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性竞争素养,规避恶性竞争倾向

时间:2022-09-20 07:00:06

重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能力,说明现在的家长具有主动进取精神,希望孩子能占据人生的制高点,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这与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是相呼应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对竞争的教育内涵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 “排他性竞争”教育不可取

不管是对孩子教育什么,都应该与他们的真实生活步调一致,竞争教育也不例外。排他性竞争是成人经常性的生活内容,儿童尤其是幼儿的生活现实主要是“太平天国”,他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并不是非得争出个你输我赢的结局不可,将来即使孩子上了小学,参加竞争性比较强的运动会仍旧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教育精神。

* 培养良性竞争素养规避恶性竞争倾向

竞争本身是个中性词,对人具有健康、向上、文明的积极促进作用就是良性竞争,使人变得自私、狭隘、妒忌、退缩等消极现象就是恶性竞争。孩子有输不起的表现就是恶性竞争的消极影响,输不起的孩子常常有下列言行和情绪:

生气。中班孩子在进行拍球测试,有一个女孩儿刚拍了两下,球跑了,她马上气得撅嘴不拍了,其他小朋友帮她把球拣过来,她还是不拍,老师劝她也不行,老师说这孩子平常就是这样,总是跟自己过不去,稍微有点不顺心就生气。

说谎。大班孩子经常会制造“家园矛盾”。作品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跟妈妈说:“今天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排座位没有坐在中间,他就跟家长说:“老师不让我学习,让我坐在旮旯里。”。

攻击。小班一个幼儿在画画或做手工的时候,总是做一半就抓走另一个孩子的工具。其实这两个孩子都很聪明,只是后者的作品常常得到前来观摩的其他老师或家长的称赞,于是“醋意”使他产生了破坏和干扰别人的行为。

退缩。小班一个孩子有一段时间总不想上幼儿园,妈妈问老师是怎么回事,老师也说不清楚,问孩子开始不说,后来说出真实原因是“画不好气球”。

任性。比起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来说,孩子的任在家里表现得更多更“嚣张”。许多家长反映,在家里什么要求都得让着孩子,否则他就用种种撒泼行为要挟,直到最后“胜利”。

输得起才赢得起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是深厚阅历培养出来的大将风度。“输得起”意味着认输而不服输,并力争东山再起的良性竞争状态。带领孩子进入良性竞争需要从小就培养良好的竞争素养,这是他们应对未来成人社会竞争生活的基础。

常常念叨别人的优点。这并不是长他人的士气,杀自己的威风,而是认可别人、接纳别人的“情商”培养。对于输不起的孩子尤其要加强这方面的熏陶。经常与孩子交谈:“某某小朋友有什么优点?”“你可以从某某小朋友身上学到什么长处?”

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竞争主要是依赖自身的潜能和优势,知识和技能上的匮乏常常是孩子产生挫败感的直接因素,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就手把手地教他知识和技能,让他产生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合作与竞争是一对孪生子。观察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可以发现,真正取得竞争优势的人首先是一个善于合作的人,因为我们处于一个专业分工精细而又合作共处的时代。所以,学会竞争的前提是学会合作,

纳入“排我性竞争”。教育孩子把自己作为竞争对手,今天的我要胜过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又胜过今天的我,这次的我比上次的我还棒,让孩子为不输给自己而努力。这样长期积累,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富有实力的竞争者。所以,家长在日常的生活教育中,要不断地鼓励孩子战胜自己,而不总是定位在挫败别人(即排他性竞争)上。

上一篇:教孩子求赢之前先学会认输 下一篇:碰不起的“沙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