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

时间:2022-09-08 05:11:13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

摘要: 本文从大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和总结了其所存在的问题:职业理想世俗化、职业心态不平衡和职业定位片面化,从而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方法和途径,并强调正确和理性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是高校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的全面推进。

关键词: 职业意识 职业理想 职业心态 职业定位

职业对于一个人的意义不言而喻――人生的重要阶段都与职业相伴。高校学生是未来的职业者,更是职业大潮的生力军。如何才能使学生顺利地走上职业生涯之路是我们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意识决定行动,行动是意识的反映。积极的职业意识能促进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消极的职业意识则阻碍职业行为的养成,抑制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促进学生职业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当务之急。这需要教育机构有序而系统地推进这项学生职业教育工程,而其中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入学开始抓起。

一、职业与职业意识

职业是社会进步、人类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分门别类的生产作业,它不同于工作,职业问题不是简单的工作问题,它既体现了专业分工,又体现了一种精神追求,职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人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

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是约定俗成的。它是每一个人从事所工作的岗位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牢记和自我约束的。

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意识是他们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在职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对自己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期待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择业态度和择业方式。

二、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现状

通过近几年参与高校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工作,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平和的职业心态、客观的职业定位,但同时有部分大学生群体确实存在职业意识模糊和职业心理不健康等情况。另外,笔者也感受到,社会的功利性等趋势给大学生正确职业理想的建立带来了负面影响。

1.职业理想的世俗化。

正确的职业理想能够引导学生找到个体与社会的契合点,使个体职业与社会需要和谐统一,消除择业的盲目性;不合理的职业理想会导致学生自身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增加学生择业的困难和社会的负担。但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利益相结合,在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中更多地考虑的是职业的报酬、福利、社会声望、经济待遇和实际利益等因素,而把事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等列为其次。很多大学生认为经过多年学习,找到较高的报酬和福利、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职业才是对自己能力的证明。职业理想的世俗化与功利性似乎已经在部分大学生中逐步形成。

2.职业心态的不平衡。

大学生面对职业问题的心态一般都存在很多矛盾之处,主要表现为:既期待就业又害怕遭遇与理想的冲突;既支持公平竞争又惟恐遭到淘汰;既想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又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这种心理现象与其所处的特殊时期――与社会即将接轨有很大的关系。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应对这个特殊时期,他们愿意与家长交流、向老师咨询、与同学攀谈。他们力求逐渐调整心态、缓和心理矛盾,努力实现自己设定的阶段性目标,并达到理想与现实的切合点。然而,也存在一部分学生职业心态不平衡,却又不懂得适时调整自我的心态,只是消极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这很大程度上会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道路产生不良影响。

3.职业定位的片面化。

大学生职业定位是学生对自己职业在社会中地位的考虑,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是对自身价值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对地域、职业和择业标准的考虑。现在很多学生把职业的地域定位在沿海地区、省会城市或发达地区。当然,随着中西部的开发和农村的发展,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投身到这项事业当中。另外,部分学生对自己从事哪种类型的职业缺乏很仔细的思考,只是希望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待遇较高的、社会认可度高的职业,可见其对职业定位的标准显得比较片面,缺乏足够的准备,缺乏深思,缺乏对主客观问题的综合思考。

三、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1.了解职业意义,渗透职业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只是职业探索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学生根据人生追求、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选择适合的专业,结合社会需要、职业要求、职业目标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素质与技能,并为最终走向社会、进行职业探索而作前期的准备。因此,在大学时期了解职业意义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要经历成长、探索、立业等若干阶段。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尽早地让学生了解职业对于个人、家庭及社会的重大意义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学校在学生入校之日起就应当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铺垫和教育工作,逐步渗透职业意识,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过渡。一旦学生完全与社会脱节,对职业没有任何概念,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成功的可能性。

2.树立自我信心,形成职业意识。

信心是学生成为“职业人”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动力源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面对成长路上的各种挫折,是实施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形成职业意识的必要条件。

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能够比较积极地、主动地与他人、社会接触,会更主动地融入社会,探索职业的意义,以及规划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自信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社会与发展的生存能力,具有更为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我潜能,并能结合社会需求和自我特点形成职业意识。

3.结合专业学习,确立职业理想。

大学生职业理想是指个体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发展目标所作出的想象和设计。职业理想是人们进行职业判断的尺度,是判断职业称心与否的标准。职业理想的确立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不稳定到稳定、主客观相结合的过程。现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它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判断未来职业的价值,提高选择职业的自觉性和投身职业生涯创建的自觉性。

职业理想教育要融入到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当中去,要把职业理想的确立渗入到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与职业理想的实现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学生只有在学校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才有可能成就自己的职业理想,从而促进职业发展、迈向成功。大学生要树立热爱专业、成材报国的理想,使专业知识的增长

与职业理想的提高,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四、结语

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对于其个体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担负着建设社会和发展经济的重任,也即将成为未来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具备职业意识能自觉促进自身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助于自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应该注重学生在校期间职业意识的培养,这是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学校要系统、有条理地开展这项工程,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进而成功地迈向社会。

参考文献:

[1]潭卫华,陈沙麦,陈少平.大学生职业意识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

[2]张晓梅,郭秀荣.浅析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确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06).

[3]张文勇,马树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

[4]张伟.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缺失与培养[D].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8.

上一篇:浅析高职高专建设法规课程教学 下一篇:金融危机背景下辅导员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