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9-22 05:01:47

对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思考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学会探究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高中化学进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一些认识上的原因,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改进。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高中化学课堂实施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化学实施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一部分化学教师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表现为高强度,大容量等特点。这种教学模式远远不能跟上时展的要求,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2.化学教学中创设的情景和内容联系不紧密。要探究的内容选定后,就要考虑如何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如果创设的情景、设置的问题能建立在学生的基础知识上,和学生的原有知识又能产生冲突时,就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促使探究活动地顺利开展。创设情景要结合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史料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探究教学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提前就安排好探究线路,让学生按照设计好的路线走,也就是引导学生直接走向了结论,这样的探究不是真正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其中;还有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自己分析,给出答案。这些都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教师指导教学方法

“指导”包括两个主体共同作用――教师是指导性的主体,学生是主动性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导”,学生的主要作用就是“学”。教师的“导”具体表现在:当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当学生学习思路混乱时,教师应给予疏导等等。而学生的“学”具体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探究的动机、欲望、要求,能运用教师传授的探究式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获取亲身实证的知识。这一“导”一“学”才能使得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即广义探究的天性,但这种天性并不是科学探究,也不会自然转变为科学探究。它是一种无目的、盲目的自发活动,放任自流或教育不当,只会导致这种天性的荒废。也就是说,学生探究的天性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如何把这种原动力转化为理性的科学探索,只有通过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参与模拟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充分发挥教育的这种引导作用。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还要照顾到基础差的学生,铺设一些跳板,让学生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成功的问题情境应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出的难度适中,问题情景清晰,能引起学生共鸣,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化学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过程中,可以多渠道获得信息,从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寻找素材,及时捕捉科学前沿的最新信息,从有趣的实验现象中整理线索,从丰富的生活中寻找材料,从教材中挖掘内容,充分运用这些素材来设计好问题。

3.要抓住探究教学的本质

“探究”是研究性教学的核心环节。要求教师不把现有的结论照搬给学生,而是要在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质疑,鼓励学生探索,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式教学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更关心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问题――探究”的途径,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激发创新欲。教学要关注学生探究的个性化。由于探究式教学十分重视教学活动的宽松环境、主体性的发挥和主动合作、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学生需要较多的独立思考、踊跃发言、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在教学活动前、教学活动后都需要独立研究和发展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个性的条件与环境。教学要强化学生探究的实践性。手、脑、口并用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动手操作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动口能暴露其思维过程,既发展了思维能力,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因素,通过感性认识,缩短接受新知的认知距离。

上一篇:新课改中要注意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