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爱心意识的现状及培养

时间:2022-09-22 05:16:16

高职院校学生爱心意识的现状及培养

【摘 要】爱心是德育的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类的永恒需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当中,对学生爱心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突出。爱心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只有拥有爱心,他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所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爱心意识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爱心行为的现状、高职院校学生爱心意识培养的作用以及如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爱心意识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爱心意识;培养

一、引言

1996年在北京举行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这样的忠告:21世纪人类面临的将是日趋失衡的生态危机和日趋失落的道德危机。现在看来,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生态失衡的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我们更应警醒的是道德滑坡的危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和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他们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家和民族命运。作为大学生这个精英团体中相对弱势的群体――高职学生,如何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心意识、感恩意识,既符合他们自身发展的需求,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既是必须的,也是迫切的。

二、高职院校学生爱心行为的现状分析

(一)爱心意识不强

高职学院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爱心意识,但目前普遍存在爱心意识不强的问题。表现为:有的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亲人、同学、朋友能够关心、关爱、照顾,但是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有些学生的爱心与心情有关,心情好、高兴的时候就去献献爱心,心情不好的时候则是置之不理;有些学生的爱心是被动而非主动的;有些同学的爱心是表面上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等等。

(二)对爱心活动认识不够全面

辩证唯物主义说内因决定外因,学生本身对爱心意识不强主要取决于其自身因素。首先,大学生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很多人都在花着父母的血汗钱,但他们面对这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时,最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经济情况,有时候会有想帮助别人的意识但自身条件不允许;还有的会考虑帮助弱势群体不是在校大学生应该做的事,而是政府的责任。其次,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其关系比较复杂,在校大学生对那些弱势群体到底是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存在着怀疑的现象。爱心活动的动机其实就是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而在校学生把这些责任都抛给政府,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殊不知培养爱心,是培养其他良好节操的基础。

(三)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使国外的各种思想观念涌入国内,尤其是西方个人主义,对青年学生影响很大。加上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在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带来便捷的同时,网络上那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有极大的诱惑性和欺骗性,容易使那些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又有严重的从众心理的高职学生受到毒害,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使得部分高职学生对爱心活动不太关注,不大参与。

三、高职院校爱心意识培养的作用

(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爱心意识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爱心意识是人们在平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爱心的认识、判断、了解与感知能力,并且积极参与其中。据调查,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较强的爱心意识,对社会上比较弱势的群体漠不关心,嘲笑、欺凌;对周围的同学冷眼相对,大打出手;对自己的父母只知索取,不懂感恩,甚至恶语相向。所以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爱心意识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帮助他们学会善待他人,关爱他人,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有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爱心意识有利于提高社会责任感

现代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与时展相适应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与德治充分融合的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一个有爱心的人,他一定是个爱家人、爱他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家、爱校、爱国的人,一定是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人。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爱心意识的培养,可以促使他们成为个性自由发展、有强烈的责任心的社会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当重任。

(三)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爱心意识有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民的慈善意识也越来越明显,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帮助渐渐地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行为。对大学生进行爱心意识的培养,加强他们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引导他们关注慈善事业、投身慈善事业,不仅有利于中国慈善事业更好的发展,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还是构建和谐社会得需要。

(一)让学生学会感恩

只有心存感谢,才懂得去感恩,学会感恩是培养学生爱心意识的第一步。学校要多播放一些既具有感染力、感召力,有具有欣赏性的以感恩为主题的电影,让学生懂得感恩进而才会有爱心;利用班会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感恩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他们的心灵。懂得感恩的人,自然会是个有爱心的人。

(二)教师应成为“爱心天使”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教知识、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做好传道、育人的工作。想要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教师自己必须拥有一颗浓浓的爱心。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格塑造,使高职院校教师成为学生爱心教育的楷模,成为激励学生奉献爱心的动力。

(三)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学校和老师要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多渠道宣传社会反响大的爱心榜样,发掘身边的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心。

参考文献:

[1]何海涛.构建艺术类高职院校爱心教育体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赵守政.当代医学生责任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罗亨江.许倩晔.加强高职院校高职生爱心教育的思考[J].江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1.23-24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工委2013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委托项目《医卫类高职院校学生爱心意识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一篇:与新教材一起成长 下一篇:让学生在感受\体验生活中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