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4-30 06:05:24

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其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l)、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对56例紧张型头痛(观察组)和56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并对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作相关分析。结果①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2个堆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观察组面对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屈服分量表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度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④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2个堆度评分与面对分量表评分度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2个维度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屈服分量表评分则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有关。因此,指导紧张型头痛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其社会支持,可以提高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紧张型头痛;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

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以往称紧张性头痛或肌缩性头痛,系由头颈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它不仅较严重地影响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我们于2005年1月~2006年10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DSAS)对56例紧张型头痛患者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状况的关系,为紧张型头痛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紧张型头痛组(观察组)均系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0月间连续就诊的56例住院紧张型头痛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国际头痛分类与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③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标准:①颅脑外伤后遗症、紧张型头痛以及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②合并头面部及其他重要脏器疾病;③低颅压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颈椎病、颞颁关节疾病、精神疾病及癫痫。56例中,男35例,女21例;平均年龄28.3±7.9岁。文化程度:初中17例,高中25例,大专以上14例。职业:农民9例,工人17例,学生10例,教师7例,军人5例,其他8例。

1.1.2 对照组随机选取与观察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相匹配的56名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56例中,男33例,女23例;平均年龄28.85=8.1岁。文化程度:初中16例,高中27例,大专以上13例。职业:农民10例,工人16例,学生9例,教师6例,军人6例,其他9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及方法采用GQOLI、MCMQ及SSAS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测评。①GQOLI;由李凌江等(1995)在广泛参考国内外生活质量问卷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经8550名社区人群测试后证明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16个因子共64个条目。每个因子包括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两类。客观指标是受试者对自身客观状态的评价,如躯体运动功能,从“穿衣、进食、上厕困难”(1分)到“能自如地进行各项活动”(5分);主观指标是对相应客观状态的满意程度,如躯体运动功能从“很不满意”(1分)到“非常满意”(5分)。每个因子的主观指标以累计得分法计分,因子最高分为20分。即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②MCMQ用以测评受试者的应对方式。包含20个条目,由面对、回避及屈服3个分量表组成。每个条目按1~4分4级计分,其中有8个条目须反向计分。③SSAS:用以测评受试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包含10个条目(第1~4条及8~10条每条只选一项,选择1,2,3,4项分别计1,2,3,4分;第5条分A,B,C,D 4项计总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第6、8条如回答“元任何来源”者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就计几分),它由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组成,总分和各维度分数越高,则表明社会支持越好。

1.2.2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t检验、X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GQOLI、MCMQ及SSAS评定结果比较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2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应对方式方面,观察组面对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屈服分量表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支持方面,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2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

2.2 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2个维度评分与面对分量表评分及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2个维度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屈服分量表评分则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或P<0.01)。

3 讨论

3.1 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作为一种反映人体躯体功能、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指标,能够全面反映人体的健康水平。头痛是初级保健机构中患者的十大不适主诉之一,其中47%为紧张型头痛。由于紧张型头痛发病率高、影响面广,因此较其它类型的头痛有着更大的社会经济影响。该类头痛发作时为胀痛性、压痛性或束紧感,虽有起伏,但经常存在。因此,它不仅给患者精神上造成痛苦,而且较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2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并涉及到心身健康的各个方面。

3.2 紧张型头痛患者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据报道,紧张型头痛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有着类似的重要生活事件,但关键是紧张型头痛患者把这些事件看成是“麻烦事”,并且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如逃避、自责及缺乏社会支持)。本文MCMQ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面对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屈服分量表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紧张型头痛患者面对应激事件时,较多采用以屈服为主的消极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以面对为主的积极应对方式。据报道,积极应对可减缓应激,有利于健康,消极应对则可加重应激,影响健康。屈服是消极的应对方式,消极应对会增加应激

反应的负性作用,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现实,主动寻求医疗保健知识,积极配合治疗,以获得更大的应对有效性。

3.3 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社会支持缺乏 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分为两类,即客观的或实际的支持和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多数学者认为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良好好的社会支持有益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反之则影响身心健康。在社会支持中,家庭支持颇为重要,它可以增加患者的自信、自尊和自主的感觉,向他们提供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的机会。本文SSAS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2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社会支持缺乏,可能与患者社会交往不密切,对自身的健康自我评价差及负性生活事件多等因素有关。社会支持可以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也对应激起缓冲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增加患者的适应,减轻其心身症状,甚至能提高免疫力并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积极鼓励患者的家属、亲友、同事、领导尽可能多地给予患者以情感支持;同时积极鼓励和指导患者充分利用社会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3.4 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密切相关既往研究发现,生活质量受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本身、个性、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方式等。本文对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2个维度评分与面对分量表评分及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2个维度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屈服分量表评分则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或P<0.01),说明紧张型头痛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及面对应激事件时所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越多,而采取的消极应对方式越少,其生活质量越高。因此,我们应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到社会支持对其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鼓励他们多与家庭成员、亲友、同事交往,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主动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实际帮助和支持;同时,不断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的新进展和信息,提供健康咨询等活动;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4 结论

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偏低、社会支持缺乏,面对应激事件时较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其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因此,对紧张型头痛患者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及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系统的干预措施,从而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上一篇:城乡初中教师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心理社会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