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21 08:16:36

广州市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我市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为警察群体的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2] (Somatic Self-rating Scale,SSS)评定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健康状况与躯体化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674名交通警察,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测得总分总分≥40人数仅4.43%,以轻度心理障碍为主;阳性症状较高的依次为躯体化症状(易尿频、尿急,咽部不适、喉咙有阻塞感,呼吸困难、喜大叹气,头晕、头痛),焦虑症状(经常会担心自己生病,肢体易出汗颤抖或忽冷忽热,强迫感如强迫思维、强迫行为);阳性因子分最高为焦虑抑郁达17.02%,躯体化症状因子分5.27%;躯体化症状因子与心理障碍阳性率成正相关,r=0.921,P

关键词:交通警察;心理障碍;躯体化症状因子

社会环境的刺激因素引起个体心理应激反应,从而产生多种心身障碍。心理健康问题是引起精神活动障碍,加重躯体疾病的主要原因。交通警察常年露天工作,直接、长期地暴露于交通废气、高噪音侵害的工作环境中,易导致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3]。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参加健康体检的交通警察群体进行以躯体化症状为表现的心理障碍筛查,了解我市某警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为警察群体的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2年7月~9月来我院进行团体健康体检的交通警察体检者共2939名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674份,有效应答率90.98%,其中男性2359名,女性315名,分别占该群体参检人数88%,12%。

1.2方法

1.2.1筛选方法 采用以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为主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其中调查项目包括年龄,性别等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中20个常见症状项目,问卷调查方式为体检者自行填写为主,医生询问补充为辅。

1.2.2筛选工具及判定方法 ①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omatic Self-rating Scale,SSS)[2]:由上海仁济医院心内科毛家亮编制,该量表共有20个症状项目,分成4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症状9项,焦虑症状5项,抑郁症状4项、焦虑抑郁症状2项[3-5],其重测信度ICC值为0.96(P

1.2.3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epidata3.0构建数据库,双遍录入法,核对无误后再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方式包括统计描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交通警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2674名交通警察,根据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所列症状的统计,心理障碍阳性人数为116名(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所得总分≥40),占体检人数的4.43%;其中男性阳性人数为102,占男性体检人数比例为3.32%,女性阳性人数为14,占女性体检人数比例为4.44%;各个因子阳性比例较低,均低于20%,躯体化症状因子阳性比例为5.27%。(表1)

2.2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主要症状人数统计情况 单项阳性症状比例最高的七项,比例均高于20%。分别为躯体化症状四项,包括易尿频、尿急,咽部不适、喉咙有阻塞感,呼吸困难、喜大叹气,头晕、头痛;焦虑症状三项,包括经常会担心自己生病,肢体易出汗颤抖或忽冷忽热,强迫感(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其中,男女比例差异较大的阳性症状为头晕、头痛,分别为28.83%、41.27%,其余阳性症状比例基本相似。(表2)

2.3躯体症状因子与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性分析 躯体化症状因子得分与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总分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2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理障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高发疾病,越来越多的心理障碍患者以躯体化不适为主诉前往综合性医院就诊[1]。大量研究证实,现代人容易患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是精神上面临着来自社会、经济、工作、健康等越来越多的竟争和压力[7]。交通警察常年露天工作,直接、长期地暴露于交通废气、高噪音侵害的工作环境中,更易导致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2],尤以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诉的心理健康问题为甚。目前,国内外对疾病与心理因素互相影响的认识水平已经有提高,但较需要应对的现实问题还远远不够。综合医院各科均存在大量的以躯体不适症状为主诉,临床上找不到疾病诊断依据,或者有相关疾病,但其自我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不符的患者,而这些实质是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与传统意义上精神科的心理障碍患者并不完全相同。

本研究应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2](Somatic Self-rating Scale,SSS)作为健康体检人群心理障碍筛查,发现广州市交通警察人群中,心理障碍阳性比例较低,仅占该人群的4.43%,与广州地区各类精神障碍加权时点患病率[8]基本持平;其中男性阳性人数为102,比例为3.32%,女性阳性人数为14,比例为4.44%,这表明本交通警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分析交通警察各个因子情况,因子阳性比例较低,均低于20%,躯体化症状因子阳性比例为5.27%。躯体化症状因子与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r=0.921,P

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警察队伍对当今社会非常重要。因此,这个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应当受到重视,体检能及早发现人群中疾病的危险因素,通过及时改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观察对象属于高压力工作群体,工作岗位特点是经常暴露于交通废气、高噪音环境和经常处于压力应激状态。因此采取减少交通废气排放,降低城市噪音,定时轮岗减轻压力等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躯体不适症状的出现,从而减少躯体疾病伴发心理障碍或由心理障碍而引发的躯体疾病。已有的研究发现,部分心理障碍的发生具有性别差异,由于性激素以及对对应急压力的行为模式不同,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心理障碍[9],提示防治伴有躯体化症状的心理障碍时,应注重采用个体化,心理疏导与身体疾病治疗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

首次在较大型群体健康体检中采用毛家亮医生研究的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为主,适当增加年龄,性别等社会人口学特征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配合度高,花费时间、人力少,应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体检群体作为自评量表可行性较好,方便与其他人群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不足之处是应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体检者自己主观判断受体检时的健康状态、情绪等因素影响,较难统一的判断标准。随着我国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的统一和交警健康状况记录系统的完善,可采用队列研究来提高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文源.综合医院精神医学问题的认识[J].医学与哲学,2010,2:9-11.

[2]庄琦,毛家亮,李春波,等.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9):R1.

[3]廖阳,麦诗琪,邓在明,等.某市交通警察心理卫生状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2011,12:1441-1443.

[4]陈君.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维护与情绪调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03:82-84.编辑/哈涛

上一篇: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异烟肼、利福平、吡嗪... 下一篇:尼莫地平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