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一日游范文

时间:2023-10-30 08:11:32

广州市一日游篇1

据介绍,近年来珠江游的规模越来越大,目前珠江上共有23艘游船,而且游船的档次也日益提高,珠江游已成为广州的重要旅游景点和政府接待的主要项目。“最辉煌的一年是2002年,珠江游全年的游客量超过100万人次,仅客轮公司属下游船的客流就达到80万人次。”余浩然说。但从前年开始,珠江游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去年游客量降至最低谷,客轮公司属下游船的全年游客量仅有50万人次。

游船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为何游客量却直线下降?余浩然分析,主要是因为珠江两岸的景观近年来没有大的更新和改变,对游客的吸引力在减弱;同时,珠江游船上的服务单一,同质化严重,缺乏具有岭南特色的饮食和能够表现广州传统文化的表演;而船上对珠江景点的介绍也较表面化,无法展示广州的文化底蕴,没有形成珠江游文化,因而缺乏持久的吸引力。

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更是广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广州市旅游局不久前明确提出,珠江游作为广州旅游的一大品牌,其深度开发将作为2009年工作的重点。

如何重振珠江游雄风?余浩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将投入2000万元建造新的游轮,在亚运会前投入营运,届时新游轮将成为珠江上最豪华的游船。同时,建造海心沙码头,将珠江游航线向东部延伸,发展西部传统游和东部现代游。记者了解到,海心沙码头将在亚运会前启用,可同时停泊5艘游船,岸上建筑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码头建成后,将使珠江游航线从现有的9.6公里延伸到20公里。余浩然表示,由于航线延长,将考虑把目前往返的游江线路改为单向行程,全程大约2小时。

此外,游船上的服务也将走向多元化,在游船上推出糯米糍、咸水角、艇仔粥等岭南特色小吃。据透露,客轮公司正考虑在游船上增加表演性的节目,如T台秀、魔术表演等。能否将本土的粤剧、粤曲表演推上游船?余浩然认为,虽然很希望将广州本土的文化艺术表演结合到珠江游中,但由于粤剧、粤曲的节奏较慢,不太适合在船上长时间的表演,因此只能另辟蹊径,增加时尚类、互动性较强的表演节目。

珠江夜游已声名在外,而日游线路目前尚未成气候。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客轮公司此前开通的天字码头往黄埔军校、南海神庙的日游线路曾受到市民热捧,但因南海神庙正在修缮,该线路暂时停运。“目前广州的水上巴士设有头等舱,其实也是珠江日游的一种形式。”余浩然认为,未来的日游线路将考虑“上岸游”,到达主要景点后,让游客上岸观光游玩。

广州市一日游篇2

(1)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

在岭南国际企业集团的改革示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和支持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旅游企业通过改组、改造和重组,成立一些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战略性企业集团,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促进旅游企业向集团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2)推进旅游市场机制不断完善

健全旅游产业各要素、各环节之间公平合理的权益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市场主体规范化、市场分工合理化、市场竞争有序化,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3)逐步完善旅游协会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服务和监管职能。逐步建立并完善景区协会、酒店协会、旅行社协会等各类旅游协会,促进旅游协会加快成为行业利益的代表、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行业自律组织、旅游市场的重要中介。

3.挖掘和拓展游憩产业的文化内涵

充分发挥广州“岭南文化中心地”、“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等历史和现代文化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游憩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营造广州旅游大环境和旅游各企业内部浓郁的文化氛围,提升广州旅游的文化附加值,丰富广州旅游文化内涵,以优质的服务和深度的旅游文化消费,推进广州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4.打造实力雄厚的国际、国内知名品牌

(1)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专业化

重点扶持一些大型旅游企业的跨地域、跨行业集团化发展,形成富有影响力、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饭店集团、旅行社集团和综合性旅游集团。

(2)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引导和培育出全球意义的国际知名品牌。

(二)实现游憩产业的区域协作

1.推进珠三角游憩产业一体化

(1)联合实施对外市场促销

整合珠三角旅游资源,选择精品线路,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旅游市场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开拓。

(2)加强珠三角游憩产业的沟通与协作。促成珠三角旅游协作组织,并赋予一定权限,对珠三角游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解决,检查监督旅游重大措施的落实,实行珠三角旅游界高层的经常性沟通,加强对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2.完善泛珠三角区域协作机制

(1)推动跨区域旅游协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加强区域旅游协调,完善政府在政策研究、舆论导向、平台搭建、宣传促销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发展;鼓励通过区域协作组织开展旅游规划、管理和营销,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2)构建泛珠三角无障碍旅游通道

逐步推动区域旅游一票制的实施,成立统一的区域旅游决策组织,提供统一的旅游服务和旅游配套设施,减少乃至消除泛珠三角11个地区间的旅游壁垒,在更深的层次进行合作,促进各地旅游业的共同持续发展。

(3)建设“泛珠三角”旅游信息网络平台

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信息网络和营销网络建设,构建“泛珠三角”区域的统一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增强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提升“泛珠三角”旅游整体形象。

3.加强与海外的旅游合作

(1)加强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

在广深珠旅游紧密合作务实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相关政策,充分发挥“一国、二制、三地(粤港澳)、四种文化(岭南文化、西方文化、都市文化、历史文化)交融、五大都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荟萃”的独特性,增强穗港澳旅游区的整体吸引力,共享广阔的客源腹地。

(2)加强与东南亚、欧美等地的旅游互动

广州与世界的旅游联系日益密切,多条旅游线路得到开发,出入境游客逐年增多,相互间旅游合作日渐增强。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广州旅游的世界影响力,广州旅游应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旅游品牌和机构,学习他们的先进企业文化和成功经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集团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创建与这些地区和国家的交流机制和交流平台,推动双方的互信与合作。

(3)加强与海外旅游人才的双向交流

在旅游联系日益密切的基础上,畅通国内与海外旅游人才的交流渠道,积极引进海外高水平的旅游开发和管理人才。同时,鼓励国内旅游人才到海外工作与学习,一方面可以学习海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广州。

(作者单位: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文章首先对游憩产业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讨论,然后针对广州市的主要游憩资源拟出了广州市游憩产业产品开发的具体思路,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了广州市游憩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一、相关概念辨析

关于游憩(recreation)这一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憩给予了不同的理解。国外学者如加拿大的斯蒂芬・史密斯(StephenL.J.Smith,1992)在指出游憩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的同时,认为游憩包括被称为“旅游”、“娱乐”、“运动”、“游戏”,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文化”等现象;国内学者如吴必虎(1996)曾经提出,游憩一般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一般包括室内和室外近距和远距的各种活动。游憩者,可视为游憩设施的使用者。在城市内游憩设施包括公园、购物中心、风景点、文化设施、、餐饮点以及其他公共或私人的休闲设施。另外,他还是我国最早对环城游憩带理论(ReBAM)进行研究的学者,他认为ReBAM是指发生于大城市的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游客经常游览的各级旅游目的地及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保继刚(1996)在其《旅游地理学》一书中认为,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黄羊山(2000)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分析了游憩的概念:从狭义来说,游憩是指有旅之游和无旅之游的总和,从广义来说,游憩是有旅之游和无旅之游,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带来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俞晟(2003)认为游憩是在离开居所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能够带给行为实施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有助于恢复其体力和精力的合法行为。

二、广州市游憩产业开发分析

(一)广州市主要游憩资源

(二)广州市游憩产品开发

(1)观光型游憩产品。广州有着众多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自然山水、名胜古迹、主题公园等旅游景点众多,因而,观光旅游也就较为发达,“广州一日游”、珠江夜游是颇具广州特色的旅游产品类型。(2)度假型游憩产品。作为一个近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广州度假旅游市场很大。目前,广州主要有温泉度假旅游、森林度假旅游、滨海度假旅游、休闲农庄度假旅游等多重多样的度假旅游产品。其中,广州北部地区度假旅游产品较为成熟和有竞争力。(3)生态型游憩产品。广州一直以来较为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不过,广州的生态旅游发展还较为缓慢,在发达国家流行的观鸟、赏花等生态旅游在广州还甚少见到。许多生态旅游项目都是有其名无其实。(4)主题公园、游乐园型游憩产品。广州是我国主题公园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并拥有长隆夜间动物世界、百万葵园等国内外知名主题公园,尤其是长隆集团,不但是广州,也是广东的“龙头”旅游企业,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但是,总体来看,十多年来,广州主题公园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许多主题公园都面临着转型或升级的压力。(5)商贸型游憩产品。广州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商业城市,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广州有着众多知名的专业(批发)市场、专业街和大型、特色商业网点,因此,商业一直是广州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每年也为广州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如北京路步行街、上下九路步行街每日的人流量分别达到了三、四十万人次。流花地区服装批发市场、矿泉化妆品市场、一德路干果海味玩具精品市场等等每年都吸引了数千万的商贾和游客。(6)会展型游憩产品。广州是我国会展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知名的商品交易会,对广州会展旅游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广州新建了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大大减轻了老交易会场馆的压力,使得其会展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广州还新增了很多会展设施,如花城会展中心等,会展活动的数量、种类也逐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会展旅游已经成为广州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7)工业型游憩产品。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发达,有各类现代化的大型工业企业。因此,发展工业旅游条件非常优越。工业旅游对于游客而言具有科普教育、增长知识等功能,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扩大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等功能。例如广州钢琴厂、广州钢铁公司、广州本田公司、珠江啤酒、广州益力多乳品公司等是广州工业旅游做得比较好的几个企业,尤其是广州抽水蓄能电厂旅游度假区更是广州工业旅游的一个热点。(8)农业型游憩产品。目前,广州市的农业旅游点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研基地型。如省农科院下属的宝桑园、金颖园、水果世界等农业科研基地,主要功能是进行农业科研、农产品推广等,同时,也附带发展以科普内容为内容的农业旅游。第二类是农业、旅游并重的旅游景点项目。例如于广州市白云区九佛镇东南亚果园内的亲亲农庄。该农庄主要从事旅游接待,尤其是面向中小学市场。又如位于从化城郊的大丘园生态农庄,由台胞投资开发,主要种植火龙果等水果,在果园内营造出了良好的观光休闲环境。第三类是农业主题公园,如位于南沙区的百万葵园等。该景区以葵花为主题,同时横向、纵向深度扩展,成为一个主题鲜明、旅游项目多样的农业主题公园。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它就发展成为一个颇具知名度的旅游景点。此外,广州还有众多的休闲渔业、休闲牧业等旅游项目。(9)其他产品。除了以上产品以外,广州还有高尔夫旅游、科普旅游等众多旅游产品项目。

三、广州市游憩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一)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1.整合游憩型产业资源

广州市一日游篇3

2、 香港 动感之都! 亚洲国际都会! 爱在此 乐在此!

3、 夏威夷 夏威夷是微笑的群岛 这里阳光灿烂!

4、 佛罗里达州 与众不同!

5、 纽约 I LOVE NEWYORK! 我爱纽约! 万都之都 !

6、 西班牙 阳光下的一切!

7、 好莱坞宇宙城公园让游人进入侏罗纪时代!

8、 南宁市:绿城寻歌壮乡情

9、 奇山秀水绿南宁,

10、 奇山秀水 风情南宁

11、 歌海绿浪 情满壮乡

12、 绿城寻歌梦壮乡

13、 风情壮都 绿城南宁

14、 绿城山水美 悠悠壮乡情

15、 南宁:写满诗情绿意的请柬。

16、 绿色梦境 多彩南宁

17、 绿城携手东盟 山歌唱响世界

18、 走进多情山水 拥抱绿城南宁

19、 歌在壮乡,美在绿城,游在南宁。

20、 南京:博爱之都

21、 银川市:塞上明珠,中国银川

22、 长沙市:多情山水,天下洲城

23、 成都市: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

24、 桂林市:桂林山水甲天下

25、 苏州市:人间天堂,苏州之旅

26、 无锡市:太湖美景,无锡旅情

27、 大连市:浪漫之都,中国大连

28、 宁波市:东方商埠,时尚水都

29、 厦门市:海上花园,温馨厦门

30、 深圳市:深圳每天带给你新的希望

31、 珠海市:浪漫之城,中国珠海

32、 汕头市:海风潮韵,世纪商都

33、 海南海口市: 椰风海韵 南海明珠

34、 海南三亚市:天涯芳草,海角明珠

35、 海南五指山市:不登五指山,不算到海南

36、 山东青岛市:海上都市 欧亚风情

37、 山东曲阜市:孔子故里,东方圣城

38、 山东东营市:齐鲁神韵,豪情山水

39、 山东泰山市: 登泰山 保平安!

40、 山东日照市:游山登五岳,赏海去日照

41、 山东威海市:拥抱碧海蓝天,体验渔家风情

42、 山东烟台市: 人间仙境 梦幻烟台

43、 山西省旅游: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

44、 陕西咸阳市:中国金字塔之都咸阳

45、 湖北武汉市:高山流水 白云黄鹤

46、 湖北宜昌市: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 三峡风光地 世界水电城

47、 湖南旅游: 人文湘楚 山水湖南

48、 湖南长沙市:多情山水 璀璨星城

49、 湖南湘潭市: 伟人故里 山水湘潭

50、 河北承德市:游承德,皇帝的选择

51、 河北邯郸市:游名城邯郸,品古赵文化

52、 河南旅游: 拥抱青山绿水 走进健康天地

53、 河南洛阳市:国花牡丹城洛阳

54、 河南焦作市:焦作山水,人间仙境

55、 河南登封市:中国少林武术之乡登封

56、 河南三门峡市:文化圣地,天鹅之城

57、 江苏南通市:追江赶海到南通

58、 江苏常州市:中华龙城 江南常州

59、 江苏常熟市:世上湖山,天下常熟

60、 江苏无锡市:太湖明珠 中国无锡

61、 浙江杭州市:爱情之都 天堂城市

62、 浙江台州市:神奇台州 生态之旅

63、 浙江嘉兴市:水都绿城,休闲嘉兴

64、 浙江富阳市:富春山水,孙权故里

65、 浙江舟山市:海天佛国 渔都港城

66、 浙江象山县:东方不老岛 海山仙子园

67、 浙江金华市:风水金华 购物天堂

68、 浙江义乌市:小商品的海洋 购物者的天堂

69、 福建旅游: 福天福地福建游

70、 福建龙岩市:福建西部风情

71、 福建漳州市:水仙花的故乡

72、 福建三明市:走进多情山水,拥抱绿色三明

73、 福建武夷山市:东方伊甸园,纯真武夷山

74、 广州中山市:伟人故里,锦绣中山

75、 广东梅州市:千色客都,中国梅州

76、 广东肇庆市:肇庆山水美如画,堪称东方日内瓦

77、 广东江门市:侨乡山水风情画

78、 广东惠州市:名山秀水惠州游

79、 广东河源市:绿色生态河源游

80、 广东揭阳市:揭阳古邑风情游

81、 广东阳江市:海天动情阳江游

82、 广东云浮市:奇山异水云浮游

83、 广西桂林市:桂林山水甲天下

84、 广西柳州市:山水桂林 风情柳州

85、 广西北海市:南海珍珠之乡 滨海度假胜地

86、 海南岛旅游:寻梦海南岛 作客诗画中

87、 四川成都市:休闲之都 东方伊甸园

88、 新疆自治区:世界旅游的选择!

89、 新疆自治区:掀起你的盖头来

90、 贵州旅游: 中国旅游宝库 世界天然公园

91、 台湾旅游: 台湾 能触动你的心!

92、 西藏旅游: 千山之宗 万水之源!

93、 云南旅游: 彩云之南 万绿之宗

94、 法国 浪漫之都 魅力国度 优雅之都

95、 加拿大 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

96、 澳洲 新世纪 新澳大利亚!

97、 最真一面 澳大利亚见!(亚洲口号)

98、 泰国 AMAZING TAILAND 神奇的泰国!

99、 曼谷 天使之城!

100、 新加坡 live it up !尽情享受新加坡!

101、 英国 伦敦是儿童的世界

102、 瑞典 瑞典是奇妙的 即使在冬天!

103、 葡萄牙 如今人们都想去葡萄牙 你知道为什么吗?

104、 意大利 一座露天博物馆

105、 瑞士 世界的公园!

106、 北京市:东方古都,长城故乡新北京,新奥运

107、 上海市:上海,精彩每一天

108、 重庆市:世界的重庆,永远的三峡

109、 广州市:一日读懂两千年

110、 福州市:福山福水福州游

111、 昆明市:昆明天天是春天

广州市一日游篇4

作为配套政策之一,广西方面正请求国家批准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以钦州保税港区作为离境港,西南、中南地区主要城市作为无水港启运港;云南、四川等地发来的货物,在北部湾港发船就可以退税。同时,向国家申请在邮轮游客离境购物退税、离区购物免税、限时过境免签证等方面先行先试。(罗峰、马宇飞)

广州政协提案建华南游艇中心推穗港澳游艇自由行

广州市政协委员2月18日在该市“两会”上提出在穗建设华南游艇中心,将游艇产业成为广州继汽车产业之后的重大商机,并纳入粤港澳合作内容推进穗港澳游艇自由行,该份提案被列为广州市政协重点提案。

提案建议,以“培育大产业,发展大平台,形成大市场”理念制定《广州游艇产业发展规划》,包括做好游艇制造业、游艇休闲旅游业、游艇会展博览业以及相关衍生产业规划,打造华南游艇设计制造、游艇休闲旅游和国际区域性游艇博览交易等三大中心。

此外,也要加强游艇俱乐部的培育和监管;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游艇产业;参考香港等地做法,立法出台相关游艇保险政策,建立游艇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游艇交易平台。积极开启游艇大众消费市场,形成不买游艇可以租游艇、不买不租游艇也可以参加游艇俱乐部活动,各类消费人群都有机会参与的游艇大市场。

提案还特别建议,将广州游艇产业发展纳入粤港澳合作内容,大力推进穗港澳游艇自由行发展计划,推动三地游艇登记、检验、操作人员资格等方面的“三地”互认制度,实现“固定区域、固定期限、固定次数”内的穗港澳游艇“双向自由行”,并争取国家口岸办及国家各口岸管理部门,在安全及管控有效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国内游艇和港澳及外国籍游艇进出口岸手续,制定和试行有利于游艇业发展的一揽子游艇口岸管理政策。(王华)

广东省航运集团与湛江航运集团举行合资合作签约仪式

2月20日上午,湛江市国资委、广东省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湛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举行合资合作签约仪式。这是省航集团和湛航集团强强联合、共谋多赢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标志着湛江市与省航集团等省属企业的合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此次合资合作中,省航集团将参与湛航集团重组。随着省航集团的入主,将有利于湛航集团扩大规模增强实力,优化经营格局,助推湛航集团打造成为环北部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综合服务型航运物流集团企业。(刘兵)

桂平航运枢纽至长洲水利枢纽河段《河砂禁采区域图册》出炉

近日,由梧州航道管理局委托具有水利资质单位编制的桂平航运枢纽至长洲水利枢纽河段《河砂禁采区域图册》完成。该图册划定禁采区的6原则依据充分,禁采范围清晰,是广西首套可对外的专为航道行政许可及监管工作制定的图册,可为沿江地方政府在拍卖河砂划定开采区时提供参考和指导,也为梧州航道管理局航道行政许可及现场监管河砂开采工作提供了更为细致、操作性更强的新举措。

广州市一日游篇5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领导班子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以建设古城文化旅游区为龙头,带动环古城乡村旅游集群发展格局的思路,全局干部职工思想同心,目标同向,扎实工作,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旅游市场呈现安全稳定、兴旺有序的发展势头,至今年11月份全市接待游客人数达306.2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4.3%, 全市景区景点接待游客770.7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3 %,全市星级酒店平均住房率仍在73%左右,全市旅游收入达到44.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比去年同期有各项指标都有大幅度地增涨。我局通过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全市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点1390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1006处,复查文物点384处。现将全年主要工作述职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贯彻市委常委旅游专题会议精神

新局组建之后,局领导班子创新工作发展思路,精心谋划加快发展潮州文化旅游业:一是理顺文化旅游管理体制;二是构筑文化旅游发展格局;三是加快古城文化旅游区建设;四是推进环古城乡村旅游集群发展;五是统筹景区景点,试行“一票制”模式;六是加大文物景点保护力度;七是强化文化旅游宣传力度,重点围绕“相约广济古桥,走进潮人故里”城市形象,打好六张牌,做大做强潮州城市旅游品牌等方面内容形成材料上报市政府。

4月,市委骆文智书记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首次专门听取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的情况汇报。并形成会议纪要:会议认为,我局所作的汇报,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系统全面;与会领导指出了当前我市文化旅游经济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快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和指导性强。通过讨论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思路和对策,达到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目的。会后我局将以上情况形成材料上报省旅游局,省局在广东旅游简报上专门刊登,并要求全省各市学习。

常委会后,为进一步提高统筹协调文化旅游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我市成立了“潮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由汤锡坤市长任主任,分管卢淳杰副市长任副主任,成员由市政府、市发改局、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及各县(区)政府等30个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委员会在市文物旅游局设办公室,负责委员会日常工作。该机构的成立,有利于我市协调管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关重大问题。

二、加强学习,提高文物旅游队伍整体素质

今年来,新局领导班子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各项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一是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年”活动。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潮办发[2010]4号文件的精神,成立了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年”领导小组,制订了《潮州市文物旅游局关于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同时开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年”学习宣传栏,还按要求新制订的22项制度,通过市审查小组审定,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二是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每周一课的学习,努力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着眼于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利用七一党日党总支开展了丰富的组织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参观见学,增强了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三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潮办发〔2010〕7号文件精神,结合局工作实际,在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同时开设了宣传专栏。四是根据潮州市委办、政府办《关于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实施细则》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开展各项工作,在挂钩帮扶领导伍茸局长的带领下,局班子多次到潮安凤凰镇欧坑村,并深入到局领导所挂扶的4户贫困户家中,按照“一户一法”的实际,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到年底我局已帮扶该村困难户韦明初一家脱贫。五是认真落实其它相关的工作。

三、积极创新,充分发挥文物旅游资源作用

1、举办馆藏展,显潮州独特文化。

为展示潮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局借助潮州博物馆新馆良好的展出环境,要求该在抓紧做好搬迁的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精心布置了《潮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成果展》、《馆藏明清瓷器展览》、《馆藏潮州木雕展览》、《馆藏书画展览》以及《潮人摄影大师陈复礼摄影展》五大展览向广大观众展示,是建馆以来档次最高的展览,展示140多馆藏珍品,其中不乏有国家二、三级珍贵文物。展览展出对于进一步弘扬潮州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庆黄金周期间日均接待游客7000多人,社会影响较大。

2、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潮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自2007年开始,已完成实地调查阶段工作,我局在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将推荐公布新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市共推荐文物点34处,其中湘桥区推荐20处,枫溪区推荐7处,市文物旅游局推荐7处(含合并项目)。并已上报市政府审定后予以公布。目前我局正抓好文物普查数据的修改完善和工作报告的编制等工作。

3、抓好文物景点配套建设

今年来我局着重抓好广济桥、许驸马府和韩文公祠的配套建设。一是丰富广济桥文化内涵。广济桥是我市的形象标志,为进一步完善景区的配套建设,广济桥管理所与旅游特产经营单位合作,将广济桥桥面上的部分楼台亭阁辟为潮州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潮州木雕、陶瓷、潮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区,在展区内举办潮州刻木雕、陶瓷制作、刺绣的表演,让群众参与互动,还组织潮剧票友在桥上演唱潮剧丰富游客的文娱生活,让游客在游中再次感受潮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在桥上配套直饮水机方便游客,深受广大游客的好评。二是丰富许驸马府文化内涵。今年来,潮州古城所按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许驸马府的配套建设,并在府内展厅添置潮州古民居建设模型展,为即将举办的潮州民居民俗特色展做好准备。还围绕许驸马府始建于宋代,积极在府内营造宋代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为游客营造体验宋时情景模式的氛围,目前该项工作正抓紧进行,力争尽快完成并对外开放。三是完善韩文公祠配套建设。今年来,市韩愈纪念馆积极做好修建“韩祠橡木”景观的前期工作,项目已得到市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同意,市政府还专门召开韩祠橡木园修建工程有关问题协调会议,确保项目建设各项手续的顺利办理。目前,项目工程预算的财政送审、国土局和规划局的报批等工作基本完毕,已进入发改局的投标审批程序中。

4、完善牌坊街修复工程

潮州牌坊街修复工程遗留的“三阳门”,因原设计方案潜在危险性较大、造价高、可行性较差,且部分专家、市民对牌坊名称——“三阳门”存在争议,至今尚未完成。市文物旅游局领导班子对牌坊街的遗留问题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有关工程专家组会议,了解听取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力求尽快解决牌坊街建设遗留问题。

5、抢救维修文物点

今年来,在做好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我局切实抓好文物点的抢救维修工作。

一是抓紧做好已略黄公祠修缮工程。该祠始建于清代,因自身老化和自然灾害的破坏,残损严重,今年6月该祠拜亭发生倾斜,我局赶赴现场勘察并采取应急支撑措施,及时制定抢险加固方案上报市政府和省文物局。同时组织有古建资质的专业维修队伍对该祠进行抢救保护,工程分二期抢修,一期工程于8月动工,10月竣工并通过市相关部门验收;二期工程将于近期开工。

二是抢修道韵楼。今年3月,因地震影响,“国保”单位道韵楼楼内的房屋出现局部坍塌,险情发生后,我局会同省专家组亲临现场勘察,制定应急抢险加固方案,并拨款3万元支持饶平县文化局启动道韵楼的维修工作,工程于5月初完成。

四、加强规划,整合提升文化旅游产业

城市旅游发展的目的、方向、指导思想、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等是城市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为此我市旅游业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一年来我市文物旅游的规划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抓好“十二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围绕《潮州市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初稿)中的有关文物旅游工作,我局结合潮州实际和可操作性原则,加紧修编《潮州市“十二·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主要从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加强主题旅游线路策划,构筑以古城文化旅游区为龙头,环古城乡村旅游集群为配套,形成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潮州文化旅游发展总体格局,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方面修编。《规划》(草稿)编制工作完成后,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后,进行修改完善。将于近期报市政府正式公布。《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明确今后我市文化旅游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更好地科学指导我市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推动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深度开发,促进文化旅游扎实有序开展。

(二)抓好古城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

1、海外潮人博物馆建设工程。海外潮人博物馆工程是我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为加快工程的建设步伐,自年初开始我局全程配合做好设计方案讨论、设计合同协商、拆卸工程结算处理、工程地质钻探、招标、监理招投标、等前期有关工作。目前,工程已进入施工图的编制,完成有关招标公告初稿,候施工图及预算书(工程清单)编制完成后,即可进入有关招投标程序。力争工程尽早动工兴建。

2、寻求合作,携手打造潮州旅游名城。潮州古城是粤东地区历代郡、州、道、路、府的治所,是潮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修复了广济桥、牌坊街等一大批文物景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潮州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广泛,方兴未艾的文化旅游业更吸引着众多业界巨头纷纷伸出橄榄枝。今年美国获多利集团有限公司与我市签订了“潮州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合作意向书。该公司是美国南加州地区华人最大的综合性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实力十分雄厚,在土地开发、规划设计、建筑营造、房产管理、项目经营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项目的签订标志着我市古城文化旅游区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研究推出优惠套票工作。为整合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我市借鉴凤凰古城“一票制”(后改为“古城联票制”)的成功做法,拟试行优惠套票,选择有较大影响力的景点,推出“A、B二类套票”,并逐步延伸套票范围。实施“优惠套票”能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将我市众多旅游景点串在一起,方便游客,为游客提供优惠,吸引外地客源,千方百计留住客人,促进旅游消费。目前,方案正在征求各部门的意见,我局将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三)开展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

我市于去年将绿岛旅游山庄和淡浮收藏院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今年,国家旅游局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小组莅临我市,对绿岛旅游山庄、淡浮收藏院两个景区进行评审,认为两个景区均按照国家4A级景区进行创建,创建成效显著。9月,国家旅游局公告,我市的饶平绿岛旅游山庄和淡浮收藏院等二家景区名列其中。刚在国庆前夕挂牌的绿岛山庄,在国庆期间吸引着众多游客进庄参观,入庄游玩的游客日均超过1万人,订房率达100%,创历史之最。11月上旬,淡浮院举办了庆祝中泰友好建交35周年“中泰手足情”共植中泰友谊树暨潮州淡浮院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潮州新八景荣誉称号揭牌仪式,泰中友协会长、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中国东盟协会副会长、中泰友协副会长王运泽、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李统书、泰中商务委员会主席、泰中促进投资贸易商会主席李绍祝、省旅游局副局长张振林、副市长卢淳杰等共同为淡浮院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潮州新八景揭牌。目前,我市已拥有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1家。我局将引导更多的景区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旅游景区,争取更多景区早日步入国家4A、5A景区行列。

五、加强宣传,彰显潮州文化旅游的魅力

为全方位、多形式、广领域地开展好潮州旅游宣传推介,增加宣传推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局组织以下一系列活动。

一是组织参加2010年世界旅游日全球主会场庆典暨中国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获多项殊荣。

为扩大对外宣传的力度,我局充分利用各种重大活动平台。“2010年中国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在广州举行。我市组织参加了主会场2010广东国际旅游展览会、2010世界旅游日迎亚运花车嘉年华、万名儿童绘画作文比赛、第二届中国粤菜峰会、2010世界旅游日全球主会场庆典暨中国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等活动,获得多项殊荣:我市有两幅参赛作品获得了万名儿童绘画作文比赛三等奖,2家酒店和庵埠镇分获“中国粤菜(潮州菜)名店”/“广东旅游美食之乡”称号,还有2名厨师及10多道潮州菜分别获得中国粤菜(潮州菜)名厨/名菜(汤)称号。市文物旅游局还被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和粤菜峰会办公室授予“最佳组织奖”,我市制作的潮州花车在全省地级市参赛的众多作品中荣获二等奖,为宣传推广我市旅游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二是开展潮州新八景评选活动,引起巨大反响。

以“潮州新八景”评选为契机,掀起旅游宣传推介新高潮。“潮州新八景”评选活动自今年4月启动,经过推荐、初选、投票、评选等阶段,评选出“潮州新八景”:滨江红棉、广场灯影、坊街亭韵、淡浮水墨、绿岛晴岚、桑浦禅泉、凤凰天池、柘林渔火。评选活动不仅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而且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和途径,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民众共同参与,参与“潮州新八景”投票的总人数达到50多万人次,投票总数达到427万多票,影响广泛。此次评出“潮州新八景”,景观亮丽,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代表性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生态景观兼顾,山、海资源具备,既有历史遗存,又有现代建筑,反映了我市城市建设和旅游建设的新成就,展示了潮州的文化内涵、城市形象和旅游魅力的新发展、新提升。让广大群众、海内外乡亲、海内外游客深入了解潮州,走进潮州,扩大潮州的影响力。

三是组织“金秋潮州行”旅游推介活动

为展示潮州文化旅游建设的新成就,1 1月15日至17日在我市举办“相约广济古桥,走进潮人故里——金秋潮州行”旅游推介活动。邀请福建省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等市旅游局、旅行社等旅游界人士和新闻媒体到我市参观考察旅游线路,洽谈区域旅游合作共谋发展大计。活动对展示我市文化旅游建设的新成就,彰显潮州文化旅游的活力和风采,宣传推介潮州文化旅游新产品,务实开展区域旅游合作,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更好融合,推动潮州文化旅游更好更快发展起到明显效果。

四是制作一系列宣传资料,提高城市美誉度。

配合旅游卫视来潮拍摄《过年,来广东》专题宣传片,通过旅游卫视频道对外宣传推介了广济桥、牌坊街、绿岛旅游山庄、***古寨、***湖温泉度假村等我市旅游亮点,以及潮州小食、木雕、潮绣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与香港亚洲电视台合作拍摄《岭南寻根之旅》电视专题片3期(市直1期,潮安2期),全方位展示潮州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和现代气息。与南方电视台卫视频道合作拍摄两期《粤游粤精彩——潮州新八景》电视专题片,以外地人的视角,详细、系统介绍潮州新八景的崭新面貌和独特魅力。专题片在南方电视台播出后,在珠三角引起较大反响,许多旅游团队慕名前来参观。与潮州邮政局合作,组织编印“潮人游潮,超值门票”的优惠门票册,收录了全市17个主要景区景点的优惠门票,以及潮州八景、潮州新八景、潮州特色景区的资料。重新编印潮州旅游宣传资料,宣传彩页已经完成改版工作,潮州旅游指南正在修编当中。

五是开展修学旅游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为进一步宣传推介潮州文化旅游,丰富广大青少年学生暑假的文化生活,培养广大青少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我局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潮州莘莘学子畅游名城胜景的活动。活动期间,潮州市各大中专院校、各中小学的青少年以及在外读书的潮籍学生,凭学生证到列入活动的广济桥、淡浮院等11个景区景点旅游,可享受门票价格从3至6元不等的“暑期学生优惠门票”。活动开展后,我局即制宣传折页和利用媒体、网站等进行宣传。整个活动共接待学生1.7万多人。

六是举办导游比赛,显潮州旅游风采

为展示我市导游人员的风采,提高其素质水平。我局举办了以“展导游风采,显潮州魅力”为主题的“移动杯”潮州市第二届导游大赛总决赛暨组织参加广东省导游人员职业技能大赛。经近两个月时间的紧张筹备和选拔比赛,最终选出7名优秀选手参加省的比赛,各级领导和业内外的同志对比赛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潮州近十年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效果最好的一次导游人员大比武。

 7月20日至23日,2010年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广东中旅杯”导游人员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赛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218名导游员通过综合知识考试、旅游景区景点讲解和才艺展示等环节的技能大比武,代表我市参赛的7名选手经“过关斩将”,最终张斌、许雪煌2名选手脱颖而出,成功进入决赛。张斌同志获得了“南粤优秀导游员”称号,同时我局也获得省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

七是强化区域旅游合作宣传推介

今年8月,潮州旅游代表与阿里山部族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市旅游协会与台湾相关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通过与台湾旅游界广泛接触、洽谈、交流,增进友谊与相互了解,探索通过金门为跳板,建立台湾——金门——厦门——潮州——广东旅游通道的方式方法。我局充分利用三明、莆田等地旅游界来潮推介机会,以及走出去的机会,加强与外地旅游界的联络和沟通,同时引导旅游企业创新方法,推进旅游区域合作,取得明显效果。还坚持与合作区域城市旅游局旅游信息网络合作,及时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在潮州新八景评选活动中,海西经济区22城市、闽粤赣十三市、粤东旅游圈等城市旅游局旅游官方网站均与我市旅游网建立链接,有效推动了我市潮州新八景的评选工作。同时,我局还加强局官方网站的建设管理,及时向省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报送信息。

八是积极配合,圆满完成各项接待工作

接待工作既是工作任务,也是我市对外宣传的手段之一。今年来,我局配合市委市政府完成各项接待任务,共接待上级领导达300批次以上,其中包括: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副主任赵白鸽、江帆,国家环保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李国立,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袁彦鹏,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香港海关关长袁铭辉,中国驻泰国大使管木,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朱小丹,原省委书记、省政协原主席吴南生,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汤炳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原主席巴岱,以及香港议会中国访问团,泰华九属会馆访问团,香港潮安同乡会访问团,深圳市老干部参观团,省“三会”新闻采访团等等,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部门布置的接待任务,得到了国家及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六、加强监管,确保文物旅游市场安全

文物旅游市场的安全工作,是我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除了经常性开展文物旅游安全检查外,我局还通过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经常性监督与突击检查相结合,严厉查处“黑社、黑导、黑车”,即查处旅行社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导游无证执导、无执行团队计划、乱增加旅游点、购物点,旅游车辆无旅游牌照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文物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切实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消除安全隐患。

各直属单位多次组织应急知识的培训学习,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韩愈纪念馆针对景区所处的位置,定期对景区的栏杆、扶手、消防器材、监控设备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博物馆严格执行安全制度,按时完成新馆搬迁工作,认真做好库房文物的日常管理工作,完成藏品的登记、整理和保护工作。广济桥管理所完善应急预案,细化各项应急措施,及时增补桥上安全警示牌及消防器材,加强浮桥梭船的管理,加固维修梭船松动的护栏和破损的甲板。特别关注汛期值班,台风期间暂停梭船连接,确保安全。饶宗颐学术馆不断改善展品的保管条件,加装防盗网和报警器材,提高安全系数。古城管理所也定期对辖属景点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由于措施得当,一年来,我局所属景区安全无事故。

做好导游IC卡检查,如发现无证导游带团和不持证上岗等违规行为,严格按《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对违规的导游及企业进行处罚。如对违规台湾游旅游广告的旅行社、违规自行组织学生出团旅游学校、“零负团费”等违规行为经调查取证,情况属实,由局责令其停止经营行为,并在全市行业内通报批评,有效规范市场。

针对个别旅行社与游客签订旅游合同不规范引起旅游纠纷的现象,我局通过旅行社自查、游客问卷、市场执法检查等形式,对全市旅行社旅游合同签订情况进行执法。目前我市旅行社都能主动要求与客人签订旅游合同,旅游合同的内容也都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明确,在执行合同规定这方面自觉性提高,主动性增强,有利于减少因合同不规范或不明确造成的旅游纠纷。

一年来全市没有发生重大文物旅游安全事故和旅游质量投诉案件。

七、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广州市一日游篇6

[关键词] 刘三姐文化;宜州市;旅游品牌;提升。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刘三姐作为广西的一个著名文化品牌,已为多人熟知。但是,由于刘三姐是一个民间传说人物,多种版本的刘三姐传说,导致了多地争当刘三姐故乡,造成刘三姐文化品牌在运营上出现多头抢用的现象,产生了“品牌抵消”效应。经过专家考证,于2001年确定广西宜州市就是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市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刘三姐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于2007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相比如此响亮的称号,宜州的旅游品牌建设滞后了!致使宜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不高,长此以往必将阻碍宜州的旅游发展。因此,宜州市旅游品牌的提升很有必要。

一、基于刘三姐文化的宜州市旅游发展概况

(一)刘三姐文化

刘三姐文化即代表着广西壮族山歌文化。受银屏艺术的影响,刘三姐这一银幕形象成为广西壮族山歌的形象人物,而“南宁国际民歌节” 近10年来的大力宣传,更是将“刘三姐”推向世界,刘三姐文化因而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总体说来,刘三姐文化就是以壮族文化为主体的,包括其他民族文化在内的民族文化综合体,是兼容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为一体的文化。从民众角度上说,刘三姐文化的核心涵义就是山歌,这又包含了以下的内容:一是歌圩;二是刘三姐传说;三是与刘三姐传说有关的自然景观;四是刘三姐传说的衍生品,如绣球等;五是刘三姐品牌。总之,刘三姐文化是以山歌文化为核心的包括壮族等诸多广西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饮食等文化在内的一种文化,内涵十分丰富[1]。

(二)基于刘三姐文化的宜州市旅游发展概况

宜州市是广西西北部的一个县级市,作为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宜州旅游起步于1992年,旅游主打产品为下枧河刘三姐风情游。经过20年的发展,几个主要景区初具规模,旅游通达性较好,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不断完善。2005年,宜州成功申请注册了“刘三姐故乡之旅”商标,2007年宜州成为继桂平市之后广西第二个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县级市。2010年,相继建成一批“刘三姐文化艺术”传承培训基地。宜州的民俗文化浓郁,连年举办“三月三”歌节、中秋山歌会、瑶乡绝活“上刀山”、“捞鱼乐”等民俗活动,将民族歌舞、绝技、彩调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2011年,启动和推进旅游重点工程10项,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1.12亿元,使宜州旅游景区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很大提高,先后获得了“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明星城市”、“中国最具民族特色节庆”等称号。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总收入明显提高,2010年接待游客量突破百万达10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11亿元人民币。 2012年前10个月,宜州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3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18.8%。目前,宜州市共有国内旅行社5家;三星饭店4家,二星级饭店2家,银叶绿色旅游饭店3家,社会旅馆150多家,共计床位7000多张;下枧河风景区有豪华大型旅游船8膄,中型旅游船8艘,手划船80多膄,漂流气阀艇50艘,2011年新购进数十辆旅游大巴车。具备了年接待量逾百万人次的接待规模。

二、宜州市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提升的优势条件

(一)丰富的文脉和奇特的地脉资源是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提升的厚实基础

1、文脉资源丰富,刘三姐文化的人文基础深厚

一种文化的形成与提升,需要一定的文脉支撑。宜州市的刘三姐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使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的提升具备了深厚的人文基础。

山歌文化:刘三姐是山歌的精灵,广西如今与“歌海”相连,民间认为都是刘三姐所传,有歌这样唱道:“三姐唱歌成歌仙,传下好歌万万千,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宜州三姐传。”现今,宜州的山歌文化依然十分繁荣,每天晚上,山歌爱好者仍汇聚中山公园尽情欢歌。宜州民间深藏着许多杰出的歌才,广西连年的山歌比赛产生80多名“广西歌王”,其中16名出自宜州民间。2006年,宜州山歌被国家文化部公布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刘三姐传说:刘三姐的传说在广西有很多版本,甚至广东、云南、贵州都有传说,因此产生了多地争当“刘三姐故乡”的争夺战。2001年经过专家多方考证,确定广西宜州市就是刘三姐的故乡。宜州地方史籍清道光八年(1828)《庆远府志》和民国7年(1918)《宜山县志》均载:“刘三女太 (注“女太”壮语音读“达”,意为姐妹或姑娘),相传唐时下枧村壮女,唱歌……”[2]。宜州下枧河畔至今还保留有刘三姐故居遗址——流河寨,沿河有对歌台、扁担山、手巾岩、定情树、铜盘山、鲤鱼石等,每一处都蕴涵着与刘三姐有关的动人传说和故事[3]。

节日节庆:“三月三”歌圩是壮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宜州,三月三和八月十五的歌圩尤其隆重,能歌善舞的壮族人民在歌圩上以歌会友,赛歌选贤能、以歌传情。从2010年开始,每年秋季,宜州都举行盛大的“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借此让更多的人认识 “三姐故里,宜人之州”。

地方戏剧:宜州彩调、桂剧等地方戏剧独具特色,彩调剧《刘三姐》和《龙女与汉鹏》20世纪50年代曾到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作专场演出,得到和众多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

2、地脉资源奇特,拥有与刘三姐人文文化相匹配的自然生态环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自然环境孕育一种文化,宜州的自然环境就与刘三姐人文文化极为匹配[4]。宜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多雨,自然景观主要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山清水秀”是宜州秀美自然风光的真实写照。下枧河风光则是宜州自然旅游景观的集中体现。沿河游览,你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时而可以感受“世外桃源”般的恬静和浪漫;时而可以体验激情漂流的欢畅与惬意;时而又可以享受悠然田园的宁静与安详。而在青山绿水间,不时又袅袅地飘来几句醉人的山歌声。难怪有人感叹“青山绿水一竹排,荡尽人间旧尘埃;下枧美景观不尽,君子有幸泛搓来”。正是宜州秀丽的自然山水、宜人的田园风光与浓郁的山歌文化有机地合为一体,才孕育出一代歌仙刘三姐以及刘三姐文化。

(二)优越的地理区位、便利的交通,利于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的传播。

宜州市是广西西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达, 323国道、昆汕高速公路横贯全市,市内各乡镇的公路交通及通向各主要景区的公路均为柏油公路。铁路有黔桂铁路经过。航空可依托柳州、桂林、南宁城市机场,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捷的交通,既方便八方游客的到来,近距离接触刘三姐故里文化,又利于刘三姐文化的向外传播。

(三)政府大力支持和加大投资,旅游设施不断完善,目的地形象得以提升。

随着宜州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宜州市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2011年相继建成完善刘三姐游客集散中心、中国村民自治展示中心、浙江大学西迁遗址公园、宜州博物馆、马山塘屯旅游示范点等一大批旅游景点。目前,正创建刘三姐故里4A级景区1处及歌仙桥、下枧河、古龙河、金浪湾等多个景点。天生丽质的山水资源加上后天的装扮,使刘三姐故里的旅游产业更具竞争力。

三、影响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提升的制约因素

(一)旅游产品粗放,旅游形象定位模糊,影响品牌传颂率和号召力

20世纪90年代初,宜州市就开发了“下枧河刘三姐风情游”,20年后的今天,宜州市旅游主打产品依然是“下枧河刘三姐风情游”,没有一点创新,当然也没有了当年产品刚开发时的魅力。和阳朔“印象刘三姐”的门庭若市相比,宜州“下枧河刘三姐风情游”可谓门庭冷落。为何出现如此反差?我认为,主要是宜州的旅游经营模式陈旧、缺乏创新,产品太过粗放,缺少必要的形象定位!模糊或雷同的形象,会使游客感觉平淡乏味,陈旧俗套,激不起新奇感和刺激感,传颂率和召唤力都会大减[5]。宜州是刘三姐的故乡,其最具竞争力的就是刘三姐文化,但宜州目前的旅游开发对刘三姐文化内涵的挖掘还缺乏深度,未能塑造明确的刘三姐文化旅游形象。虽然在思想上似乎是重视民族、人文形象的塑造,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偏重于自然景观,凸显的是山水形象,孰主孰次不明确。旅游产品中缺乏担得起“中流砥柱”作用的精品项目,加上近年来周边地区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势必与宜州形成竞争,分流客源,致使客源流失。

(二)区外游客稀少,客源随距离衰退明显,使口口相传的品牌传播效应减弱

据宜州市旅游局多年客源数据综合,游客中河池市(含宜州)游客约占73%,广西区内其他地市约占22%,广西区外约占5%。可见,客源数量随距离衰减趋势明显。客源越近,半径就越短,客源圈的面积也就越小,通过口口相传的品牌推广所及范围就越小。

(三)体制不完善,市场缺乏活力,影响品牌美誉度

宜州市下枧河刘三姐风情游线路上,主要有两大景点流河寨和壮古佬,下枧河景区的旅游营运主要由两家不同体制的旅游开发公司的大型游船和一些民间中、小型游船构成。多年来,因为两景点之间,中、小游船与景点之间的关系缺乏统一管理,每到旅游旺季,无序竞争现象屡禁不止。没有统一的经营管理,企业各自为政,削价竞争,搞乱了市场价格,严重影响服务质量,结果把市场空间越做越小,品牌美誉度也大打折扣。

(四)宣传不当,效果不佳,致使品牌知名度不高

2001年广西为了解决多地争当刘三姐故乡的争端,就已经正本清源确定宜州就是刘三姐故乡,可现在再跟广西区外的人谈到刘三姐是哪里人时,依然有很多人说是桂林的!这不得不让人们对宜州的旅游宣传效果质疑。近年来,宜州旅游宣传工作仅仅是参与上级组织的宣传会务及活动,而没有加大投入做更多的宣传:一是没能与知名电视媒体合作创建宜州刘三姐专题栏目;二是宜州市至今还没有构建政府独立的网络旅游宣传平台;三是没有很好利用1996年中国文化艺术中心在宜州拍摄、市政府投入300多万元的14集音乐电视剧《刘三姐》音像资源宣传宜州旅游风光,形成轰动效应。客观来讲,无论人们对该片内容评价如何,但它毕竟是宜州有史以来最长的一部有故事情节的风光片,多一些人看,就多一些人认识宜州。外省人说刘三姐是桂林的,不就是因为当年电影《刘三姐》在桂林拍摄给人们留下太深的印象了吗?品牌的宣传不够,再加上旅游营销手段落后,营销不衔接,影响了旅游品牌推广效果,致使品牌知名度不高。

四、宜州市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提升策略

作为刘三姐故乡,宜州市旅游品牌的提升也应紧紧围绕“歌仙刘三姐”做文章,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笔者从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两个方面提出几点策略。

(一)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树立旅游目的地形象

一个独特而良好的旅游品牌代表的不仅是旅游形象,也代表了一个城市的风貌,更是吸引客源的主要手段。旅游地形象是旅游者对目的地的感知,是影响旅游者是否采取消费的重要因素。而文化底蕴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最迷人、最深邃、最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宜州作为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它的旅游形象,应该充分体现刘三姐文化所包含的原生态山歌、美丽传说、古朴民风、自然生态等主要特征,展现出的是一个充满浓郁刘三姐文化气息的“三姐故里,宜人之州”的城市旅游形象。

1、深度挖掘山歌文化,着力打造“三姐故里,宜人之州”的城市旅游形象。

宜州是刘三姐文化的发源地,而刘三姐文化的核心内涵和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山歌文化,所以,宜州的城市旅游形象,重点应当开发山歌文化。目前宜州山歌主要传唱者多为中老年人群,宜州最年轻的山歌王也已经40岁,大多数的年轻一辈,更喜欢的是当代流行歌曲,所以山歌文化面临着后继传承问题。因此,在重点开发山歌文化的过程中,应加强保护与传承工作:第一,宜州政府应在山歌的挖掘、保护与传承方面提供政策导向和资金保障;第二,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和艺术团体表演和传承刘三姐山歌文化。第三,通过经常性的山歌比赛或通过旅游开发促进山歌文化的保护,使山歌文化获得传承动力;第四,抓紧培养打造新一代刘三姐传人,把山歌和现代流行歌曲融合创新,吸引年轻人慢慢接受、喜欢山歌文化;第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山歌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第六,将几首优秀的山歌作为经典歌曲编入乡土教材,进行山歌普及教学,让宜州市的下一代从小学起就接触山歌文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保护和传承刘三姐山歌文化的目的。

打造旅游精品产品,提高旅游品牌美誉度

旅游形象是旅游地的生命,个性独特鲜明的形象才具有无穷的魅力,是形成持久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依托。一个旅游目的地,如果缺乏高品位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其个性独特鲜明的形象何从树立?宜州市的旅游产品虽说具有刘三姐文化特色,但产品粗放,景区等级低,最高级别仅为3A级景区。因此,必须提高景区档次,打造具有刘三姐文化特色的旅游精品,才能适应现阶段宜州旅游发展的要求。目前宜州市最能体现刘三姐文化特色的流河寨(刘三姐故居)和壮古佬(传说是三姐传歌的小村庄)景区分属于两家不同体制的旅游开发公司经营,景区规模小,产品雷同,管理混乱。因此必须由当地政府牵头,整合资源,把这两个景区联合起来共同规划开发,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把它建成一个国家 4A级景区。再把田园风光优美的祥贝大水车景区设计成刘三姐和阿牛哥最后为避难而隐居的“世外桃源”。通过旅游线路的串联,形成刘三姐故居——刘三姐传歌地——刘三姐避难地这样一个拥有优美而完整故事情节的精品游览线,使刘三姐文化的展示有故事、有情节、有场景,游客游览下来才会感觉有内容、有亮点、有收获,从而对旅游目的地产生好感,使旅游品牌美誉度提高。

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丰富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内涵。

单一的旅游产品,总是难以满足当今游客的多元需求,因此,宜州的旅游发展还应依据当地资源状况,以市场为导向,开发适合多种消费群体的旅游产品。宜州有着秀美的风光和未被破环的自然环境,空气清新,沿下枧河坐落着环境优美的下枧、小龙、古龙、古文、马山塘等民风古朴的村屯,是夏日休闲、养生、度假的绝佳去处,因此,在开发刘三姐文化旅游精品的基础上,可以开发生态、休闲、度假、农家乐等其他旅游产品,使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的内涵更加丰富。

(二)实施多种营销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

旅游形象一旦树立、旅游品牌一经打造,最终都将推向市场以吸引客源。采取何种营销策略,将直接影响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的推广效果。

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首先要做好市场分析,研究各个客源地的开发潜力及游客的自然社会属性和消费行为特征,根据不同的旅游需求特点,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以扩大宣传,传播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

1、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根据宜州多样化的旅游资源特色以及旅游者的差异化需求特征,应选择差异化的目标营销策略。宜州市旅游客源市场应该以国内旅游为主,海外入境旅游为辅。国内的重点客源市场是广西本区和珠江三角洲。广西区内的南宁、桂林、柳州、北海、梧州、玉林等地是宜州市的主要目标市场;珠江三角洲是宜州市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区外客源市场。入境客源的重点市场是港澳台和东南亚。对重点目标市场应采取集中性目标市场策略,即集中营销力量进行高度的专业化经营[5]。

2、合作营销策略

刘三姐文化旅游在广西内有桂林、柳州等城市都在开发,并且取得不错的成效。宜州市应加强区域合作,融入“桂林、柳州”刘三姐民族风情大旅游圈,通过发展柳州、桂林、南宁、广东等客源地旅游联盟和旅游业务,构建优势互补、实现共赢互利的共同发展格局。另外,加强市旅游局、市内旅游企业、广告、媒体及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企业或个体户之间的合作营销,共同研究开发、推广旅游产品,扩展市场再则,促进跨区域的旅游地合作营销。在广西各主要城市每年都有大型活动,如南宁的东盟博览会、民歌艺术节,柳州的国际摩托艇赛,武宣仙城文化艺术节,凤山的国际洞穴探游节等,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宜州旅游的知名度。

3、节庆营销策略

节庆活动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得到热捧的旅游宣传活动。旅游地通过举办节庆活动,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旅游收入得到大幅上涨。像宜州,2009年旅游业收入只有1.35亿元,2010年宜州举办了首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当年宜州市旅游业总收入就增长到6.11亿元。时至今日,宜州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游节认识了宜州,了解了宜州,继而到宜州旅游。宜州市应该有效利用节庆活动的宣传效应来提高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结束语:

广西是个旅游资源大省,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和建设旅游先进省区是广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宜州市是广西旅游产业发展中近期规划建设的重点旅游县市之一,刘三姐旅游品牌又是广西目前积极创建和打造的四大旅游品牌之一,宜州市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的提升,对于现阶段宜州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促进柳(州)--来(宾)--河(池)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伟林.论广西旅游对刘三姐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广西民族研究,2002(10):75-77.

[2]宜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宜州市志[G].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714.

[3] 广西宜州市刘三姐故乡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与自然环境生态保护规划[R],广西建筑综合设计院2001.8

[4]过竹,邵志忠.论建设刘三姐人文生态保护区[J].广西民族医学院,2001,(4):61-63.

[5]覃忠盛.民族文化故地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刘三姐故乡广西宜州市为例[J].文学艺术探索:今日南国,2009(1):100-102.

[6] 杜通平等.发展四川生态旅游的思路[J], 《软科学》2005(4):67-73

作者简介:

1.罗茹(1968--),女,瑶族,河池学院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生态、文化旅游;

2.舒锡慧(1979--),女,河池学院 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开发。

基金项目:

1.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 基于社区参与的红水河流域生态旅游模式构建研究。201010LX469

广州市一日游篇7

内容摘要:商业步行街是一座城市的“窗口”和“名片”,它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并能推动城市振兴发展,因而成为城市未来商业形态的重要模式。本文以广州商业步行街的发展为对象,目前,广州拥有两条商业步行街: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和上下九商业步行街,两地区都突破了以往单一经营的传统模式,融购物、娱乐、休闲、餐饮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较好地顺应了不同消费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关键词:商业步行街 城市发展 比较研究 广州

我国商业街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发展迅速,商业街的建设热潮从大型城市、省会城市波及二三线城市;截至2005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商业街总数已超过3000条,总长度已超过1800公里,总面积已超过1.5亿平方米。商业街作为一座城市的“窗口”和“名片”,正以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对城市振兴发展的推动作用而成为城市未来商业形态的重要模式。

广州是我国“华南商都”,也是我国商业步行街发展建设最快的城市之一。目前,广州拥有两条商业步行街: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商业繁华,成为广州的购物天堂。

商业业态比较

北京路步行街经历了三个阶段:1997年2月8日―1998年4月30日,逢双休日实施全日步行;1998年5月1日―2001年11月30日,逢节假日实施全日步行;2001年12月试行全日制步行,至今已经成为一条全日制的步行街。步行街商业业态丰富,有大型百货商店、大量的专卖店,各种品牌齐全,还有各种超市和连锁店,商业门类多样,以服装(34%)、皮革鞋业(15%)、珠宝(11%)、百货(17%)为主,电影院、书店、餐饮等娱乐服务设施齐全。北京路步行街是以大型商店结合专卖店、专业店形成服装、百货经营和休闲娱乐为主的商业功能区,即以百货店和商业街为载体,以开放型的流行休闲方式,构成步行街空间的文化特性。

上下九步行街位于广州市区西部,旧称西关的下九路、第十甫路段,全长800多米,大中小型商企鳞次栉比,是广州市三大商业重地之一,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自1995年9月30日开通广州市商业步行街以来,以其集粤、满、欧于一体的特色建筑、百业俱兴的商业、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驰名的荔湾美食,成为广州市新十大旅游美景之一――西关商廊。上下九路有商铺238间、商家数千户,主要以服饰、精品及鞋类等为主。上下九步行街的商业业态是以零售小百货业为主,融合零售、餐饮、民居、宗教、休闲游憩等各种综合的服务功能。

商业特征比较

北京路步行街的特征主要有:北京路步行街各种商业设施比较完善,已逐渐形成一个集旅游、服务、商贸为主的城市商业区。北京路各种商业布局正在日趋完善,完善了北京路的购物休闲功能。北京路步行街的永汉电影院、丽都大酒店都是久负盛名的游憩商业设施。北京路步行街不仅有浓郁的商业氛围,而且积聚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包括6个有千年以上历史的文物古迹: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千年古楼遗址、南越国御苑遗址、西汉水闸遗址、秦代造船工场遗址和千年古寺大佛寺。北京路步行街位于广州旧城中心,是城市中心区通过商业产业发展而维持其不断繁荣的典型案例。北京路位于广州市传统中轴线上,是广州传统的城市中心。北京路是融商业、文化、旅游、金融为一体的城市中心,建筑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光明广场、名盛广场、五月花广场等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北京路步行街的档次和水平,给北京路步行街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下九步行街的特征主要有:上下九步行街是在旧城更新改造基础上发展的,以广州西关文化为特色的购物步行街。通过沿街建筑立面的整饰和光亮工程,老字号的维护恢复,还有其它娱乐、文化设施的完善,上下九步行街吸引了大量的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领略西关的悠久历史文化和商业氛围。骑楼文化、西关饮食文化是上下九步行街的两大特色。上下九商业街全长800米,有骑楼式建筑238间,独具特色。西关饮食文化以食肆居多,有“陶陶居”、“莲香楼”等多家老字号。上下九步行街娱乐、酒店等休闲游憩功能正在加强。上下九采用一系列节庆活动进行宣传促销,也增强其休闲娱乐功能,并规划建设高星级酒店,采纳岭南风格特色的元素与材料来进行设计和施工,与周边整体西关人文氛围的大环境相和谐,表现出浓郁的西关文化情韵。

消费群体比较

根据对顾客的问卷调查,广州北京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的客源都以广州城市居民为主,说明城市商业步行街主要为本地人服务,是地区性的商业活动中心。

年龄在18―35岁之间,文化层次较高,中等收入,职业是以公司、企业、服务业职员或学生为主的消费者,是北京路步行街的主要顾客群体,目的以购物、休闲娱乐为主。

年龄在18―35岁之间,文化层次中等,中等收入,职业是以公司、企业、服务业职员或学生为主的消费者,是上下九步行街的主要顾客群体,目的以购物、饮食、休闲娱乐为主。

景观环境比较

上下九和北京路在各自建成广州两条步行街后,分别进行了立面整治和环境改造,为游憩者创造了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

上下九步行街景观环境的改善始于1998 年开始的下九路至第十甫传统骑楼商业步行街的改造工程,改变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原有建筑残破失修, 违章乱搭乱建严重, 管理混乱等严重弊端。属于广州城市形象工程之一的上下九步行街改造工程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沿路补齐骑楼;对现状建筑立面进行整饰;整治沿路广告、招牌等;清理占道经营及违章建筑。由于这段骑楼保存状况尚好, 经过补齐部分骑楼及立面整饰后, 整个步行街的景观有了显著改善, 对于推动上下九步行街的商业游憩气氛起到良好的作用。

1997年,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路改造为商业步行街。此后,北京路步行街的景观改造工程一直在分期进行,目前规划将北京路步行街向北延伸至财厅,向南延伸至天字码头,对北京路的全线步行化和环境整治也进行了详尽规划,在规划指引下,北京路步行街的景观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依托老城市中心的商业氛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北京路和上下九商业步行街通过统一的规划更新,已经逐渐成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的步行街。同时,两地区都突破了以往单一经营的传统模式,融购物、娱乐、休闲、餐饮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较好地顺应了不同消费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必须符合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同时必须拥有一定收入水平的固定消费群。在发展的过程中,各步行街因主题定位的差异、空间位置的不同、服务对象的复杂等原因,最终形成的商业业态、商业特征与景观环境各不同。城市的发展也要求城市商业步行街依据自身的差异属性,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个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保继刚,古诗韵.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形成与发展.人文地理,2002,7(5)

2.保继刚,甘萌雨.广州旧城城市游憩商业区比较研究.风景园林,2005(1)

3.荀培路.中国商业街的自我救赎.商业时代,2005(2)

广州市一日游篇8

关键词:岭南;民俗文化;迎春花市;资源开发;

广州花市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朝。当时广东罗浮山的药市、东莞的香市、广州的花市、廉州的珠市,称为广东“四市”。特别是广州的花市。迎春花市文化内涵丰富,审美情趣独特。广州得天独厚地拥有春意早来的优势,广州人有着务实、包容、乐观的性格,以鲜花“讲意头”,祈望新年人人吉祥如意,形成并发展了迎春花市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在“老广”的心里,“行花街”除了花卉买卖之外,更多的是一种“祈福”活动,希望来年“行好运”。逛花街,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花,如金桔之“吉祥如意”、水仙之“花开富贵”、桃花之“大展宏图”等等,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平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而迎春花市常常成为一个举家偕游或丽影成双的充满欢乐喜庆的大海洋。冰心、秦牧、关山月、万兆泉、刘天一等文学艺术家都为广州迎春花市创作了各类高水平的艺术佳作,更提升了花市的文化品位,丰富了广府文化的内涵。20世纪50至70年代,逛花市也成为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广州过冬的必选节目。

一、长盛不衰的原因

在于花市的历史沉淀,世世代代都在传承着,不断延续,不断的更新随时代而进步,使之更好的保留下来。同时群众不断在享受传承文化中,给予了花市更好的支持。在历史与群众的两大支撑下,花市才能长盛不衰,才能每一年持续的举办,而且越办越好,不断在创新地延续下来。

二、广州花市的发展现状

1950年建国后的第一个除夕,广州市就兴办了第一个花市,规定在除夕前3天连续摆卖,直至大年初一的凌晨2时前结束,中心花市在太平南路和教育路。其后,花市数目几经增加。自2005年开始,广州9区共设10个花市,其中越秀区有西湖花市和东湖花市两个(越秀区的西湖花市因其历史悠久和富有传统几经波折后得以额外保留)。特别是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广州迎春花市于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市民喜迎春节的欢乐嘉年华。据《羊城晚报》报道,2011年广州全市十大花市(不含南沙花市)人流量为730万人次,与2010年10个迎春花市3天的总人流量379万人次相比,增长了92.9%。其中,越秀区西湖花市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历年来吸引众多人士参加。对于花市的形式,在1956年,为了更好地发扬花市传统,分散于各街巷的店铺被集中到太平路(今人民南路),人们用竹竿搭成牌楼和花架,名曰“迎春花市”。这便是现代花市的雏形。

到了1980年代,洋花开始进入花市市场,迎春花市进一步扩大。根据风俗,花市结束,花农必须把售不出去的花砸烂,2000年花市,越秀区说服客商把花农卖不出去的花都买下送给老人院的孤寡老人,这一行动得到了众多青年志愿者的支持,此“护花活动”后来得到了广州其他花市的效仿,广州花农沿袭了一两百年的除夕夜过后摔花砸花的陋习,戛然而止。

2008年,广州市越秀花市首创“网上花市”和“手机花市”,市民轻触鼠标或手机,便可安坐家中逛花市。2009年,全国首个免费上网的无线迎春花市也在越秀区西湖路迎春花市开锣。而海珠区花市也出现了备受市民欢迎的“海珠康园手工艺作品慈善义卖点”。 2013年广州首届水上花市从2月7日持续至3月13日,其间共有60余艘船艇与游客“会面”,其中10艘是主题花船,每天分三个时段,自梁家祠码头起航巡游;另有30余艘商贩船艇,或水上游走、或停泊亲水码头、或固定在岸上仿古码头,向游客贩卖鲜花、年货等;其余20余艘则作为搭载游客的游船。

三、广州花市旅游资源的价值

(一)观赏价值

观察广州人新年买花的一些习俗,还可看到岭南文化心理结构的一些颇有趣的侧。面:金桔是家家户户必买的,因为它代表大吉大利;桃花是青年男女的最爱,它会“带来”桃花运,还有解释是可“大展宏图”(广州话“红桃”与“宏图”谐音);还有买发财树的,盼望来年财源广进……许多花木都别有寓意,买花者也特别讲究这个意头,买花已不仅是因为爱花的自然和生命,还融人了某些功利色彩的祈愿。

(二)体验价值

花市中还是会看到有爱花之人,不顾路途遥远来到这里,稀稀落落的穿梭于附近的一个个小店里,精心挑选、细细找寻自己最爱的花苗去栽培。因此,来此买花的人不仅爱花,而且还懂得养花。有些顾客颇有专家风范,看叶子、看花蕾,不知不觉半天就过去了,手中才干挑万选出自己最满意的花。也许,他们和那些只买一两束花的“爱美心切”的人不同,他们爱的是有生命的美丽,体验着挑选花卉给予的愉悦,挑选给予的美丽心情。

(三)商品价值――昔日花海,今日商海

花市的形成和发展,又与这座千年商埠的发展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是这种浓厚的商业氛围和广州人敏锐的商业触角,挖掘了爱花的需求而使之成行成市,目趋兴旺。清初广州成为“一口通商”之后,主要的出口货物之一茶叶的加工需要大量香花,更催旺了种花业和花市。有趣的是,我们还可从中心花市的地址变化,看到广州商业布局的变迁。清代、民国年间的两大花市一个在藩署前(今北京路、中山路交界处),一个在十八甫,其实这正是当年的广州两大商业中心区,自1956年起数十年间西湖路、教育路成了中心花市,显示着北京路作为商业中心无可动摇的地位;而2001年起广州中心花市移到了天河体育中心,恰体现了广州经济文化重心已经从越秀山――北京路的传统中轴线,移向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的新兴中轴线。教育路一带曾经是解放后广州的中心花市所在地。

四、广州花市对于当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一)广州花市对于当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质影响

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题街道上搭起彩楼,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广州各区都有至少有一个传统中心花市,其他小型的花市更是星罗棋布。推荐北京路附近的"越秀西湖花市",它是广州最古老、最著名、最热闹的花市,办了一千多年还长盛不衰,而且地处市中心,逛完花街捎带购个物、吃个饭、看个电影什么的都很方便。逛花市不分白天黑夜,白天去光线好、能尽情赏花,晚上去热闹、能感受气氛,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花市每一年的举办,一直地延续,是结合着广州当地民俗文化旅游的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在吃住行游购娱中更好的把旅游开展,把花市这广州一个好风俗一直在传承。然而花市已经不再仅仅的把花卉盆栽摆在一个的特定的位置欣赏购买,而是更好的与民俗文化旅游更好的相结合。

(二)广州花市对于当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系列影响

每年春节前后在广州过新年的外地旅客也有不少,在逛花市的同时,亦是享受着在广州里一种岭南民俗的氛围。如今的花市随着时代的进步,花市的形式,活动也在不断的多样化。以前传统花市,可能就是把应节的花卉,盆栽供人们选购欣赏。而现代的花市逐渐与旅游,娱乐活动相结合。如广州首届水上花市开放时间中,共有60余艘船艇与游客“会面”,其中10艘是主题花船,每天分三个时段,自梁家祠码头起航巡游;另有30余艘商贩船艇,或水上游走、或停泊亲水码头、或固定在岸上仿古码头,向游客贩卖鲜花、年货等;其余20余艘则作为搭载游客的游船。游客在赏花买花的过程中,乘坐着游船也可以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民俗生活景象;也可以有机会品尝着广州当地的特色,吃的,玩的,广州的古风古色。

再如越秀花市融入粤剧、讲古节目,牌楼设计配合亚运主题。2010虎年春节将至,随着最受关注的越秀区西湖花市档位投标的圆满结束,2010年越秀区花市将会加入更多与往年不同的创意,越秀区的花市还特意预留了五六个摊位,展览广州剪纸、石湾公仔、肇庆裹蒸粽等民间工艺,届时将邀请广、佛、肇的大师亲临现场展示,与市民交流互动。同时,为配合2010年迎亚运的主题。越秀区的花市还将邀请体育明星参与。西湖花市主牌楼则以南越宝鼎燃烧圣火为主体,中央是一个巨大的LED显示屏,据说这是有史以来花市主牌楼第一次运用LED显示屏,花市期间将播出丰富的城区宣传、亚运宣传和贺年喜庆宣传节目。 在花市的开放中,还把不同的活动,大型的展览,大型节庆活动和运动赛事的宣传融合其中。游客再逛广州花市的同时也可以激发了对于广州其他的大型活动,节庆,展览的认识与参与。

五、如何应对广州花市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一)分析形势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才可能亲身体验和触摸到旅游地民众生活事项,体会到当地的民俗事项,体会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的方式和、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因此在旅客通过逛花市,享受花市给予的一系列感观,视觉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花市中带来的广州乃至岭南的特色民俗。如果单靠从宣传资料其他间接的感知,很难真切的品尝岭南广州花市的特色。

以前,由于场地狭窄,每年的花市都要占用很多街道、公共道路,只剩下一两条行车道给汽车行驶,交通十分不便。场地不大,人又多,完全是被人流推着走,让人想好好挑选一下年花都难。十几岁的时候,一听到要行花街就怕,因为行花街的人好多,担心自己和父母走散。那时候行花街很容易就会发生小孩走失的事情,而且又没有喇叭广播,一旦走散,很难找到。所以那时候行花街只顾着紧紧地跟着父母,根本无暇顾及周围的年花和灯饰。人流密集,扒手也容易得手,行花街还要时刻留神钱包,欢乐轻松的心情自然大打折扣。广州有句歇后语“大姑娘行花街―――顾得上不顾得下”,从中就可以想象当时行花街“人贴人”的拥挤情景。大概在1986年后。首先是场地变大了,不再需要占用太多公共道路。如这些年天河区的花市主要都设在天河体育中心,黄埔区的则设在该区的体育馆里。场地大了,不影响交通之余,还让市民不用人贴着人行花街,不用老是担心会被“打荷包”。其次是交通便利,市民出行更方便。以前去行花街,很多人都是骑单车或坐公交车,而很多人即使是开车也不怕没地方停车,花市周围都有专门的停车场,还有地铁,更方便。以前很多人在花市上买了年花,挤公交车回到家,花都掉了一大半,现在也不用再担心这些问题。

而花市的场地在跟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在完善,尽力完美。能让本地的老广人乃至更多的外来游客亲身感受到花市的改变完善,吸引更多的人因为广州花市的传统或者民俗特色,慕名而来,从而带动起这里的民俗旅游经济或者全广州的旅游经济。

旅游开发一方面本身存在着扭曲地反映文化与真实地反映文化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它必将干扰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发展过程,使落后地区受到旅游者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地居民思想行为的混乱和盲目仿效追随将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征,进而在长远角度上破坏了旅游资源特征。这时候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策略在这也应该要进而得到更好的理解与应用实现。

(二)因地制宜,挖掘、开发和建设各具特色的新景观、新产品

民俗旅游资源散存在各地各处。开发,就是要使这些散落在民间或各地的民俗资源具有招徕游客前来观光的能力。既包括对新开辟的旅游区中民俗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包括对原有的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建设。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要依靠当地所拥有的固有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从当地的资源特点出发,利用本身所特有的优势。如建筑、服饰、风味食品等等,保持古朴的民风、特有的风情,同时又要让现代生活中新的民俗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袁钟仁. [M],岭南文化,1998.

[2]李权时. [M],岭南文化,1993.

[3]仇巨川. [M],羊城古抄, 1993.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级答案范文 下一篇:节能采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