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22 02:20:18

中职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

摘 要:中职生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实践的有效途径。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中职院校创业教育范式可有四种运作方式:文化熏陶式、课程融合式、专业实践式和产学研合作式。此范式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中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范式研究

中职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校

教育的各个阶段,它的有效实施不是靠哪个部门或某

门课程的讲授就能完成,而是强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

生开创性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

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创业教育范式的具体实施可以分为萌芽期、培育

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展开。

一、萌芽期:以文化熏陶式为主,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文化熏陶式(MCM)是指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对创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学生价值观转变,形成创业需要、创业兴趣、创业理念和创业信念。

环境是创业的外部条件,是决定创业效果的客观

因素。此阶段主要针对初入学学生,其实现途径主要

有:通过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把创业理想、创业激情和思想火花转变为周密的创业行动方案,激发学生的创

业热情和创业信心;开展“创业论坛”和“创业大讲堂”等活动,邀请成功企业家来校讲述创业经验和心得体会,增加学生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开展创业座谈会,举办“创业沙龙”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交流创业经验,引发学生对创业的向往,消除畏惧心理。

二、培育期:以课程融合式和专业实践式为主,丰富创业知识与技能

专业实践式(MPP)是指学生围绕专业领域选择一个突破点开始创业实践的一种形式,这种模式使学生

在校期间就能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创业实践中进行运用、检验和发展,它是课程融合的延伸,是理性到感性、理论到实践转变的环节。专业实践的实现途径主要有:

1.课外科技活动

通过组织开展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各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技能和创业能力。

2.素质拓展训练活动

通过组队、项目筛选、培训、市场调查、计划书、答辩等过程,同时邀请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点评和

指导,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3.社会调研与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使学生明白创业的艰辛及感受。

4.情景模拟性实践

通过创业实践情景的模拟,进行有关创业活动的情景体现或拟出创业计划、创办虚拟公司等,使学生在比赛中熟悉创业程序,储备创业知识,接触了解社会,对创业进行模拟实验。

三、成熟期:以产学研合作式为主,提升创业能力与心理品质

此阶段主要针对三年级学生,其实现途径主要有:

1.产学研共生态合作平台

通过这个互动平台将已经创业和准备创业的学生,风险投资机构企业、科技园以及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联系在一起,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同时可以获得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使大学生创业活动具有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

2.参与科研活动

其形式可以多样化,有的是推行项目参与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尤其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开发性合作项目;有的是实行大学生研究计划,学校划拨专项基金支持学生科研立项,教师指导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有的是鼓励教师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科技服务等。

3.创业成果转化

开展发明创造竞赛活动,将获得的成果通过技术市场或其他场所进行成果转让,或者以专利技术作为出资,自行成立公司或入股公司在技术市场进行成果转让。

参考文献:

赵金先,孙夕香.高校实施创业教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4(8).

(作者单位 山西省阳曲县高级职业中学)

上一篇:对高职高专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丰富计算机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