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者应树立六种思想

时间:2022-09-07 10:20:58

德育工作者应树立六种思想

〔关键词〕 德育;以人为本;言传身教;开放;鼓励;素质发展;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1—0033—01

学校德育要直面社会开放的现实,正视道德困惑和冲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学会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就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如何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已成为学校德育创新的首要任务。对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们只能做一些沟通引导,而对于学校德育教育,我们能够更好地去探索、创新。笔者认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树立以下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欲望,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和道德人格的提升,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提升和引导。因此,德育工作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

二、树立言传身教的思想

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学生受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影响最大,学生在接受教师的教育中,不但听其言,更会观其行。教师只有用实际行动做好为人师表的榜样,使学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才能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改进。如,培养学生不乱扔纸团的习惯,教师亲自拣起纸团并放入纸篓的行为,远远比双手叉腰高声训斥要好得多。诸如此类的细节都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另外,教师的礼仪修养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该怎样待人接物等生活细节,都会对学生带来直接的效应。所谓“名师出高徒”,大凡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我想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识渊博,能力超群,更主要的是他的品行与人格让人敬佩。

三、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

创新式的教育是开放式、主体化的教育。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改变过去封闭式的教育。要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权利,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他们是德育教育的主体,不是被灌输的容器。因此,要改变过去的说教式教育,变单向式为互动式的理性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家长、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把理想化的信念与自动化的习惯紧密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四、树立多鼓励,少报怨的思想

凡是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心理素养和个好都千差万别,做教师的就是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的优点特长善于放大激励,对学生的缺点做好矫正和引导。在教育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些教师总是一味地报怨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能否对“问题学生”多一点鼓励呢?我们无法培养一个完美的人,但我们可以培养更多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举止高雅的人。成功教育、赏识教育正是在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受人关注和效仿的教育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就是多鼓励、少报怨、多表扬、少批评,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表扬,起到树立典型、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

五、树立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思想

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二是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掌握知识、学习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前者的学习是根本性的,后者的学习是工具性的。思想品质、道德人格远比知识的获取更为重要。学校德育工作就要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应该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唤起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和思想素质的提高。

六、树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

个性是人的心理状况的总和。个性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就没有创造性。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爱好、追求、兴趣,塑造不同的模具,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创新式的德育工作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改变过去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德育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

上一篇: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策略谈 下一篇:多媒体为生本之间架起高效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