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时间:2022-09-20 12:57:47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摘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开展教育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技巧,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教师;修养;和谐;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233-01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它不仅是师生的一般工作交往,而且是师生之间受传统道德、思想情感所支配制约的一种心理联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具影响力、最倍受关注的一种人际关系。可以说,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师生关系和谐,才能相互促进,教学情绪高涨,教育质量才能提高。反之,师生关系处于紧张或冷漠状态,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教育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学生心怀怨恨,甚至爆发激烈情绪对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因此严重受挫,转而厌生厌教,消极怠工,而且情况愈演愈烈,这必将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教师的风度要具有外相吸引力

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象歌星那样精心包装后,满面春风闪亮登场,博得观众一阵欢呼尖叫。但教师应以衣着得体、仪表端庄、举止优雅、言语亲和,给人以抚慰心灵,安定情绪,平稳温厚的沉静之美;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说话力求简练明了,确切生动,抑扬顿挫,快慢适中,语气亲切,富有一定的感染力,以赢得学生的好感。

如,对犯错的学生,教师应学会自制,以良好的心态教育学生,教师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要事先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想想学生会有何种心理感受,教育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恰当语言开导和安慰学生,逐步消除学生的紧张烦恼和对立猜凝情绪;教师也可以率身示范,身教胜于言教,或者启动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疏导学生,可以取得意想不到效果。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这方面的修养,在外表形象中包括行为举止、言语谈吐等方面,适度加以修饰,教师可敬可亲、文明得体的形象才能在学生心中悄然升起。

2.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行构成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而且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对年轻一代思想的健康成长起着特殊作用。教师的思想理念、品德修养、工作作风等都通过教育工作的实施直接影响到学生。《杨雄•法言》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就是说,教师在思想、品德上必须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即教师思想品德成为学生的首选标准。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显然,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成为学生的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倘若教师自身品行不端,其他方面无论多么优秀,也很难树立自己的威信,教育工作也难以实施。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人格修养,为人师表获得学生的尊敬。

3.教师的知识底蕴和教学技巧是教师必备的文化素养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继承者和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延续和科技发展起着桥梁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仅有优秀的思想品德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历来被赋于“传道授业”的光辉使者形象。要完成社会交给他“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科学、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3.1 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熟悉所教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以及学科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就,并能彻底地理解教材,灵活处理教材,准确无误地讲授教材,才能使学生从师门下而深得益彰,才能引导学生在相应的学科领域达到较高水平,具备真才实学而不留遗憾。

3.2 教师在精通专业理论的基础上,还必须具有广泛的一般科学素养。因为任何学科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联系中获得发展。现代科学的发展呈现出不断综合和相互渗透的趋势,所以教师的知识越广博,就越能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供源泉,才可能从更广阔的角度理解和传播本学科的知识。所以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知识领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自己的学术、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开拓学生的视野,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同时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4.教师要公正无私、不持偏见,关爱学生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过“有教无类”之说,表达了当时教馆先生虽然“傍人门户”,但也不嫌贫爱富的公平施教的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师生不再是雇佣关系,但“有教无类”却赋于了新的内容,那就是由于学生个体的性格习惯和兴趣爱好,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导致学生参与学科学习的行为以及学习成绩会出现相应的差异;教师面对所有学生,能否一律公平对待吗?教师出于社会的某种压力,出于对个人教育业绩的考虑,对学习好的,能按其要求去做的学生自然比较喜欢;反之,对学习差的,常常违背教师要求去做的学生就比较反感,往往用淡漠、卑视甚至嘲讽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做法,不但不能激励学生上进,反而严重损害学生自尊心,而造成师生对抗。而且,学生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态度历来比较敏感,教师教育行为是否公正,一直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处理不当,将对教师执教的公信力度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教育事业角度出发,克服主观上的一切障碍,彻底抛开个人私心杂念,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热爱所有学生。在充分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基础上,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办事公平,平等待人,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应有的敬佩感和信赖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公正无私,关爱所有学生,以“爱生”之情换来学生的“尊师”之心,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5.教师应具备完善、合理的工作能力结构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个内容繁多的多元化组合。教师既要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形成良好个性,又要使学生某方面的智慧、潜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进步,又要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定完善、合理的工作能力结构,才有能力完成这一艰巨而又复杂的教育任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才能制定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案,实施最优教学手段,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才能正确了解、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并给以正确指导,促使其早日成材;才能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对后进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启发诱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能睿智洞察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机灵、果断处理问题,化解一切矛盾,有效维持教学秩序正常运转。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技巧,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前途。是学生和家长非常注意的焦点。教师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得心应手,心情自然舒畅,同时又深得学生的拥护爱戴,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自然水到渠成。

教师的“爱生”实质上是一种以教育为目的,关爱为手段的偏于理性化的职业道德情感;而学生的"尊师"往往是由学生个人主观体验而产生的富于情绪化的真实情感。这种情感很有可能在学生心中打下深深烙印,让“尊师”之情终生不渝而传为佳话。教师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受到社会的尊重,又因为职业的特殊性,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特殊的素质要求;同样,教师因为工作特点,理应受到学生的尊敬,反过来,学生对教师也理应有着职业素质方面的特定要求。其实质并不是教师为了满足个人情感需求结识"忘年之交",而是为了学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是为了全社会利益、为了教育事业的需要,教师必须履行的一种神圣职责。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不辜负社会的期望,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虽然随着师生教育与被教育关系的确立而诞生,但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随教育与被教育关系的结束而结束,在学生离校后,这种关系还会在他们身上继续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职业修养,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切实关爱学生,热情诚挚,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做到亲切而不庸俗,严格而不冷酷,信任而不放纵,尊重而不迁就,理解而不庇护,同时要从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出发,通过自己的学识、智慧、人格、品行作为特殊手段感化学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教师的爱的良苦用心,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爱的共鸣,构建和谐、民主的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并让和谐的师生关系之花永远绽放。

上一篇: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 下一篇:关爱学生 创新班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