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内课外阅读有效融合的方法

时间:2022-09-22 01:44:21

探究课内课外阅读有效融合的方法

摘要:语文教学是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文本为凭借,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单靠课内有限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立足课内,放眼课外,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而当今的语文教学现状是教师过分重视课内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导致课内外学习严重脱节。因此,在语文教学时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融合,让阅读成为学生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有效融合 方法途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关系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须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不知不觉间实现质的飞跃,为有意积累,无意得之 ,需于课堂内渗透,于课堂外拓展。”如何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效融合,现结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探究心得:

一、 课内学方法, 应用于课外阅读中 。

语文课堂教学不应仅满足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之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有所“得”。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提高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和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注重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从初一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和默读,让学生用默读来提高阅读速度,用朗读来体验情感。第二,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学生具备一定默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梗概,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细细品读:对文中的人物感兴趣就着重品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所处环境和细节描写;对事情感兴趣就弄清事情经过,弄清高潮情节,分析环境场所,分析相关人物;对文中的景物感兴趣,就抓住景物特点的细腻描写,身临其境体会意境,体验语言的丰富妙用,从而品味积累吸收。第三,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一味读书,而不思考, 只能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以我们主张阅读要边读边想,带着问题去阅读。比如教学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时,就先让学生看题质疑,从文中梳理出“作者为何要写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带着这两个问题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第四,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展开想象的双翼,一定会给文本带来更多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解读。比如在教授的诗词《沁园春 雪》时,让学生在就文中的雪景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或散文,让学生对雪景有独特的感触。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还有:前言、后记和目录;做读书笔记,摘抄等。

读物众多,方法各异。只要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渗透,让学生一课能得 一“法”,再把这些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独立阅读上,相信有“法”可依,他们定能“读得更快,读得更多,读得更深,读得更透。”

二、 立足课内,拓展相关课外阅读。

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学校课内习得,而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外学到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后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了课内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老师们要突破课堂的禁锢,突破课本的约束,强化课内外联系,引导学生挖掘开辟阅读内容,丰富阅读信息,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辐射到课外。

1、 课前铺垫式阅读。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的作者、背景、内容相关联的资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时,课前布置查找与胡适的相关资料,交流时,学生们讲述胡适母亲冯顺弟的故事、父亲胡传的故事、胡适三个孩子的故事等,虽然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内容丰富多彩,甚至出现争鸣,但无一例外,他们都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加深了对胡适及对他的母亲这一形象的理解。

2、 课中推荐式阅读。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阅读一个或多个与课文内容相关 的文本, 再以点带面,推荐阅读,既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如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这是《水浒传》中的片段,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教师顺势而导,讲到《水浒》中一些主要人物的故事,高潮处却戛然而止,幽默地说:“欲知下文,请自己看书!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课后学生们就主动到图 书馆借阅《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我欣喜地发现,这“智取生辰纲”果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纷纷去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巧妙结合起来了。

三、课内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两千年前的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不管是何种课外阅读方式,关键在于课堂上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激发他们课外继续阅读的兴趣而乐此不疲并持之以恒。

班级每周安排一节课进行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学生可以是带着一本好书,大方地向同学们推荐;可以是师生就一部或一系列作品交流最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读一段最喜欢的阅读摘抄;可以是把读后的真情实感写成读后感……阅读成果的展示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也燃起了更多同学主动课外阅读的激情,而 且展示的形式越是丰富多彩 ,就越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

四、学校、班级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活动,实现课内外有机结合。

学校、班级应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 多彩的活动中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如1、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给每学期定个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2、发挥有效的宣传平台。有效利用学校广 播站等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有了学校、老师的重视与引导,将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刘发建 著《〈语文课程标准〉呼唤课堂教学立体化》

2、林春曹 著《充满智慧的阅读》

3、《语文课程标准》

上一篇:浅谈走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误区的对策 下一篇:如何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