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9-21 07:12:43

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考察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方法采用由编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与比较。结果从总体看,城乡初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差异。从主观幸福感的各纬度看,在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对学校友领导的满意度、对收入福利的满意度压与同事交往的幸福感方面,农村初中教师均高于城镇初中教师,且差异选到显著水平;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也是农村教师稍高于城镇教师,但差异不显著;城镇教师只在与学生交往时比农村教师感到更幸福,但差异也不显著。结论农村教师比城镇教师有着更强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初中教师

1 引言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以及情绪体验,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关注程度的提高,主观幸福感已成为积极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最近10年问.随着研究的日益丰富,关于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探讨也吸引了国内外不少研究者的兴趣。许多学者对于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关系、教师群体与非教师群体以及男教师与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等问题作了分析和探讨;近期还有人对城镇与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高于农村中小学教师。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明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揭示城乡因素是否对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存在影响,以推进本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笔者考虑地区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状况等综合条件,选取四川成都市、双流县、都江堰市、阿坝州及内江市20所中学的560名城乡初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城镇教师288人,农村教师272人。

2.2 研究工具采用自编的《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与比较。该同卷系笔者根据对主观幸福感内涵的界定以及对初中教师访谈的结果,借鉴已有相关问卷缩制而成,并经反复修改和试测,具有较高的信度(问卷信度检验的克朗巴哈(Cronbach)系数q=O.8503)和效度(采用效标效度检验,问卷与效标分数的相关系数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r=0.613,P<0.01)。问卷分6个维度,分别为“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维度1)、“对学校及领导的满意度”(维度2)、“对收入福利的满意度”(维度3)、“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维度4)、“与学生交往的幸福感”(维度5)、“与同事交往的幸福感”(维度6),共35个项目。每个项目5个选项,分别赋值5、4、3、2、1分。全卷分值越高表明该个体主观幸福感越强,反之则越弱。问卷个人信息主要涉及教师的4个特征因索,即地域、性别、教龄、任教科目。

2.3 数据收集与整理采用集体施测,教师匿名答题。施测完毕,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最后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状况的比较分别对城镇教师(288人)与农村教师(272人)在主观幸福感6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表l所示;并对其进行t检验。

在本次调查中,除了“与学生交往的幸福感”这一维度之外,其它维度的平均分及总均分上,农村教师得分均高于城镇教师得分。

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总均分存在差异,且差异达到显著的水平(P<0.01)。据此可以认为,城乡因素是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从总体上讲,农村教师(99.16)比城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94.86)更强。这一结果与杨婉秋等人的研究结论恰好相反。

3.2 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各纬度的比较,城、乡初中教师在“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对学校及领导的满意度”、“对收入福利的满意度”及“与同事交往的幸福感”上均有差异且达到显著水平(P1=0.006<0.01,P2=0.000<0.001,P3=0.002<0.01,P6=0.001<0.01)。这4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农村教师显著高于城镇教师。据此可以认为,城乡变量是主观幸福感上述维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与学生交往的幸福感”这一维度,城镇教师平均得分(19.48)稍高于农村教师(19.26),但差异不显著。“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这一维度,农村教师平均得分(12.11)稍高于城镇教师(11.18),但差异也不显著。

4 讨论

总的来说,城乡初中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差异,农村教师比城镇教师有着更强的主观幸福感。农村教师从工作本身、学校及领导、收人福利、社会支持、与同事交往这5个方面都比城镇教师感到更幸福;而城镇教师只在与学生交往时比农村教师感到更幸福。

结合调查与访谈结果,笔者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从理论上来看,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它主要依赖于本人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也就是说,幸福是相对的,根据评判标准的不同,人们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幸福感。虽然一般认为农村教师在许多方面尤其是物质条件方面不及城镇教师,但是相对于身边那些在烈日与寒风中,日日劳苦耕作以及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而言,农村教师已很满足于自己的工作与收入了。其次,从现实角度来说,农村总体消费水平较低,农村教师在住房、日常基本消费等方面大大地低于城镇教师。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工资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在大多数农村,教师职业依然受到人们的尊重,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许多农村初中教师均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满意。

还应看到,虽然城镇初中教师的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好于农村教师,但同时他们所承载的社会期望也高于农村初中教师,来自家长,学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各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升学的压力也普遍高于农村教师,这也是导致上述结果的重要原因。

笔者也曾对“城镇初中教师为什么在与学生交往方面比农村初中教师感到更幸福”这一问题作过调查。从总体上看,城镇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智力发展情况要好于农村学生,老师在教学与辅导学生的过程中不像农村初中教师那样吃力,且城镇学生的升学情况也大大好于农村学生,所以城镇初中教师在和学生交往时更能够获得成就感。

上一篇:新疆武警警卫战士心理状况的测查分析 下一篇: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以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