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以网促研

时间:2022-09-22 05:37:36

整合资源 以网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信息载体,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学习方式。在政治教学中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整合网络技术与网络资源,可以创造出一种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全新学习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在高中政治学科借助于网络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能够改变学生的单纯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并通过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实践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融合资源,开展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利用网络信息,实施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利用网络,筛选课题

当代高中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利用网络,将国内、国际最新动态以视频、图片、形象,甚至虚拟的情境引进来,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且更新速度快,能有效地满足政治研究性学习与社会结合紧密这一特点,解决现行高中政治教材滞后和信息量不足等缺陷。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地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扩大视野,了解社会动态、科技水平,加深、扩展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自发地根据丰富、鲜活的材料和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个人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当学生对一定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起进一步研究的欲望,形成专题研究。但网络环境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区别、判断和筛选各种信息。教师可根据政治课教材内容,精选与教学内容、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资料和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的发现问题,选择具有较强研究价值与可行性的研究性课题。例如,针对最新的中日关于争端,及时下载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明白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可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使得政治课堂生动活泼,有吸引力,开展关于问题的专题研究。

二、利用网络,丰富储备

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及自然科学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学术素质。有些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很少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书到用时方恨少”,那么教师平时应当做那些工作才能胜任研究性教学任务呢?除了阅读大量的纸质书外,笔者建议教师要在平时学会利用网络,丰富储备,创建、丰富自己的资料库,做一名“有心人”。可按教学的不同需要,建立以下不同的资料库,比如与教材配套的资料库、专题资料库等。在资源库的建设中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强化资源的收集意识,善于随时随地的发现资源,挖掘资源;二是要鼓励学生参与,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动手收集,共同开发,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共建、共享,取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资源,从而有利于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了自己的“资料库”,教师在上课时就不会被动,就会善于用艺术化的教学手法,展现、演绎教材内容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趣,鼓励学生用于探索。也可以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给学生更好的选题指导。比如,当举国欢庆“神舟十号”成功发射之时,可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我国航天成就,学习“航天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而教师本身在航天知识方面积累的知识,就会使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不会出现学生讨论,而教师插不上话的那种尴尬的场面。

三、利用网络,建构课堂

高中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可采取课堂内和课堂外两种相互促进的教学形式。课堂内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改变原有的单纯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性、求知欲和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悬念与问题的牵引下,直接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实现知识的获取与规律的发现,体验学习探究的乐趣。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做好课前准备,除了教学设施和设备的准备外,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拟定某些特定问题,并在网上公布,以供学生访问、解答和学习;同时提供大量的与所拟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源,以供学生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查阅;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去搜索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教师做准备的关键在于,教师所做的一切准备必须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与设计,并对学生在利用网络环境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作出适当的预测。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丰富、多元、立体的资源来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登录不同的网站或数据库,寻找所需的内容,进行简单而必要的提示帮助,协助学生找到解答问题的途径。但这种帮助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是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或提示,如“请到某网站去查询某文章”、“请查阅某参考书某章某节”等。

四、利用网络,搞活课外

政治课课外研究性学习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的课题研究的指导,一般采用专题研究的模式。专题研究一般是指学生就一个教学单元或与若干教学内容有关的某一特定主题,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自主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自主地收集、整理资料,自主地开展研究,最终在与学习伙伴的交流协作当中形成结论、建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选题、学生遇到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外,基本上是退居幕后。而学生从选择课题、开展研究、交流讨论到最终结题,整个流程都离不开网络。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研究,而且还能利用QQ聊天、BBS等方式,进行经验的交流与共享,并最终通过网络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公诸于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从网上自主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间的分工合作,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思,有利于道德的提升和品格的优化。

五、利用网络,学科共建

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也有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主要涉及到三种形式的综合研究,一是与理科各学科综合研究;二是与文科各学科综合研究;三是与文理各学科综合研究。这三种形式从本质上看都属于综合性专题研究。综合性专题研究强调学生综合运用两门以上学科知识,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进行多渠道获得信息与资料训练,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分析、合成、交流的能力。对于跨学科政治综合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关键要考虑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与各学科知识能否打通联接,实现学科共建。网络传播信息量大,往往以其超链接的方式将储存信息的容量无限放大,在信息的传播效率上,网络信息能够实现及时更新,网络的这种即时性的特点,缩短了知识、信息传播的周期,拉近了广大师生与知识、信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快速地学习到本学科以外的知识,快速地打通政治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一种崭新的视角进行选题和研究,从而实现学科共建,跨学科研究。

上一篇:《直面挫折》教学设计 下一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