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流动儿童部分常见病及其相关行为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8-27 09:15:13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流动儿童部分常见病及其相关行为的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 调查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流动儿童及非流动儿童的部分常见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方法 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4所小学5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流动儿童125名和非流动儿童120名。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因素、每日玩游戏平均时间、是否常带手机到学校、每日户外活动平均时间和患病后的就医行为等。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远视力和龋齿。结果 流动儿童组和非流动儿童组每日玩游戏平均时间和户外活动平均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龋齿及近视眼患病率差异未出现统计学意义,但裸眼视力平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近视眼患病率与是否携带手机到学校和网络游戏平均时间有关联(P

关键词:流动儿童;非流动儿童;身高、体重、远视力和龋齿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之后,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随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学校的撤点并校带来了在家长陪同下进城读书的流动儿童群体。同时因多数父母离不开牧区的生计,祖父母或其它家庭成员陪同学生到县城学校附近租住房子陪读。适应城市大环境及新的学校环境成为这一群体另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性问题。此外,照料儿童的祖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或甚至没上过学,他们在教育儿童问题上也面临诸多困难。十几年以来,流动儿童群体成为多数教育研究者及政策制定者[1,2]关注的焦点,卫生领域学者[3-6]也开始关注他们心理适应问题和行为异常的出现概率,而截至目前,流动儿童躯体疾病的出现率即患病率等却极少被论及。流动儿童生活环境和陪同人员的改变可能对其健康产生影响。间接地,也可能影响儿童常见病的患病情况。本研究目的:①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来自牧区的蒙古族流动儿童部分常见病患病情况;②探索导致流动和非流动儿童常见疾病的行为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两个蒙古族旗(县)中各随机选择两所蒙古族小学(共4所),再从4所小学5年级学生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流动儿童125名和非流动儿童120名做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5月进行部分常见病检测和问卷调查。为避免年龄和种族对结果可比性产生干扰,调查仅包括10岁年龄段的蒙古族儿童。

1.2方法 流动儿童定义:撤点并校后在家长陪同下进入城市学校就读至少2年以上的的牧区儿童。非流动儿童定义: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读的城市儿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人口学因素、每日网络游戏平均时间、是否常携带手机到学校、每日户外活动平均时间、作业辅导情况和患病后就医行为等。问卷由调查人员对家长进行一对一面访填表完成。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远视力和龋齿。测身高要求受试者脱鞋帽,立正姿势站在底板上,双眼平视前方后读数;测体重要求受试者尽可能排空大小便,穿夏装,直立于体重秤正中后读数。远视力检查由经过培训的医学专业人员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检查。研究对象摘去眼镜后站在距视力表5m远处检查视力,若看不见最上一行则逐步向前移位到4m、3m、2.5m、2m、1.5m、1m等处测量至看清最上一行为止。近距离检查的实际视力按照《眼科近距离视力对照标准》转换后做记录。龋齿检查由口腔专业医师按牙齿顺序逐个检查全牙列的方式完成检查。为便于比较且多数儿童恒牙已基本萌出完毕,本次只记录恒牙的龋蚀情况:以无龋蚀与充填者记录为无龋齿,牙面点、隙、裂、沟有色、形、质改变且探针能插入、洞底已软化、牙体有暂时填充物或银汞折断者记录为龋齿。仅有色变者不作为龋齿。为避免时间误差,学生在同一时间段完成所有测量项目。BMI(体质指数)的计算公式:(体重)kg/(身高m)2。肥胖和超重的判定标准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7]中的10岁男女生肥胖超重筛查标准BMI进行分类。男生超重:BMI≥19.6;男生肥胖:BMI≥22.6;女生超重:BMI≥20.0;女生肥胖:BMI≥22.1。

1.3 数据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分析。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所有显著性检验均以P值≤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因素描述性分析 共125名流动和120名非流动蒙古族儿童参与本次调查。两组性别构成基本一致(P>0.1)。流动儿童陪同人员主要为祖父母(60.8%),其次为父母(32.0%),而非流动儿童大部分(83.3%)与父母住一起(表1)。非流动儿童的1/2以上由父母辅导作业,而流动儿童自己完成作业的比例达56.8%。两组每日网络游戏及户外活动平均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视力的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表2中记录了三组不同陪同人员儿童的作业辅导情况、携带手机到学校的比例、网络游戏平均时间、户外活动平均时间和患龋率的差异。除了近视眼患病率没有差异外,其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儿童部分生长发育和体成分指标比较 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不同性别平均身高和体重以及体质指数(BMI)均出现差异(P

2.3儿童患病后就医行为比较 分析不同陪同人员与儿童患病后就医情况的关联性发现,无论是否流动儿童,父母陪同儿童龋齿治疗率和近视眼矫正率均明显高于祖父母和其它家庭成员陪同的儿童(P

2.4近视眼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近视眼影响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常携带手机到学校者和长时间玩游戏者易患近视眼(P

3 讨论

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学校的撤点并校带来牧区学生不得不进入就近县城学校就读的问题,导致牧区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双重改变。本研究从比较分析的角度对蒙古族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健康问题进行了对比描述,对几个常见病患病率也做了对比分析并探索影响疾病的行为因素。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受遗传、营养、环境及体育锻炼等因素影响较大,尤以营养条件最为重要。本次调查中流动儿童平均身高和体重均低于非流动儿童;非流动儿童男女超重比例及男孩的肥胖比例均高于流动儿童,与何伦发等发表的结论相一致。本次流动儿童中肥胖女孩比例高于非流动儿童。这可能与陪同家长的营养知识和健康意识弱和隔代照料者的监督跟不上等有关。邝浩成等指出女孩喜静,体育锻炼少,加之挑食、偏食、早餐不规律的情况比男孩多。

本次两组儿童恒牙患龋率未出现差异,支持上海市本地儿童与外来农民工子弟恒牙患龋率无明显差异的结论。然而,上海10岁组儿童恒牙患龋率高于本资料10岁组恒牙患龋率。究其原因可能与两地家庭饮食习惯如甜食的摄入频率不同有关。本次问卷涉及的内容偏多,为避免问卷负担过重而影响答案的真实性,本次未对龋齿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是本研究的局限性所在。

两组儿童的近视眼患病率(47.2%和;51.7%)与北京市小学儿童近视眼患病率结果基本一致,其平均9.4岁组患病率为41.5%。本次流动与非流动儿童组视力平均值有显著差异,非流动儿童平均视力下降程度更明显。携带手机到学校者、玩游戏时间长者、户外活动时间少者更倾向于患近视眼。此结论支持郭寅等发现的城区学生与郊区学生相比更容易患近视,眼轴长度与户外休闲时间、户外活动时间以及学习时间有关的结论。此外,与父母同住儿童龋齿治疗率和近视眼矫正率均高于其它家庭成员陪同的儿童。根据对家长的个人访谈结果,作者总结了其它家庭成员陪同儿童治疗率低的可能原因:①进城陪读使得流动儿童家庭需负担房租和水电等费用,导致经济负担加重;②陪同的祖父母为高龄者且其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对儿童健康问题重视程度不够;③其它陪同人员与儿童的心理交流往往不如父母多,导致健康问题被发现的晚或儿童本身对他们提出的建议缺乏依从性等。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流动儿童在受教育机会和合理膳食等方面均与非流动儿童出现明显差距,而心理适应问题出现的概率也比非流动儿童高。今后在内蒙古应该对撤点并校后产生的流动儿童身心健康问题、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之间产生的各健康指标的差距以及产生此差距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进行深入研究。作为近期目标,作者建议尽快实施以预防儿童常见病为目标的公共卫生项目,可包括针对常见病危险因素的干预项目、改善学校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医疗对流动儿童的可及性、流动儿童家长健康意识干预活动等。

参考文献:

[1]李盼强,曾尔琴,杨国辉.公平与效益的博弈-关于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调查与反思[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4):103-108.

[2]苏琳.全国妇联《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经济网,2013.

[3]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等.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3-40.

[4]刘杨,方晓义,蔡荣.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J].北京大学学报,2008(3):9-20.

[5]王秋凤,郑晓边,周国波.武汉市农民工子女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偏见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2):107-109.

[6]Elspeth G, Lucy P.J. Migrant Parents and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Left-Behind Childrenin Southeast Asia,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J MARRIAGE FAM), 2011(73): 763-787.

[7]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编辑/哈涛

上一篇:优质护理服务对预防泌尿外科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下一篇:Ki—67、VEGF、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