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行为研究

时间:2022-09-19 07:46:03

企业创新行为研究

编者按: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研究企业的创新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适的科技创新政策,将能有效、持久地促进企业发展。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创意经济研究会会长、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张耀辉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是国内创业实验概念的提出者和创业教育的最早推动者和实践者。在“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0年会暨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验与国际比较研讨会”上,本刊记者采访了张耀辉教授,向他请教了企业创新行为的若干问题。现将张耀辉教授的谈话整理刊出,以飨读者。

记者:创新理论大师熊彼特曾经提出过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大企业具备研究开发动力。对这一命题可以有下列的理解:一是大企业比小企业更具有研发动力;二是高度垄断的市场比分散的竞争市场更有利于创新;三是垄断的市场结构可能带来静态效率牺牲,但可以通过大企业的创新得以挽回;四是大企业的垄断地位是它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得以巩固的,处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愿意投入研发以维持其垄断地位。长期以来,学者们围绕这一命题展开讨论,原因是如果这一命题成立,反垄断法的实施意义会大打折扣,并且颠覆了以提高配置资源效率为目标的追求均衡市场的信念。至今,争论仍然没有明确的结果,但争论却大大地推进了人们对创新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具体差异。现实生活中,究竟大企业和小企业谁更有研发动力,在理论上存在分歧,张教授您认为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创新行为有什么差异呢?

张耀辉:根据我的观察和研究,总体上看,小企业更有创新动力,大企业更有创新能力。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张耀辉:企业创新行为有两种。一种是过程创新,一种是产品创新。过程创新主要是通过工艺创新降低成本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完全没有利润,但如果能够通过过程创新获得成本降低,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全部成本下降收益。因此,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小企业更具创新动力。

相比较而言,大企业通过过程创新所得到的利润不如竞争性市场中的小企业通过过程创新得到的利润多,因此,小企业会有足够的动力进行过程创新。在竞争性市场结构下,尽管大企业也会有过程创新的动力,但相比小企业来说,其动力较低。

产品创新是新的产品进入市场,使老的产品被新的产品所替代,例如彩色电视代替黑白电视,MP3代替随身听等。产品创新会使企业得到创造性发展,创造性发展会使市场扩大,人们从一种需求扩大到多种需求,使市场变得更加丰富。市场扩大意义更大,产品创新带来的创造性发展会使大企业变得更加强大,不仅会在原来的市场中保持垄断地位,还会挤入新市场,成为新市场的垄断者。熊彼特正是看到大企业的这样行为才做出大企业具备研发动力的结论。

记者:为什么大企业会有产品创新的动力呢?

张耀辉:这是因为产品创新有效率效应。效率效应是企业不断改进技术、不断创新产品、不断扩大需求和不断增加利润的现象。企业效率越高,那么它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地位,利润会更加丰厚,成长会更加迅速,企业会得到成长。高效率的企业产生高效率的动力,只有企业保持高效率,这个企业的垄断地位才能够保持住。

效率效应的实现需要大企业将研发成果用于商业活动,并推动产业创新,产业向市场势力和利润增加的方向发展。这正是熊彼特所认识到的大企业有利于创新的根据。

记者:大企业和小企业在企业创新能力上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呢?

张耀辉:企业的创新活动需要有足够的资本投入,风险投资制度为创新活动提供了融资的可能。但风险资本一般不会倾向于小企业。

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风险投资者对一个优秀的创意可能会十分有兴趣,但前提是必须让风险投资者了解创意,而它却是创意者赖以发展的根本,一般会要求风险投资商签订一个保密协定,但它难形成具有约束作用的合约。很多风险投资者不愿意在保密协定上签字,因此,小企业与风险投资者谈判经常存在困难。风险投资者愿意在小企业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市场探索、克服了市场需求的惰性、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时进行投资,此前的创新资本小企业必须通过自筹来解决,这往往是小企业创新的难题。

大企业在此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大企业可集中资本进行技术研发,在克服资金方面比较容易;大企业拥有较大的内部资金调配的融通能力,以及较强的外部融资信用基础,所以,研发性投入所需要的自有资金是容易得到的。大企业还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大企业可以通过生产与销售规模迅速扩张来摊销创新成本,通过规模经营迅速收回创新投入,使创新风险得以控制。因此,大企业经常是根本性创新的投入者。

记者:如果创新的确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那么还用政府去推动吗?为什么还有很多企业并不热衷于创新?仅仅从创新本身的收益去分析可能还不够,企业一定正在面临着多种选择,即创新之外的其他行动的可能性。张耀辉教授,您能对影响企业创新的策略选择进行一些简要分析吗?

张耀辉:影响企业创新的策略选择主要有4种。第一是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溢出是指外部可以免费获得利益的现象,例如首先研发的企业开拓出市场、确定技术方向,对外部企业来说,这些都为企业节约成本提供了外部条件。溢出对垄断企业来说,已构成一种潜在的成本,“搭便车”的新进入企业在吸收越来越多的溢出后将变成垄断企业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虽然存在溢出效应的影响,但是由于垄断企业在技术上具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它依然是有利可图的。如果垄断企业能意识到溢出效应的存在,新进入企业也能意识到溢出效应的存在,因而,他们把溢出效应视为垄断企业和新进入企业之间策略性竞争的内生现象:过大的溢出效应会使开发者不进行投入,而会吸引外部企业的跟随和模仿;相反,不进行开发,也不存在溢出效应,则会诱使其他企业进行开发。那么随着溢出效益的增大,原有企业的期望利润会不断减少,创新动力也会不断下降,这可能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当溢出效应为某一值时,原有企业期望利润为零,它会成为原有企业是否存在创新动力的分水岭。

第二是兼并与收购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由于溢出效应的存在,原有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又极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这容易打消原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原有企业怎样才能摆脱,技术溢出给企业创新行为带来的冲击呢?这是原有企业进行并购的最直接动机。通过收购与兼并在企业内部进行技术转移,既充分利用了企业的技术资源,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又减少了竞争对手,有利于提高企业在新一轮技术创新竞赛中保持领先地位。技术溢出效应诱发了企业间购并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所谓的技术竞赛。尽管大量文献认为研发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但如果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增长,在投资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占全部成本的比重不断上升,形成企业间相互攀比的竞赛局面,而这种竞赛的结果使技术更新速度过快,或者企业没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回收研发投资,研发投入就是不经济的。存在溢出效应的企业的并购行为可以避免这种过度研发投入,它也意味着,当存在着研发的外溢效应时,外部企业会进行研发,那些能够从不确定的研发中成功地走出来的企业被收购,相当于帮助企业克服创新的不确定性,从而为自己带来更高的投资收益。

第三是干中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根据大量产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一般现有市场的领先者不会是下一代产品的领先者。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呢?根本的问题在于它们过多地沉迷于旧技术。可是企业为什么会沉迷于旧技术呢?原因并非来自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于由旧技术带来的影响。这就是干中学。大量数据证明,企业的产量积累表明了企业在技术基本不改变的条件下,通过重复可能提高效率,这被称为干中学效应。所谓干中学是指企业内的人群对技术的熟悉程度、专业化程度、相互默契配合程度、制度完善程度随着重复而不断改进,从而体现在成本不断降低上。广义的干中学表现为很多方面,如创新的经验、市场开拓的经验,但是最为简单的干中学是从生产重复中建立起来的经验积累。干中学更深刻的含义在于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学习推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经历经验化和知识化,由企业内部共享,使企业成本优势更加明显。这是企业的主动学习效应。如果企业主动学习效应不需要投入更多,而得到的成本优势增加更明显时,企业可能会更加倾向于内部产量积累而不是创新。

第四是组织与策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企业会经常面临创新、产量积累、规模效应、进入退出等多重选择,创新只是其中的一种选择。如果企业能够从其他方面获得利润,企业的创新动力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企业内部组织与策略对创新有着重要的激励或限制作用,一些好的企业往往建立了有利于激励创新行为的内部组织,并通过组织将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相反,如果企业以市场协调或者产量扩张作为策略选择方向,所形成的企业组织是为了适应生产需要,这种组织对创新而言会形成限制。企业组织还会影响到企业内部资源分配,一个缺少创新倾向的企业,不会对研发有足够投入,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创新率。

记者:推进研发的科技产业政策是政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鼓励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协调产、学、研激励企业创新等方面,政府的科技创新政策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张教授,请您介绍一下我国的科技产业政策。

张耀辉:科技产业政策是指推动创新的政策,包括财税金融政策,以政府采购政策为中心的产业支持政策,引进、消化、吸收的产业政策以及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政策。

一是财税金融政策。财税金融科技产业政策是针对企业创新行为以利益激励方式制定的政策。企业创新活动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然而,创新的外溢效应又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福利,创新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弥补创新不确定性给企业造成的行障碍,即通过为企业提供利益帮助企业克服创新的不确定性及其损失,成为政府的重要责任。我国现行财税科技产业政策主要以税收政策为主,补贴政策主要与金融政策结合。1994年和2000年进行税收体制调整时,加强了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内容,主要包括: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鼓励研究开发投入的政策、鼓励投资的税收政策、鼓励技术投备更新改造及技术引进的税收政策和支持科技体制改革的税收政策等。金融政策除了具有补贴性质以外,还兼有支持创新企业解决资金能力不足和降低金融风险的作用。通常在国际上采取的推进高新企业的金融政策包括研发金融支持政策,创新产业化的贴息贷款政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天使基金等。

二是以政府采购政策为中心的产业支持政策。政府采购是扶持民族产业、推进创新与实施特定目标的重要政策,主要有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创新产品政策和制度;加强预算控制,优先安排自主创新项目;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重大装备和产品的项目,有关部门应将承诺采购自主创新产品作为申报立项的条件;改进政府采购评审方法,给予自主创新产品优先待遇;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的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政府对于需要研究开发的重大创新产品或技术,应当通过政府采购招标方式,面向全社会确定研究开发机构;发挥国防采购扶持自主创新的作用。

三是引进、消化、吸收的产业政策。引进、消化、吸收是形成创新产业化能力的重要环节,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中也突出了这一内容,是加强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管理,对政府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引进的重大技术装备实施审批制,对引进技术工作实施咨询和评估制;定期调整鼓励引进技术目录,以引进目录方式引导市场;限制盲目、重复引进;对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给予政策支持;支持产、学、研联合开展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四是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政策。科技创新平台是近年来各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也成为政府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中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加以阐述。主要内容有:加强实验基地、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等。加强企业和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自主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平台的开放共享。

除上述政策外,还有科技人才政策、教育与科技普及咨询政策等。

记者:企业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您对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对企业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企业创新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创新型企业将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责编:郑钊)

上一篇:试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