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如何利用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美育

时间:2022-09-19 01:05:20

初中语文如何利用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如何充分利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资源进行美育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谈几点初浅的做法和体会。

首先,通过文学作品让学生领略诗词的意境美实施美育。如: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体现了意境美,真可谓“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所作,他突然遇赦,心情欢快、振奋,急切盼望与家人重聚,诗中无一字直接言情,但又无一字不在言情。作者的情感都溶化在景色中,头两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借早上绚丽的景色流露诗人在出发前的欢快心情。三、四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借舟行的疾速表现出诗人急切思归的感情。第三句写猿声,猿声本来使人感到凄婉,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但此时由于诗人欢快、急切的心情,连猿声也被涂上欢快的色彩。所以王国维曾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李白的这首诗中情景交融,意境优美。作者借物抒情,寓情于物,都体现了“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特点。这里除了讲明诗中的景和作者的情外,要进入意境审美,还必须激活学生的审美知觉心理想象、联想、理解等,从而发挥审美主体的主体意识去感受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心情和情感。还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去感受,比如生活中遇到了一些痛苦、烦恼、挫折,由此导致心理不适,突然间,这些痛苦、烦恼、挫折犹如冰释,突然消失,自己如释重负,心情豁然开朗,在这一顷刻,心中情绪情感高涨,萌发了想马上写诗的念头,想把此刻欢快的心情借物挥洒,一泄而快。通过这种方式想象作者的情感和将自身经历的情感跟作者的情感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意境审美和精神愉悦。通过这首诗的讲解、学习和体验,很多的学生认为自己获得了或者感受到了审美的精神愉悦,体味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体验到了诗的魅力,这是一种美妙的意境。

其次,通过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的人物形象影响和感染学生。艺术形象中包含着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感受,也寄托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生活理想,间接体现着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评价。所以文学作品的“美”和“形象”是密不可分的,教学文艺作品时必须结合形象进行分析,透过人物形象感受到美的存在,尤其是人物内在美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去对艺术人物形象进行剖析,解读人物内心世界,才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和对美欣赏力。例如,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文天祥,他为了阻止元兵的南下,高举义旗,奋力抵抗,虽然接连失败,但毫不灰心。被俘后,在燕京关押了三年,始终浩气长存,不肯屈膝投降,临刑时从容不迫。他留给人间的光照千古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古希腊柏拉图说:“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丽看得比形体美更为可贵。”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内在的美,如心灵美、精神美和性格美,以及由内至外所表现出来的言语谈吐美和行为美,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明方向,影响学生的意识和情感。

第三,还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实施美育。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它侧重于形式,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实践。自然美的自然性指自然的某些属性、特征(色彩、线条、形体、声音)。

上一篇:真情实感何处来 下一篇:听写 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