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习困难生的认知特点及对策

时间:2022-06-10 06:35:17

高校学习困难生的认知特点及对策

[摘要]高校中的学习困难生已经引起学界的重视,这些学习困难学生在认知上缺乏清晰的自我认识、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情绪体验消极、目标定向模糊、缺少计划、计划的执行力弱、再学习的能力差、缺乏学习动机。针对他们这些认知上的特点,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帮扶方法:提高学习动机水平,使得学困生逐步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强化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自我认定的能力、增强体验式教育、指导学习困难生在学习困难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真正地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难的阴影,回归正常的学习环境中来。

[关键词]高校 学习困难生 认知特点 对策

[作者简介]陆彤焜(1968- ),男,江苏无锡人,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教育。(江苏 南京 21116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学习困难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GSY2009ZDO3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77-02

当前,学习困难生问题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普遍重视。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学生个人学业的完成,关系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关系国家经济的发展及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目前,学习困难问题已成为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等领域专家学者都关注的问题。已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学习困难生学习困难的一些原因和规律。学习困难生在认知上具有一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高校学习困难生的认知特点

1.缺乏清晰的自我认识。学习困难生一般缺乏清晰的自我认识,不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状态,不清楚自己适合和擅长哪种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也缺乏正确的评价。

2.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对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基础上,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便达到一定学习目标的过程。学习困难生往往对各种学习策略缺乏必要的了解,不了解各种学习策略的适用条件,不明确哪种策略会使学习变得更容易。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处理信息的方式对于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注意、激活、转换、编码、储存及提取信息,决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时间、方式等。普遍看来,高校学习困难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曾有调查研究发现,对于记忆技巧,43.1%的大学生是缺乏的;对于抽象知识,38.5%的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对于繁杂的知识体系,35.4%的大学生不知该如何归纳。笔者所在的南京工程学院,大一学生中的学习困难生往往呈现出学习策略失调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从中学向大学的过渡过程中,对大学的学习准备不足,不能及时转变他们在中学养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3.情绪体验消极(消极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学习困难生对自己在认知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缺乏清晰正确的体验。由于在学习活动中承受过多的失败,导致学习困难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足。学习困难生往往低估自己学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容易放弃努力,即使该活动能产生有价值的结果,低效能感的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中也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恐惧;即便学习活动获得成功,学习困难生也不会产生内在的、稳定特定的归因,体验不到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4.目标定向模糊、缺少计划。学习困难生要取得成功,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实际需要来设定目标。然而,目标的确立、计划的设定需要一种遵循程序逐步实现的能力,这对于学习困难生来说是有难度的。研究表明,成功“脱困”的学习困难生能够通过渐进的过程达成目标,而不成功的个体要么目标定向模糊,要么目标不切实际。因此,清晰的目标与计划可以使学生战胜失败并逐步达成目标,获得成就感,这对于学习困难生是十分重要的。

5.计划的执行力弱。一部分学习困难生立足现实,依据计划行动,使自己所处的情境与自身特长相符合,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获得成功;另一部分学习困难生则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具有改变现状的能力,没有付诸努力、达成目标,最终导致失败。

6.再学习的能力差。如果学习困难生具有充分的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和需要,他们就能够客观评价行为的结果,即成功和失败。不成功的学习困难生恰恰缺乏从困难失败中获得经验的能力。

7.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理解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美国心理学家把学习动机分为表面型学习动机、深层型学习动机和成就型学习动机。表面型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只为了应付检查和考试及格而进行学习的动机;深层型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内在的兴趣,为弄懂和掌握知识而进行学习的动机;成就型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和得到表扬而进行学习的动机。根据这种分类,研究发现,学习困难生大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考试不会去看书学习,一要考试就临时抱佛脚。他们的深层型学习动机与成就型学习动机明显不如非学习困难生。学习动机水平低是普遍的学习障碍。

曾有调查发现,有57.3%的学习困难生因为家长的期望与教师的督促而学习,有10.7%的学习困难生从未考虑过为什么而学,还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生则认同“读书无用论”,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得过且过,久而久之,成绩便日益滑坡。对于学习困难生来说,学习动机在其认知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习动机对认知水平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可见,缺乏学习动机是学习困难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学习困难生的“脱困”方案

1.提高学习动机水平。如前文所述,提高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的。不同的学习动机将产生不同的学习策略。动机水平越高,学习策略的运用水平也就越高,反之亦然。所以,改变学习困难生的现状,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要给予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很多学习困难生的苦恼就在于学习不得法,长此下去,学习的积极性很难保持,因此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能使学习困难生逐步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而保持长久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励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家长则可以在生活中给予孩子赞许与肯定,以激发他们的自我提高和附属的内驱力,进而提高学习动机水平。

2.强化大学生自我意识,积极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如果没有自我意识的形成,学生就不能够将自我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调节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一个缺乏自我意识、自我监控,行为冲动的人是难以适应社会的,也无法很好地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3.提高自我认定的能力。自我认定是指在了解和估计自己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地选择和制订计划来驾驭自己的学习生活的能力。与非学习困难生相比,学习困难学生在自我认定方面面临着更多的障碍。通过一些途径可以让学习困难生提高自我认定的能力。(1)榜样学习。在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自我认定的过程中,榜样的作用非常重要。跟好人,学好人,学习困难生在和非学习困难生的交流和学习中会取得长足的进步。(2)归因重塑,形成正确的归因模式。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行为受个体认知动机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提出了三个维度的归因模式。每一种原因都可以通过三种维度来分析。学习困难生的自我认定能力差,教师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就需要强调目标任务,明确学习方法,教授学习策略,让学生适应这些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开展目标任务分析,进而实现学生的自我调适,引导学生做出正确、恰当的归因,激发学习动机。(3)强化行为训练。在强化行为训练的过程中,通常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强化学生积极的行为,少用惩罚。第二,鼓励学生多去冒险,避免这一群体受到过度的保护而影响教育效果。第三,用适当而有效的间隔性强化取代持续强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应当指出,学习困难并不是一两个方面的差异问题,从一种综合系统角度来看,可能涉及许多方面。对于学习困难生,首先应该考察和分析他们身上的心理障碍和可能的原因,然后提出教育干预的策略和方法。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吹得越来越响的今天,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4.体验式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将最后的结果告诉学困生,要创造各种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思考,这样有助于学习困难生在体会、思考过程中获得认知或情感上的体验,从而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习动机。

5.指导学习困难生在学习困难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第一,让学习困难生学会对学习任务制订计划。计划包括学习进程的安排以及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给大学生进行辅导。辅导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习困难生充分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还可以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建立自信、自强的奋斗决心,从而更全面、更科学地驾驭社会生活。第三,让学习困难生学会主动、恰当地选择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将自己对某问题的思维过程示范给学生。例如,叙述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想到哪些策略,什么是首选策略、哪些是备选策略、哪些是补救策略,自己怎样调整、转换等。第四,指导学习困难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学习困难生往往不假思索地迅速完成作业,但作业通常会错误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困难生没有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教师通过要求学习困难生尝试进行自我反思,使其逐步加强自我控制、自我检查的能力。比如,在每一小节的学习任务完成后,要求学习困难生及时进行反思和评价,反馈自己学习活动的各种情况,以便及时修正、调整策略。教师还可以呈现一个新的学习任务,让学习困难生评价这一任务的难度,阐述自己准备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系列步骤和方法,并进行相互评价。此外,也可以用同桌互批作业并写出详细评语然后共同讨论的方式,提高学习困难生对认知过程的反思意识。第五,指导学习困难生学会做出及时的调整。教师要督促学习困难生狠抓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不断检查自己达到目标的程度,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通过反思,对自己所采用的策略不断做出调整和转换。

综合学习困难群体的认知特点可以看出,学习困难这一问题与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三者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学习困难生才能早日“脱困”。

[参考文献]

[1]吴增强.论学习困难学生的动机激发[J].中国教育学刊,1996(2).

[2]史耀芳.二十世纪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2001(5).

[3]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

[4]金志成,隋洁.学习困难学生认知加工机制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9(1).

[5]杨心德.学习困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6(3).

[6]胡志海,梁宁建.学业不良学生元认知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1999(4).

上一篇:基于男女生比较的高校师生关系互动性探析 下一篇:高职学生学习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