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博物馆研究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22 12:48:50

中医药博物馆研究现状分析

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博物馆领域殊的行业博物馆,肩负着弘扬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任。近年来,依托中医药院校、企业等组织机构的中医药博物馆飞速发展。它们利用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优势,在促进社会文化交流与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目前我国中医药博物馆的研究现状。

国内目前关于中医药博物馆的研究,主要归纳为四大类:一是中医药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二是关于中医药博物馆功能定位的相关研究;三是中医药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四是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的思路方向研究。

一、中医药博物馆发展历程研究

以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为起点,中医药博物馆的发展已近80年,国内学者认为中医药博物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1.1937年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筹划成立前后至建国前的首创时期。这一时期有学者专家已认识到成立医史类博物馆的重要性。

2.建国后至前的发展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间,中医药类博物馆蓬勃发展,不仅是场馆数量,文物数量也显著增加,而这些博物馆、陈列馆的功能、作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挥。

3.十年的停滞时期。“”给我国各个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一些中医药博物馆、陈列馆及中医药文物遭到破坏,中医药博物馆事业被迫处于停滞期。

4.后至今的复兴快速发展时期。后,由于国家一系列的政策和方针,一些省市的中医院校、医院等机构,如湖北、南京、山东、河南、北京、成都、广东等陆续成立了陈列馆或博物馆,中医药类博物馆事业得到极大振兴。

二、中医药博物馆功能定位的相关研究

关于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普遍认为中医药博物馆是传播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场所。

以依托中医药院校、企业、医院、地方政府及研究单位等方式成立的中医药博物馆中,中医药院校博物馆居主体地位。上海、北京、广东、成都等不少省市中医药院校已建成或正在筹建中医药博物馆。因而关于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学者关注更多的是中医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蓝韶清、郑洪等在《中医药博物馆与素质教育》中认为中医药博物馆是专业素质教育、医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身心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中医药科学普及的基地;陈丽云、吴鸿洲、杨奕望在《谈中医药博物馆与医史教学》中提到中医药博物馆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文化素质和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及优化教师专业技能;林琦、张书河等人在其论文著述中也都有相似的看法。

另外,还有部分学者侧重于中医药博物馆的教学功能研究:刘小斌通过介绍广东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医史教学实践,强调博物馆的医史科研、学术交流、文物收藏功能;张镐京的《博物馆在中医药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认为博物馆使教学方式生动形象、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教学形式灵活有效。

简而言之,中医药博物馆作为行业博物馆,既有一般博物馆的共性,又具有中医药行业的个性,即通过收藏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药类文物,并对这些文物进行专业的学术研究,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专业素养教育,进而达到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目的。

三、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中医药博物馆功能定位不够长远

中医药博物馆的主办单位一般为中医药院校、企业、医院、地方政府及研究单位。他们建设中医药博物馆过多地侧重于博物馆的文化宣传教育功能,而对于博物馆的长远发展、运营模式、制度保障经营管理等方面缺乏长远考虑,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博物馆的发展,容易造成开馆时风光无限,之后便门庭冷落的尴尬境地。

2、 中医药博物馆缺乏有效保障体系及人才队伍

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是从初期的项目立项、选址、搜集文物、资金筹措等,到建成后的展览、研究等的正常运行都需要一定的保障体系、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只有中医药专家、博物馆专家、管理运营、后勤保卫等相关人员部门的集体协作,才能形成对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的有效保障体系,保障博物馆的具体运行工作得以有效展开。而当下国内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大多没有有效整合这些相关因素的状况,必然会影响博物馆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准。

3、经费不足的局面广泛存在

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主要依托于中医药院校、企业、医院、地方政府及研究单位,其资金来源缺乏政府的经费支持,资金不足会带来陈列设施陈旧、运行维护不足、文物征集力度不够、营销活动缺乏等连锁反应,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博物馆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4、馆藏医学文物有限

国内中医药博物馆普遍存在此问题。纵观其原因,第一,相对于其他文物来说,古今人士对中医药文物的重视度不够,且相当一部分文物流失海外;第二,中医药文物拥有者文物征集配合度不高;第三、缺乏相应的中医药文物收集制度和机构;第四、由于经费、管理等原因,博物馆相关征集工作缺乏持续性。这些因素造成了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严重不足的局面。

5、理论研究体系不够成熟

与大发展大繁荣的速度相比,中医药博物馆的相关学术研究比较落后。很多学术资料都是针对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进行论述,缺少用先进的研究方法进行科学论证的资料。今后国内对中医药博物馆的研究重心应当转移到规范使用研究方法进行科学论证上来,并由此得出有效的指导理论。

四、中医药博物馆建设思路方向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医药博物馆蓬勃发展,不少学者对博物馆的建设建言献策,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医药博物馆的服务理念、服务对象。中医药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研究中医药文物,宣传中医药知识的公众服务机构,在博物馆发展的新时期,其服务理念应从以“物”为导向转变为以“人”为导向,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营造良好、热情周到、良好舒适的环境,开阔公众视野,提高公众素质。

第二,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目的和定位需要立足于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以博物馆为窗口,以中医药为主题,无论是建设思路、设计内容还是陈列方式,都应以保护、学习、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和行为准则,发挥中医药博物馆所蕴藏的文化潜力,为中医药爱好者和科研人员服务。

第三,以特色观念, 走多样化之路。打破传统中医药博物馆以历史年代分期的线性方式来反映中医药文化发展的展陈方式。抓住中医药发展所具有的地方特色,树立“特色观念”,尝试陈列展示新方法。

第四,利用高新技术,建设数字化博物馆。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中医药博物馆应该抓住机遇,更新观念, 关注世界博物馆发展走向, 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博物馆、科技馆的经验,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电视等手段,将有形的博物馆资源虚拟成数字化, 实现资源共享,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参考文献:

[1] 蓝韶清、郑洪、张书河、陈来香.中医药博物馆与素质教育.博物馆研究,2007年4期,19-21页

[2] 陈丽云、吴鸿洲、杨奕望.谈中医药博物馆与医史教学.中医文献杂志,2008年5期,42、43页

[3] 林琦.浅议中医药博物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山西中医,2011年27卷7期,57、58页

[4] 张书河、蓝韶清.浅析中医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河南中医,2014年34卷1期,17-19页

[5]刘小斌.创办医史博物馆提高医史教研水平.中华医史杂志,1998年,28卷1期,55-56页

[6]张镐京.博物馆在中医药教育中的作用.中医教育,2000年,19卷6期,56、58页

作者简介:

王丽:女,(1988―),河南临颍人,硕士研究生,天津中医药大学党政办公室员工、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隋唐考古研究、中医药博物馆研究。

上一篇:我国宪法日设立的意义 下一篇:中原大地上的两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