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时间:2022-09-20 09:04:02

高职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摘要]文章阐述学习力的内涵及诸要素的关联度,分析了当下高职学生学习力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认为高职院校应着力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创新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搭建实践教育平台,以此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 学习力 问题 提升途径

[作者简介]孙芳(1967- ),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南京 211168)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90-01

高职学生要具有核心竞争力,必须确立较强的学习力。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着力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创新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搭建实践教育平台,以此促进高职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一、学习力的内涵及诸要素的关联度

1.学习力的内涵。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是指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学习力的不断提升,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个人的学习力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知识总量,即个人学习内容的广博程度,也就是知识面的宽窄程度。二是知识质量,即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主要通过个人综合素质来体现。三是知识流量,即个人学习的毅力,吸纳和扩充知识的能力。四是知识增量,即个人不断接受并与外界交换信息,表现为个人学习成果的积累和创新程度,以及最终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能力。

2.学习力诸要素关联度分析。学习力从构成要素来看,可分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创造力。各要素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学习动力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源动力,是学习者在某一特定时期为实现某一目标的助推器,它又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内在动力与学习者自身认知程度有关,认知程度越高,学习动力越足。外在压力来自于学习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社会竞争越激烈,学习压力就越大。学习毅力则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的持久性,知识的快速更新,决定了学习者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力反映了学习者学习知识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和累积能力,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转化率有密切关联。学习创造力是学习者将学习的知识加以内化,体现在更新自我,推进创新。学习力的诸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学习力。

二、高职学生学习力培养现状

研究范围以南京部分高职院校为主,采用重点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抽取了近10个专业的部分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学习力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院校迅速扩招,高职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表现为高职学生进校后对课堂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足,不愿多请教老师,处于被动学习的学生较多,课后主动阅览书籍及文献资料的学生寥寥无几。归结原因:一是入学基础差;二是教师沿用已久的传授知识方法,课堂互动交流较少,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能力偏弱,学习效率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进入高职院校的主体除了正常通过高考录取的学生,还有部分对口单招的中职生,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相对偏弱,理解消化能力偏差,学习效率不高,课余时间用于知识的学习时间又偏少,因而知识的累积扩充程度较低。二是课堂教学未能以学生为本,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甚了解。特别是基础课的合班教学,课堂上缺乏沟通交流,授课方式仍以灌输为主,因而缺课现象较为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知识的积累。

3.学习创造力低,缺乏创新精神。因为缺乏知识的积累,就无法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和融会贯通,也就无法达到创新和创造的目的。高职学生进校后文化功底较弱,自身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加之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体制,如课堂教学方面开放性问题较少,在很大程度上都用标准答案约束了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向,这种“读死书”的现状,在根本上约束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久而久之,高职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及创新精神渐渐淡化、弱化。

三、高职学生学习力提升途径

1.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环境能影响人的情绪,继而影响人的行为。处于积极环境中的人,心态积极,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能力明显提高。校园文化则包含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的硬件,完善的校园设施、合理的校园结构布局、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使人心情愉悦,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激发人的开拓进取精神。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又称为“学校精神”,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方面,是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

高职学生长期处于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可以促进积极心态的形成和积极行为的养成,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促进学习力的不断提升,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学习行为方面,则是不安于现状,渴求知识的欲望强,积极进取,懂得如何抓住机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气馁、不服输。

2.创新学生工作的管理模式。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学生管理工作要不断寻求适应当前高职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工作思路,不能以固定的模式、套路和以往的经验来管理。应结合院系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个人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通过创新学生工作的管理新模式,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自主学习、积极创新。各院系要营造积极的外部环境,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多项活动,倡导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首先,辅导员老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从观念上加以更新,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培养高职学生爱学习爱思考的良好习惯。工作中,要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不要直言批评,善用表扬、鼓励和赏识的语言及态度对待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树立积极进取的刻苦学习精神。其次,采取激励措施,如各类奖学金及评优荣誉等,鼓励高职学生不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院系的社团及各类课外活动,从外部给予高职学生更多的学习现实动力。最后,通过院系内部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如补考、重修及留级制度,督促学生努力认真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使他们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中有意识地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不断改变学习态度,提升自己,同时也可以促进院系良好学风的形成。

3.改革教学模式,搭建实践教育平台。心理学界认为,学习动机源于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高职教育应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上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改革教学模式。首先,要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要按照适应各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进行计划,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以能力为中心,要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保证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教授的基础上,要增加实践课程,打造实习基地和实践场所,真正与企业零距离,在“做中学、学中做”。如“订单式”的培养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的同时,提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力,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职业心态和职业素养。其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师资队伍。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校升格而来,在师资力量、教学实力和教学方法上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教师要改灌输式为启发诱导式教学,更多地与学生互动交流,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引导高职学生去思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校要搭建平台让教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访问工程师或参与企业的实践及研发活动,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邱勇强.积极心理学理念与高校班级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1(6).

[2]宋剑祥.论学生学习力培养与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提升[J].高等职业教育,2010(8).

[3]鲁小帅.情绪与大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8).

上一篇:高校学习困难生的认知特点及对策 下一篇: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与学习倦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