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及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时间:2022-09-19 05:41:17

公共选择理论及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

【摘要】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活动的主体会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认为任何形式的政府都必然具有自利性的要求和冲动,并通过官员和政客维护自身利益表现出来。詹姆斯・布坎南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应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过程,把“经济人”假设拓展到政治领域,提出了“政府失败说”,对这一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于我国当今政府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公共选择理论;政府改革;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从理论上打破了市场万能的神话。然而,由于西方各国政治干预经济力量的增强,政府职能和政府规模日趋扩张,造成了政府机构的膨胀、社会资源的浪费、政府干预经济的缺陷日趋突出。在此大背景下,主张“新自由主义”的公共选择理论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应用于我国的政府改革,为我们研究财政制度和决策管理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概念及其方法论

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学的方法为基础来研究政府行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个人主义方法论、经济人假说和经济学的交换范式。这三大要素是詹姆斯・布坎南在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演说中提出的。

(一)个人主义方法论

所谓个人主义方法论就是把个人看作决策的基本单位,把个人选择作为集体选择的基础,并认为无论是在个人活动或是在集体活动中,个人都是最终的决策者。因此,分析社会现象应该从个人的角度去寻找原因,个人是构成集体的细胞,是决策的基本单位。在面对公共选择问题时,不管选择过程与结构是多么复杂,个人都是最终的决策者。

(二)经济人假设

传统的政治学认为,人在经济领域会受个人的自私性利益驱使;但在政治活动中,个人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必须要遵守公共利益原则行事。而公共选择理论对这种观念进行了重塑:在社会中同样的个人不可能在经济领域表现出自私自利而在政治领域就表现的大公无私。公共选择理论沿用经济人假设,将这一概念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把政治活动演绎成经济活动,分析个人在政治领域的不同反应,以便构建一个完善的政治秩序。

(三)交易政治

政治活动也是交易活动,只是交易的对象不仅限于市场性的商品,而是包括选票在内的各种利益和好处。市场与政治之间的实质差别,不是个人追求的价值或利益的种类,而是个人追求其不同利益时所处的条件和手段。经济学中的交换过程是市场机制,政治活动被用市场机制来研究,就是把政治活动看成一种与市场交换过程类似的活动。经济交换的是产品,政治活动中交换的却是规定、制度、方针政策等公共产品。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政治市场”的概念。

二、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以及寻找使政府最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制约体系,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最高目标。

(一)政府扩张

由于个人行为决定了集体行为,个人行为动机决定了集体行为动机,因此,政府行为动机归根到底是由其中的个人的动机所决定得。由于政治家和政府官员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以他们的行为目的都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即追求权力与声望的提高以及相应的经济收入。这些利益的追求方式表现为政府的扩张行为。一方面,追求政府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增加部门的支出。

(二)公共决策失误

一方面,根据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设,政府官员和政治家在政治市场上按照成本―收益原则追求最大化收益,在进行公共决策的时候必然会受到自身偏好和利益的影响,这就使政府决策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公共的利益,从而影响公共决策的公正,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即使政府制定的决策和方案都是最有利的,但由于选举规则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最终的决策结果也往往难以达到公平和最优。

(三)寻租行为

所谓寻租,是指某些利益集团为了逃避市场竞争获得高额利润,通过各种途径谋求政府的保护,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对某一领域实行垄断。同时,政治家和政府官员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也在寻租行为中得到体现。在寻租过程中,政府官员由于其“经济人”属性,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滥用权力。由于公共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不正当介入,必然会出现某些利益集团对政府官员的贿赂行为。

三、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行为的启示

从公共选择理论出发考察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与政治,它对于规范我国政府行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正视官员身上的“经济人”因素,完善制度设计

从公共选择理论看,由于政府官员的“经济人”属性,其政治行为中包含了一些利益因素。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要正视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承认其合理的自利动机。对于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根源必须从理论上界定清楚,从制度建设上加以解决。我们应该认识到,制度建设比事后惩罚重要,防腐败比反腐败重要。

(二)在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对政府机构的监督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竞争,在公共物品供应中应尽可能引入竞争机制,开放一些公共服务的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并鼓励私营企业进入公共服务的领域,只有使公共服务市场化,打破公共物品生产的垄断,给公众以个人选择机会,才能提高公共物品供应的效率。政府在改革过程中要通过提供畅通的表达渠道和构建开放的信息平台等途径来调动公民的参与热情,充分实现公民对政府机构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三)完善科学决策的方法,提高决策效率

政府应当加强同有关决策科学方面的专家合作。政府在制定一项决策的时候,如果发现这项决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要急着去寻找另一项政策来代替它,最好应该先审查一下之所以选中它为最终方案的原因,看看它到底对哪一个阶层或集团更有利。在分析清楚以后,再去寻找改善该项决策效率的方法。如果急于求成,则可能是用另一项坏决策取代了现存的决策,不同的只是得益的集团与得益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参考文献:

[1]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15.

[2] 杜晓.公共选择理论简介[J].中国政治学,2003.

[3] 谭晓.论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4] 廖荣碧.公共选择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当代经济,2009,(1).

[5] [美]詹姆斯・M ・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殷俊(1988―),女,安徽肥东人,安徽大学11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劳动社会保障。

上一篇:基于激励理论提升企业核心人才幸福度 下一篇:思政视野下物流行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