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基础教育创新带给中国的影响

时间:2022-09-20 12:31:14

日本基础教育创新带给中国的影响

一、日本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日本的教育改革是一个全方位、全面改革的过程,从幼儿园到高中,涉及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素质、学校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改革教育内容

改革教育内容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心灵丰富的人。也就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要适应儿童的年龄发展阶段和各门学科的特点,来培养具有强健精神的人;重视基础、基本和推进个性教育;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尊重文化、传统、推进国际理解。这次教育内容的改革首先表现在,在小学设立生活科,目标是让儿童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形成对自己和身边社会以及自然的理解,掌握生活必要的技能和习惯,培养儿童走向自立的基础。其次,扩大初中的选修课幅度,目的在于使学校更好地加强个性教育,给学生发展自己个人兴趣爱好的必要空间。最后,加强国旗、国歌教育,强调要培养下一代对本国本民族文化及其传统的敬畏之心,形成对本国国旗和国歌的正确认识,培养起尊重的态度。

(二)加强道德教育

日本文部省要求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道德教育,应以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形成基本的行为习惯和德行,并且让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的自立,关心自然,关心身边的社会。特别要注意培养起学生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并且通过各种道德体验培育起根植于思想深处的道德性,强化同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让学生产生自觉意识,形成自主自立,自我约束,而不能由外部强加。道德教育应当让学生在理解上下工夫。

(三)加强高中阶段的教育

日本高中教育以前过于追求统一和标准化,课程单一,学校缺乏个性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搞活高中教育,改革便应运而生。首先,高中课程标准的多样化和弹性化,学生选择的自由度更大,而且各学年的课程更加灵活和富有弹性。其次,高中学校制度的多样化和弹性化。创设可学分制高中,无论何人无论何时都能基于自己的需要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主要针对未接受高中教育或未接受完高中教育的青年。创设高中生国外留学制度,允许高中生休学但不退学而到国外学习,在国外学校获得的学分可以在国内得到认可。高中教育从量的扩大转向质的提高,从形式上的平等转向实质上的平等,从偏重分数之差转向尊重个性和人性。在对高中教育内容和大方向进行改革的同时,还对高中入学选拔方法进行了改革。日本的教育业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问题,以分数取人的现象十分突出,对此,为了适应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就将选拔方法多样化和选拔尺度多元化。根据各校、各学科、各门课程的特色进行多样化的选择,设立多种评价尺度、多种选拔方法;积极研究实行考试机会多次化,实行多阶段的入学选拔;在对合格与否进行判定的时候,不采取简单划一的方法,重要的是要广开无学力检查的选拔等方法之途。日本高中职业教育的改革,重视让学生掌握各产业知识、技能,重视实验和实习。新设立了一批现代职业教育学科等带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学科。针对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了信息科学的教育。为了培养职业学科的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他们的创造性,各专业还新设了“课题研究”。为了振兴职业教育,文部省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定了设施设备的标准,拨出一定的经费给予资助。

二、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鉴古可以知今,照人可以思己。不是说别人的教育改革都是成功的,只是为了让自己少走弯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自己的缺点自己总是不容易也不愿意揭出,只有在对比的基础上才可看出优劣。面对日本的教育改革,我们当然不能全盘吸收,但我们能采取扬弃态度的“拿来主义”。中国的教育在当今被冠之为“应试教育”,其弊端日益显现。它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其中程序性知识更显匮乏。在教育自身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破坏它时,就只能依靠外力了。在改革前,我国确实与日本教育改革前存在相似的问题,教育的划一与僵化,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我们不能把问题看的简单化,日本是在教育发展到一定的高度自然而然产生的“瓶颈”,而我国的教育没有均衡发展,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可以说我们的教育在跟着社会跑,还没有发展到那样的高度。但是他们的经验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的。

我国的教育改革自一开始就显得指导思想模糊,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有人说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但到底怎么实施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日本的教育改革是在政府的指导下确立的,以“终身学习”的构思来设计、改革和实施。日本将这种教育思想积极地转化为教育实践。围绕终身学习,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们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学校,向放送大学、学分制高中、专修学校等,这些措施都围绕终身学习的目标。其中,还加强了有关法律的建设。我国的教育改革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以文件或法规的形式加以确定,做到明了易懂。在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为改革开辟道路。这里不是说我们也应该像日本那样做,只是说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有个明确的指导思想。

日本的教育改革是全方位的,从幼儿园到大学,涉及到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但在这个全方位改革中也没有显得混乱。这种改革可以说是比较彻底的。但我国在改革中有时候显得很忙乱,它不是一个彻底的换血,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缝缝补补”,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另一个问题又出来了,这样循环往复,虽有实效,但从长远看是一个短视行为。

在教育内容和加强道德教育方面,我国和日本的教育内容都逐步走向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虽然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有所差异,但都看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一个有健康心理与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说具体实施得如何,单就在教改的政策引导方面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但是两者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学校教育承担了本该属于家庭教育的很大部分。教育改革的主体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还应有父母和社会群体,其中父母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家长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比如:成绩好就代表什么都好,这就无形地给了学校一个潜意识,只要我让学生考试分数高,家长就满意。所以,作为父母要掌握一定教育心理学的常识,不能盲目信从。学校教育更不能越俎代庖,把父母的责任抢过来。

特别在道德教育方面,家庭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地方。日本在加强职业教育方面比我们要做得好。不管是过去和现在,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还是很缓慢的。加强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方法。过去的教育被我们称为“精英教育”,只为了让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得到发展,忽视了大多数的学生。现在的素质教育虽设置了很多的实践课,但很多都很粗糙,也没有真正的落实。如今有一小部分教师还存在跨课教学,这种做法是违反教学规律的。在加强这方面的教育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实际,并不是只在高中之后才开展。首先,要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现在我们都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理想,以至于学生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理想,他们的理想都变成父母、教师的理想。应该让学生自己定好位。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想选择自己的课程,不能都是为了升大学,在为大学输送合格的人才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创造人才。日本的教育敏感性要比我们强,他们对教育的问题,比较早的就清醒地意识到了,而我们却常常在教育拖了“后腿”的时候才意识到教育改革的迫切性,这样就有点晚了。

三、总结

综上可见,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在吸取他国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遵循教育规律,明确改革的方向,大刀阔斧地向前推进。在对比日本的教育改革中,我们也看到了我国改革的国际性方向,以及我们自己的特色。但必须牢记于心的是:改革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上一篇:小议成人高教课堂教学改革 下一篇:城市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