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园林的写意韵味

时间:2022-09-19 02:19:15

【摘要】个园。取“竹”字的一半,园中修竹巨篁,是园主人(清嘉庆年间两淮盐总黄玉筠)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是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那种独立不羁、自然清高的文人情韵...

中国山水园林的写意韵味

摘要:中国山水园林是综合的艺术载体,既然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园林就不应单单看成是一种建筑,它有它的写意性。通过园林题名直抒胸臆。借助园林要素表情达意,那就是一切艺术均为吟咏情性。

关键词:中国山水园林 写意韵味

中国的山水园林一向不在中国文化――诸如诗歌、戏剧、书法、绘画等的排列之中。作为艺术的符号。很难在艺术的乐章中找到她美丽的影子,只能在中国古建赏析中看到她的芳容。其实。园林有她独特的兼容性。“它是一种荟萃文化、积淀传统的有力形式”。园林中一山一水、寸草片石、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总关乎情,它们的叠山理水、建筑布局、栽花植木都与园林的设计者、园林的主人所要抒发的幽思逸趣紧密相联,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园林也不例外。

一、园林本身的题名即是造园者或园主人的思想表现。

1 心境表白。南方园林规模均小。大都为江南达官富豪或文人雅士之家园。他们有的功成名就。告老还乡。为的是渡过平静和谐的晚年:有的不满于城市优越的物质生活。极力寻求山水泉林之乐。其中大部分是因政治受挫、弃官还乡。无论那种原因,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家池之上,宅边竹间。小小的天地,点缀几片古石,呈现出自然而然的一方天地,颐养天年者可从一草一木中体味无限的安之若索的永恒:政治受挫者可从这勺水杯波间调节出仕与处隐、役使与自由的矛盾:追求自然者可从这壶中天地里享受到天人合一的悠然适意。江南名园如:沧浪亭、个园、曲园、梅园、怡园等,只要从这些园名就可知园林主人热爱自然、清高超然的性情。

个园。取“竹”字的一半,园中修竹巨篁,是园主人(清嘉庆年间两淮盐总黄玉筠)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是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那种独立不羁、自然清高的文人情韵的写真。

怡园,建于清代,园主人顾文彬与其子顾承取《论语》“朋友切切。兄弟怡怡”之意,说的是朋友之间情真意切、互相督促。兄弟之间和悦相处,共同进步。

沧浪亭,是宋代诗人苏舜钦取意于《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是苏舜钦闲来独钓湖畔的吟唱,是退隐不预世事的表白。苏舜钦所以要起这样一个园名,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在这片水竹相映。鱼鸟共乐的自然里,终于可以放纵自己的心灵与飞鸟游鱼一样从容自由了。在苏舜钦的心里,沧浪的符号意义便完全是自然与神逸。

2 政治用意。江南文人园林中借物景以游心述志的写意手法影响了明清的皇家园林。如:现存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康熙作为一朝大帝。文韬武略。治国安邦,史中难觅。他亲自选择的塞北宫苑――避暑山庄,自认为“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可是康熙却取了一个极普通的名字――“避暑山庄”。康熙并非没有文化意蕴深长的精言炼句。也并非没有文人雅士般欣赏山水的林泉心致,他的苦心在于“不贪玉宇琼楼看,独在遐陬理外疆”,用意在于“凛天戒,鉴前车,察民瘼,备边方,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乾隆《避暑山庄百韵诗序》)。

再如苏州名园拙政园,园主王献臣,曾任巡按御史,两次坐事降职,后任永嘉知县,罢官后来到苏州,于嘉靖四年(1525年)建成此园。园名取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春税足以代耕。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中的语意,意思是居官在朝不一定为政,养花卖菜也算干点正事,可说是王献臣对当朝者的绝望,现实社会的怨愤。

3 遥诠释禅意。“禅宗哲学。其核心无非是要人不受具体事相的束缚,不要向‘外’寻觅,而要向‘内’体悟。”即黄檗希运禅师在《指月录》中所说的“万法唯心。心外无别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总不出汝心”,只要心中无执,便会心定神闲,不受尘网束缚,超越一切。禅宗一向被认为是士大夫的宗教,“在山水园林中他们以片石为远峰,斗水如大波,高枕之上听得满耳秋波,庭园之内体悟‘大道’之美”。

文人园林无论是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三间两柱,二室四牖”(白居易《庐山草堂记》),还是郑板桥的庭院“十笏茅斋,一方天井……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郑板桥《题画・竹石》)。即便是斗水拳石,片叶孤石,也会有落花无语,人淡如菊的体悟,也会有袖里乾坤,瓶中天地的禅意。

李渔的芥子园是最好的例子。禅意讲“芥子纳须弥”。“芥子”即是菜子儿。须弥山,佛陀所居,高广无垠。将大千世界中心之大山纳于芥子之微,正是李渔自性容纳万法的禅意。是他逍遥心灵的物化了的绿洲。

二、从园林的要素看园林的写意性。

热爱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文人的共同主题。他们追求林泉之乐,讲究自然本真,用自己独特的心境,采用掇石叠山、理水、建筑、栽花植木等多种方法来妙造自然,从而达到体味自然。舒畅天性的目的。

1 叠山。“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景”(计成《园冶》),同时也是园中第一要素。园中之山可以分为横披长画似的巨嶂山和精巧玲珑的小品山。前者如狮子林中恍惚迷离、音闻人不逢的太湖石假山。上海豫园中数千吨重、气势磅礴的黄石假山。后者如秀雅灵巧,具通达活力的豫园玉玲珑,以挺拔风骨而著称的留园冠云峰等。

园中之石在造园者的眼里是山的代称,叠石成山要讲究“无补缀穿凿之痕,遥望与真山无异”(李渔语),“(山庄)凡所营构,皆因岩壑天然之妙”。探究其原因是源于造园者对三山五岳的热爱,对石头文化独有情钟。

再者。园林主人大都有极深的中国文化底蕴。白园主人白居易是诗人,沧浪亭主人苏舜钦是诗人。参与设计拙政园的文震明是画家,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园林艺术的专著《园冶》的作者计成本人也是画家,李渔为戏剧理论家,康熙、乾隆舞文弄墨与治国安邦相比也不逊色。由此可见,不论地位高下。不论贫富贵贱,他们热爱自然。情钟于山水,在他们的眼里园林山石都是艺术化了的自然,自然之中的艺术。

古人选石注重“瘦――迎风玉立;透――纹理贯通;漏――四面玲珑:皱――凸凹苍老”。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说。“不论是粗犷的太湖石,还是晶莹的雨花石,它们的形成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基于各自不同的生活感受,可能把石头当作人格的象征……人们既有权把石头的坚固性当作人格坚定的象征,也有权把它当作头脑僵化者的人格象征”。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小山用石,大山用土”。这是文人眼里堆叠假山的营造方式。如留园西部占地近十亩的大型假山。土阜隆起,山石嶙峋,采用石包土、石土相间的方法堆叠而成。蹬道可攀,石头可憩,满山枫樟,一片自然高爽的野趣。

再如,环秀山庄的假山,为清康熙时期的叠石名手戈

裕良所设计,他用石如笔,采用俯视、仰视、平视的绘画技法,使耸立的假山有了深远、平远、高远的艺术效果,成为千古名作。大有人在山中游,尤在画里行的美感。

2 理水。造园家说:山是园林的骨架,水是园林的血脉: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叠山掇石与随性流动的水体互依互存,园林才有了灵动的自然妙趣。江南园林一般规模较小,遵循“咫尺现自然”、“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原则。不求万顷碧波,百亩方塘,只要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达到怡情悦志即可。如拙政园的中部,以水为主,水面不足两公顷,但临水布置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远香堂、香洲、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组成一个精美别致的水上世界。留园中部的水池不大。略成方形,造园家在理水时,独巨匠心。在池中偏东北的地方填土筑岛,再架小平桥与岸相通。划分了水面,打破了方形水池的呆板规整,丰富了景观,平添了几分自然的情趣。游人可以任意东西,随心赏悦,不再有局促、尴尬之感。

再看看北方皇家园林的理水。有30公顷水面的避暑山庄是江南园林无法比拟的。“山庄以山为名,而趣实在水”(乾隆语)。康熙也曾评价山庄是“水心山骨”。从秦始皇在长池中作三仙岛――蓬莱、方丈、瀛溯之后,皇家园林不惜引水挖湖堆山蓄水而作一池三山的仙人胜境。

环碧岛,碧水四周环绕;如意洲。形似如意。水中红莲满湖,游鱼从容。月色江声岛,取坡前、后《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为霜。水光接天”、“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意境。如此美妙的水上世界。便是当年康、乾游豫宴之离官后苑,实属其祖孙二人幻想中的美妙飘渺的天上仙境。

3 建筑。建筑是园林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园林中的建筑样式数不胜数:门、窗、墙、堂、楼、阁、台、榭、轩、桥、廊等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可观、可行、可居、可游的实用功能,而且具有点缀景致、丰富景观内容、表达园主内心世界的艺术功能。

桥,在园林中有平直桥,如颐和园中的知鱼桥:曲桥,如狮子林中的小曲桥以及豫园的九曲桥;拱桥。如单拱桥,颐和园中的绣漪桥和玉带桥;多拱桥,如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廊桥,如拙政园的小飞虹桥。桥也有它的写意韵味。无锡梅园黄石叠山下的小野桥。是文人“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那种孤高元赏的内心独白。颐和园的知鱼桥,桥身极底。水中红鱼翠草,表达的是庄子濮水濠桥上所拥有的鱼乐人亦乐的好心情。

石舫(船厅)。园中有水,水中需有船。中国山水园林中往往有一种似船而非船的建筑,这便是石舫或船厅,如拙政园的香洲,怡园的画舫斋,畅园的涤我尘襟等等。它们倚岸泊水,伺机待航。为山水园林锦上添花。

留园中部的主体建筑――涵碧山房,东与明瑟楼相接。两座建筑毗连。从池对岸望去,明瑟楼如画舫的前舱,涵碧山房犹如中舱,人们既可人厅堂如登舟。又可抒发水中隐士超然淡远的情愫。

南京煦园石舫――不系舟。为乾隆题名,是庄子“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说的是心灵不受羁绊。潇洒自由的精神之舟。做为帝王的乾隆尚在追求逍遥与自由。更何况帝制下的文人雅士。

“颐和园昆明湖西北部水中夺目的石舫――清晏舫,同样是乾隆引用唐代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建造,用来表达是他大清帝国政权稳如磐石,永不能覆的主旨”。相对而言,“河清海晏”所要表达的空明为清、慈福宴饮的内涵到成了次要的内容。

4 栽花植木。园林里有了花遮柳护,雨打芭蕉。暗香浮动。绿上花窗,园林才有了诗情画意。苍松、银杏、碧荷、红梅、翠竹、幽篁……使得园林有了勃勃生机。显示了园林与自然的相互呼应,尤其是人赋品格的特点,使得栽花植木成了园林特殊的语言。

避暑山庄四分之三的山地,乾隆赞称:“寒山树万种,就里老松佳”(乾隆《松风》)。古松,漫布在整个避暑山庄,构成巨大的绿色整体,在山庄西北山区,松云峡、榛子峪、松林峪三条沟壑中,苍翠挺拔的古松。以它特有的稳健、典雅的姿态并列御路两侧,随山势向纵深延展,形成绝色的“松廊”,展现“松声万雷”的气势。乾隆、嘉庆时期,不惜有意在山庄刻意补种松树,其目的主要是“尘世烦嚣那许到,只闻谡谡泛松涛。”听松涛阵阵,赏虬枝之气韵。抒其淡泊敬诚之胸臆。

江南文人园林更是讲究画意,几根竹子,两片荷叶都流动着主人或造园者的思想情感。典型的郑板桥的庭园“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郑板桥《题画・竹石》)。数竿修竹,使得庭园平淡而高雅,是文人雅士们天人合一的写意。是他们愉悦绝俗的写照。

5 花街铺地。人们说宋词的意境便是江南园林的意境。在江南园林里处处可以拾到宋词的花瓣。晏殊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纱》),径是香的,人是孤独的,愁是淡淡的,词是抒情的。江南园林中的地面同样也是适意的,如拙政园内的枇杷园,地面用白色卵石和砖石砌成冰裂纹的图案,与小巧的建筑――玉壶冰呼应,每当雨后,整个环境冰清玉洁。素雅宁静,正是品德高尚的人格写意。

总之,从园林的得名,园林的大小要素,已足以说明一切艺术即为“吟咏情性”(《毛诗序》),山水园林作为综合艺术的载体自然也不例外。

李鸿、邸卫民: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上一篇:从黑格尔的辨证逻辑说诗歌的朦胧美 下一篇:“精神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