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时间:2022-09-22 08:49:41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打造化学高效课堂

学生在开发智力阶段,培养其迁移能力是最常用的方法,这个方法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更加明显.由于教育的改革,化学课本上的内容有很多是之前的授课中没有出现过的,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找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在迁移能力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教育更是一种以达到学生能够自主迁移学习内容的目标教学.本文主要分析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从而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一、设计能够形成迁移能力的情境

想要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教师教学的部分是很重要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对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归纳,促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能举一反三.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方法、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后,学生就会了解一般气体的制法、性质,在之后学习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时,就能知道制取步骤并且能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同理,在学习某种酸的性质之后,学生就会对一般酸性物质有所了解.

迁移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在课堂,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迎刃而解.

另外,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也要求教师不要把思维只放在解决眼前的问题上,要教会学生拓展思维,同类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多个角度考虑.这样,不仅能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还能保证学生答题的效率,并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

二、将知识与知识链接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习惯将思维只局限于将要解决的问题上,许多关联的知识得不到启发,就像走进死胡同.这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得不到提高,也影响了学生对已经学到的知识的充分发挥.当今教育提倡实践,学习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应用,学习的目的不是应试,而是能够将知识与知识链接,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三、重视学习过程

化学课程是一个体系,它包含了化学课程中涉及的概念、原理、众多化合物等因素.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化学知识了解比较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体系的形成,了解化学中不同元素的区别和联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看分数说话,不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受到打击之后自信降低,慢慢丧失学习乐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用简单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并且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更愉快.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就会得到加强.

四、加强练习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生活中出现的类似问题.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知识就构成不了整个学习体系.但是,基础知识是整个学习体系中的一部分,知识不是放在大脑里的,它需要转化成实际应用.不同情境下相同的问题,学生都可以轻松地解决.

在教会学生在练习中寻找方法后,还应注意练习量的问题,让学生在类似题目的练习中形成惯性.当学生的惯性形成后,再用其他类型的题目打破惯性,让学生在不管什么条件下遇到需要解决的难题时,都能够及时迁移有用的知识,形成强大的思维模式.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最简单的途径,散发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五、提高学生概括知识的能力

1.化学性质概括.化学包含自然界所有的物质,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如果想让学生去了解自然界中每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应去寻求每种物质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地将物质与物质之间的联系经过分类概括后,循序渐进地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2.内在联系.有的物质与物质反应后会产生相同的化学效果.客观看来,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生应该学会了解其相同化学效果的原因,开发迁移能力,拓展知识面.

3.原理概括.化学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元素的不同,反应的条件不同,就会产生出不同的物质.一般要具有高水平的概括能力,才能将事物的本质联系起来,学生一旦掌握了概括原理的方法,迁移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总之,在教学中,到处都有能够体现知识迁移的方法,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吸收归纳,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开发,进而让学生寻找到学习归纳的方法,找到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进行知识迁移,提高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知识迁移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知识与知识贯通,正确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当我们的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知识迁移能力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现状的反思及改变措施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