给予热情的肯定。如学生发表了新颖、独特的见解或提出了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教师能循循善诱,使学生取得点滴的成功,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那么,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对初中语文“先学后教”模式的探索 下一篇:德育工作者应树立六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