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盼立项

时间:2022-06-27 04:37:53

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盼立项

众多文物需调研三届委员上提案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副主委、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连建伟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提案,要求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项目尽快立项。

连建伟建议,为使更多的人分享中医药文化的深厚积淀,使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参与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局面,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及其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全国政协委员所作出的努力,坚持不懈,尽快立项,建设好国家中医药博物馆,以丰富的实物向全世界展示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最终成为集文物收藏、宣传教育、对外交流等一体的重要社会机构和中医药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提案

连建伟介绍,关于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提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并非首次提出,早在九届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就有11位医卫界委员提出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议案。九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赵炜同志曾率团专程到浙江杭州调研胡庆余堂中医药博物馆的情况。

另据了解,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议也曾列为十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的重点提案,上报中办、国办,并组织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进行了调研。该提案也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但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项目始终未能立项。

现在,在全社会和医疗卫生界人士的期盼中迎来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开幕,连建伟作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再次提出建议,希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项目早日立项,早日开展对中医药文物的调查、收集、整理、保护、研究工作,以发扬光大中医药文化。

屈指算来,至今已有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坚持不懈地提出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提案了。

建博物馆的意义不止于建一座房子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朱建平认为建设博物馆的意义不止于建一座房子,里面还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文化是以历史文物为载体的,建设博物馆主要是建设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开展对历史文物的清理、保护以及有关机制的建设工作。中医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还流传到东亚、东南亚,对世界东方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长期以来,我国对中医药文物的清理、保护工作做得十分不够,与之相关的机制建设更是缺位。

在制度上,有很多难点问题没有解决,如文物的采购、保管、展示就没有制度可循。在采购上,哪些文物可以由国家收购,哪些文物应该由国家收回,采购或者收回应该依据什么样的程序,如何定价等问题没有制定相关法规。还有一种办法是对文物的所有权和展示权分离,文物仍然归原所有者所有,但由国家博物馆代展示,这样既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又展示了文物,弘扬了文化,这是对文物所有者和国家都有利的事,但这里面文物代保管的责任如何界定,代保管的费用如何计算等问题也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没有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就没有一个机构来研究制定这些制度。

就文物本身来说也有相关制度需要建立,如对文物进行鉴定和分级。中医药文物和一般文物是不一样的。对一般文物的鉴定侧重于器物的质地、出处,成器的年代等,但中医药的文物主要看它在中医药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如一件瓷器,文物专家主要看瓷器的成色、器型、花色、年代、出处等,一件普通瓷器在文物专家眼里可能不是一个重要的文物,但如果是某个古老年代制药的工具,在中医药文物专家看来,就是一个宝贵的文物。不能对文物进行鉴定,也就不能对文物进行分级,就不知道哪些文物是重要的,是需要特别保护的,哪些文物是不重要的,甚至是假的,没有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就没有一个机构来开展中医药文物的保护工作。

我们对中医药文物的研究工作十分欠缺。现在我国没有中医药文物完整、准确的档案,没法对中医药文物进行管理、研究和交流。“只有知道了文物的价值以后,才能很好地利用文物。”朱建平说。

我们的中医药文物的研究人才也十分缺乏。由于中医药文物的特殊性,需要既懂文物又懂中医药历史的专家,但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像这样的专家我国少之又少。没有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就无法集合、培养这样的人才队伍,没有人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

中医药文物家底不清

2008年2月29日,科技部下发了征集“科技基础性工作中长期规划”的通知,要求科研机构申报公益性的基础性研究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申报了“全国中医药文物资源调查及其国家中医药网上博物馆建设”项目。该报告现在还未批复,据朱建平介绍,此前,我国没有开展过中医药文物的普查工作,所以对中医药文物的家底不清,现在不知道有哪些文物,分布在哪里,更谈不上对文物的保护了。

作为长期研究中国医史文献的专家,据朱建平掌握的情况,我国中医药文物的情况大致如下――

由中医药企业建立的博物馆。这类博物馆主要收藏与企业生产有关的中医药文物,有民营的也有国有的。民营的如天津天士力公司,收藏了很多古籍、制药工具、古方、中药标本、画等。杭州的胡庆余堂,其镇馆之宝是金锅银铲,证实了中药在煎制过程中的特殊之处,还制作了很多模型,加上影视资料、真人表演来反映整个鹿茸的加工过程。国有的如北京同仁堂的博物馆和山东东阿阿胶博物馆。阿胶博物馆围绕阿胶的演化和制作过程收集了文献资料和实物,有一部分是复制品。由于企业有一定的经费,企业自建博物馆在专家指导下对文物的保护还是比较好的,但对于反映中医药文化来说仅仅是一个很小的“点”。

由中医药院校建立的博物馆或陈列馆。这类博物馆主要为院校教学服务,有代表性的有陕西中医学院博物馆,主要收藏咸阳附近的中医药文物,文物较多,年代较久远,但收藏文物的房子破旧,对文物的保护不好(陕西中医学院迁新址后的情况不知)。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是我国中医药院校中设备最好的博物馆,主要收藏江浙一带名医的古籍字画,以近代为主。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主要收藏四川西南部中药文物,地方特色十分突出。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陈列室反映安徽南部新安地区明清医家的情况,收藏了很多明清医家的医书。

古代名医所在地政府建立的名医纪念馆,如陕西耀县的药王山,有孙思邈的坟、庙、洗药池,还有石刻的《千金方》。这类博物馆由于有政府监管,对文物的保护较好。

私人文物收藏者。2005年10月,北京何文华先生曾致书本社,说其家五代从医,家藏两套中医典籍:一是民国五年由上海广益书局印行的上下卷《绘图针灸易学》;二是民国二十五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发行的《珍本医书集成》。由于何先生本人现从事建筑业,这些医书用不着了,所以想通过本刊转让给有关机构,但由于没有相关机构,也没有文物收集的制度,此事未果。另一种是个人爱好,如北京张亚宗先生,由于职业的关系爱好中医药文物,收藏了一些中医药古籍,但因个人经济实力有限,对文物的保护条件不好,加之个人收藏无法展示文物,因此,希望将文物转让给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同样因为无法可依而未果。这类个人收藏的文物因条件有限,文物保护不好。

另一种情况是文物流失海外。由于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和战乱等因素,我国中医药古籍流失到海外的有很多,其中有些珍本、善本在我国已经失传而在海外保存。像这类古籍具体有多少目前不知,但仅仅从1995年至2001年间中日学者从海外复制回来中医的古籍善本就有近200种,由此可见一斑。200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从中精选62种,加以研究整理,并加标点、注释出版了一套《海外回归中医古籍善本丛书》。

交谈中,连建伟拿出一串佛珠,是海南花梨木做的。连建伟说:“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串佛珠,把海南花梨木碾成末,就是一味中药,名叫降香,治疗刀伤能止血消炎生肌不留疤痕,但现在成材的海南花梨木已经没有了,我买这串佛珠就是想着抢救一味中药。”

中医药有五千年的历史,作为承载这一历史的文物却散在全国各地,甚至流失海外,所以,建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收集、整理、研究这些文物,对于发扬光大中医药文化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在期盼,医药界人士在期盼,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齐心协力早日建成国家中医药博物馆。

上一篇:吴明江:医生应把病人当“老师” 下一篇:三条建议直抵中医体制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