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21:42:39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范文第1篇

一、初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学仍占主导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语文教学的应试教育仍然没有得到改变,社会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死盯着不放的硬指标,教师不能不靠繁琐讲授、频繁练习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师生为了应付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疲于奔命,早就忘却素质教育的综合发展要求了。为了考试而学语文,为了考试能得高分而不顾语文教学中应该做的事情,让学生整天置于繁琐的语文考试中,忽略了学生的其他爱好、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打消了。

(二)教学因循守旧,传统教学方式占主导。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凭借着一支粉笔、一本教参、一本现成的教案,走上讲台就开始传统的辛苦讲授;教师所讲内容全面繁杂,从新词的释义到生字的音形,从句子的含义到修辞的妙用,从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到中心的概括写法的分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教学中,导致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强,即便有这方面的愿望,也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初中语文创新方式探索

(一)民主集中原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与空间。 师生间要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和谐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温馨环境,扩大学生思维的自由度。实践教学中尤其要创设条件,给后进生、学困生以更多的点滴成功的机会,善于发掘出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拥有成功的体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观,增强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开放、多元化原则。初中生对语文学习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可能激发创新意识。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兴趣活动,加强课外阅读,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知识的视野,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他们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外活学活用课堂中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如何让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要针对不同的教案,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认真地研究分析,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以给学生新的感受、新的体味,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

初中语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养语感;阅读文本培养学生情感培养写作的基本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40-0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那么什么是语文“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训”就是语文教师的指导、引领;而“练”则是指学生的实践和操作。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是一个初学者,他们绝对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引领,所以才形成了教与学之间师生互动的过程,而这个教与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训练”。可见语文“训练”就是必须要有师生互动。

现在的语文课堂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有的语文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标,改变以往的“满堂灌”、“一言堂”,开始着力于创新、感悟、熏陶,却忽略了语文“训练”。一说到语文“训练”,就自然成了“习题训练、题海战术”,这和新课标规定的素质教育、人文素养实际上是完全不相符的。就算有些语文教师即使注重语文“训练”,也只是在要求学生掌握某些最基本的技能时才选择训练,而新课标规定的“感悟”能力、“创新”能力则是没有办法训练出来。

语文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这要靠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来实现。而语文训练,不只是一种语文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学生自我感悟生成的基本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对文本产生自我情感的必由之路。当然对于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好好研究怎样的语文“训练”,才能更好的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新课标的目标。下面我谈一下我对初中语文“训练”的看法。

一、培养语感,是初中语文训练的核心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语感离不开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条件。语感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要使语文知识升华为语感,就要有一个不断训练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对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赏,便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文训练。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二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

从古诗阅读中培养学生直觉的语感。古诗中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找出关键点后,引导学生对该类文章的阅读,即可培养学生对语感的直觉性。例如:《木兰诗》中写到木兰凯旋时“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通过老师指出“堂、强、郎、乡”等关键点,就能使学生从直觉上感受到木兰欢乐愉快的心情。

从语言文字的意蕴中培养学生整体的语感。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意蕴,而不是条分缕析作具体的理解和切分。黄河浪《故乡的榕树》围绕故乡的榕树,在回忆中描述了许多有关的人、事(儿时划船的趣事、神话传说、烧纸钱、用液汁治癣、折枝祭祀、榕树下的休憩谈笑、夏夜纳凉……),其深厚的意蕴便是旨在抒发他长期蓄积在心头的浓浓的思乡情。

在语文阅读中,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感悟”,都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感悟”。这种“感悟”就形成了一个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向互动沟通的生动对话,这种“悟性”也是要靠培养、靠训练的,只有经过语文训练才能达到把文质兼美的文字转换成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达到一读就懂,一听就清,一写就通,一说就顺。

二、阅读文本是初中语文训练的基础

在语文训练中,阅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我强调阅读的三个步骤:第一是朗读课文,把握大意“,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文章“写的什么”。 要求学生感知和领悟文本,走近文本。第二是速读课文,分析结构、理清思路怎样写的?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对话,学生可以把握结构,理清思路。第三是精读课文,揣摩写法,主要是欣赏评价

阅读训练就是语文训练中的一种思维训练。先看一则语文教师追求“创新阅读”,而没有重视阅读训练的失败之例: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有的学生从骗子的行径中居然读出了,骗子以欺骗谋生,欺骗是他们的职业,他们也付出了相应的脑力、体力。这种任凭学生随心所欲的解读,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失落了。失败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正确理解文本之。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文本,就必须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因素。至于创造性的阅读,只有在正确理解文本之后才能进行,如果学生连文章都没有读懂,如何去谈创新呢?学生根本不理解文意,当然不免出现以上的所为“创新阅读”。

三、培养学生情感是初中语文训练的升华

初中语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整体提升

所有的教师都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处在一个水平面,这样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安排和推进,但是这种可能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也不外乎如此。学生受到学习态度、能力、积极性和语文学习基础的影响,使得学生间出现了差异性,特别是进入初中以后,学生间的两极分化现象更为明显。教师应参考这一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以分层教学模式针对性地突破这一困境。

一、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让学生“举手摘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并在制定教学gt标,以学生只需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收获为原则,为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抬抬手就可以摘到桃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不能制定过高的教学目标,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负荷,也不能制定过低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觉得毫无挑战性,兴趣缺失。对此,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使之更适应各个层面的学生,对于语文优秀生,教师应适当提高对其的学习要求,确保他们的精力能够花在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思维探究活动;对于语文后进生,教师应将教学目标适当放低,主要以学生对语文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为主。

二、创建分层教学模式,让学生“互帮互助”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与革新,通过不断地尝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得到了认可和推广。有些教师在分组的方式上,喜欢将同一层面的学生编排在同一学习小组,如此“优劣不均”的分组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应以均衡为原则进行科学的分组,在编排小组成员的时候,可以安排2名学习优秀生作为“领头羊”,同时将中等生和后进生平均安排在各个小组内,让小组间的学习实力相等。在开展学习活动时,组内的优秀生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在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上呵以给其他学生做个好榜样,通过这样优化的组合方式,在小组内开展帮扶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三、设置分层问题难度,让学生“全体参与”

在课堂提问环节,大部分的教师往往忽略了中等生和后进生,只喜欢向语文优秀生提问,因为优秀生的精彩问答往往可以促进学习氛围的升温,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不利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文/王晓丽学生的整体进步,时问一长,后进生往往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渐渐向边缘化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兼顾到整体学生,设置出不同的难易度,促进学生全体参与。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将一些难度大的问题留给优秀生回答,并在回答的过程中,解说思维的过程;而难度较小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回答,通过分层提问满足了各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促进了双边活动的深人开展,同时也保证了各层面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四、进行分层教学考核,让学生“人尽其才”

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考核环节,陈旧的教学考核标准都是相同的,虽然统一了教学标准,但是却很容易打击到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超出了这个层面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负荷。在教学考核环节,教师可以专门设计一些难度系数较低的题目,对后进生展开学习考核,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较为理想的成绩,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另外,教师可以用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考核语文优秀生,防止这一层面的学生产生自傲自满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上进心。

五、开展分层教学评价,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语文教学评价环节中,教师也应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评价,在评价优秀生时,教师除了肯定其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应及时地指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骄傲自满的情绪,并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面对语文后进生时,教师应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当他们取得进步时,应及时地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涣散或是学习方法不正确时,应心平气和地提出来,不能直接的以粗暴态度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此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知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全体学生更加积极深入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六、实施分层教学拓展,让学生“自得其乐”

教学拓展环节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在组织拓展活动时,教师也应坚持分层原则,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在拓展活动中自得其乐。例如,教师可以按照优秀生、中等生与后进生的层面标准,组织课外学习竞赛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参加一些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或是有关古诗词方面的竞赛。通过与同一层面学生的竞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竞争欲望,以赛促学。通过这种形式的拓展活动,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在活动中强化自己的优点,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范文第4篇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那么什么是语文“训练”?在语文教学中“训”就是语文教师的指导、引领;而“练”则是指学生的实践和操作。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是一个初学者,他们绝对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引领,所以才形成了教与学之间师生互动的过程,而这个教与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训练”。可见语文“训练”就是必须要有师生互动。

现在的语文课堂出现了许多问题,一说到语文“训练”,就自然成了“习题训练、题海战术”,这和新课标规定的素质教育、人文素养实际上是完全不相符的。就算有些语文教师即使注重语文“训练”,也只是在要求学生掌握某些最基本的技能时才选择训练,而新课标规定的“感悟”能力、“创新”能力则是没有办法训练出来。语文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这要靠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来实现。而语文训练,不只是一种语文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学生自我感悟生成的基本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对文本产生自我情感的必由之路。当然对于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好好研究怎样的语文“训练”,才能更好的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新课标的目标。下面我谈一下我对初中语文“训练”的看法。

一、阅读文本是初中语文训练的基础

在语文训练中,阅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我强调阅读的三个步骤:第一是朗读课文,把握大意“,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文章“写的什么”。 要求学生感知和领悟文本,走近文本。第二是速读课文,分析结构、理清思路怎样写的?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对话,学生可以把握结构,理清思路。第三是精读课文,揣摩写法,主要是欣赏评价

阅读训练就是语文训练中的一种思维训练。先看一则语文教师追求“创新阅读”,而没有重视阅读训练的失败之例: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有的学生从骗子的行径中居然读出了,骗子以欺骗谋生,欺骗是他们的职业,他们也付出了相应的脑力、体力。这种任凭学生随心所欲的解读,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失落了。失败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正确理解文本之。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文本,就必须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因素。至于创造性的阅读,只有在正确理解文本之后才能进行,如果学生连文章都没有读懂,如何去谈创新呢?学生根本不理解文意,当然不免出现以上的所为“创新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先看标题。标题有提取式,即直接从文段中提取一个词语或句子作标题;点明式,即直接点出写作对象或事件;归纳式,即将文章的中心高度概括,浓缩为一个词或一句话。可见标题就像全军的统帅,指路的明灯,只要指导学生善于把握标题与文章的关系,也就能更好地把握全文。在现代散文阅读考试中,有时会考到文章结构,例如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过渡句(段)的标志较为明显,指导学生一般在文章中部寻找,一般单独成段或位于段末,段首。可通过排查上下文的联系,来对比找出。

二、培养语感,是初中语文训练的核心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语感离不开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条件。语感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要使语文知识升华为语感,就要有一个不断训练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对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赏,便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文训练。

在语文阅读中,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感悟”,都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感悟”。这种“感悟”就形成了一个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向互动沟通的生动对话,这种“悟性”也是要靠培养、靠训练的,只有经过语文训练才能达到把文质兼美的文字转换成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达到一读就懂,一听就清,一写就通,一说就顺。

三、培养学生情感是初中语文训练的升华

作为语文教师,创设语文教学情景,呈现生活情思,让学生感到有趣,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心理体验的过程,从而培养情感。如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或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或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或以小品、哑剧、音乐剧、舞蹈等各种文艺形式来表现。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以小品表演,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就会真正走进文本,用心去阅读,用心去体会,就会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和人文内涵。学生就很自然地产生爱、恨、喜、悲等情感,与作品主人公同欢同乐、同喜同悲,情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和理解,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现课文的内容和精神,此时的语文教师应充分地融入到学生的中间,激励学生想读就读,将读书的兴致及时转化为自我体验;激励学生想说就说,将心中所感所思及时表达。这样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以满足,又对语文产生兴趣,更使师生互动得到落实。

四、培养写作的基本能力是初中语文训练的最终目标

我认为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非常重要。写作是一种技能,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每个人都能进行写作,但要写出真正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章,就必须要具备写作的基本能力,如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就要靠语文训练来的获得。例如我在教《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讲到我赖床不起时被爸爸暴打,而后爸爸又打车送我,还给我送棉衣等,这些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爸爸对我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们积极发言。我总结后积极引导学生如何作文,并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学生在模仿这篇作文的同时还有好多创新,这次作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初中语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积累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28-02

写作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水平的高低更是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不言而喻,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对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是初中语文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写作水平的高低更是能体现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提高写作水平,不仅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字功底,表达真情实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不言而喻,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对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作用。那么,教师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水平呢?

一、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素料

很多学生一遇到作文,就会出现“下笔难”的现象,往往是记流水账式的写法,不知道能写什么,该写什么。这里就需要丰富的素材。具体说来,就是要善于观察生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中点点滴滴,都可能出现在我们的笔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素材,丰富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观察生活,并不是单纯地过眼云烟,走马观花,而是细致,准确的抓住所观察事物的具体特征,才能对事物留下深刻印象,进一步把此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融入自己的感情。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关注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或者对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写一些感想和随笔。这些都会成为今后写作的素材。

善于观察生活,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第一步。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方法,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的素材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狭窄,导致思维不开阔。这就要求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拓展视野,积累素材。读的多了,懂得的词句就多了,在写作时便会如鱼得水,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阅读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主要是教材上的文章。教师在讲解教材时要引导学生去反复品味名言佳句,从文章中吸取写作技巧和经验,并尝试着举一反三,综合运用。对于教材中的诗词,不仅是要求学生会背诵,更要学会品析欣赏,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同时,课外阅读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课外阅读绝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文章,应包含有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科普读物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和联想,打开写作思路。但由于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适时鼓励和督促学生写读书笔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引起师生共鸣。

三、反复修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我们要修改,首先得有可让修改的文章。这文章,不是学生拼凑出来的粗劣之作,而是凝聚写作主体真挚情思的肺腑之作。

很多学生在写完作文后,就理所当然认为完成了作业,完全忽略修改这一工序。甚至不少学生认为修改是老师的事情,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非常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反复修改是写作的关键环节。

每一篇流芳百世的文章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学生的作文同样是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完成的。首先要学生本人反复读自己的作文,找出缺点,仔细敲打。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形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就能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其次是教师修改,或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发现不妥,共同商讨修改方法。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相应的写作技巧,使学生一通百通,避免以后再犯同样错误。严格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视批改为己任。只有这样,学生在改的时候,才不会感觉是在改别人的作品,修改时的心情与感觉也会不一样。

四、经常训练

写作需要常练笔,就像曲不离口,拳不理手一样,没有人天生会写作,经常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不写也就手生了。由于写一篇作文至少需要一节课,而上课时间有限,导致教师的教学重点多集中在教材上,学生在无意中会忽视作文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经常进行作文训练。

写作训练包括课内训练和课外训练。首先课内训练受限于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对象,因此训练应多是片段写作和写作方面的探究。课堂写作具有时间限制,有利于学生提高效率,以适应考试。教师要在课前设计好作文的话题和目标,作文话题应多围绕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实际。写作前,引导学生正确的审题和立意,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在写作完成后,应及时提醒学生自己进行修改。同时不能省略教师评讲这一环节。集中讲评作文,有利于全面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选择学生自己的作文中的优缺点作为范文评讲时,不应泛泛而谈,要对学生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好的片段要鼓励表扬,欠缺的地方应详细指出并找出解决方案。

然而,课堂写作由于次数有限,不利于全面提高写作能力,必须添加大量的课外写作。课外写作务必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比如写读书笔记,就可以包括摘抄、欣赏和写读后感。写日记,内容不限,字数不限,体裁不限,随时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打动自己的事情。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学生束缚,写他们的所思所想,充满真情实感。

五、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的文学知识有效,写作水平不高,导

致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无所作为。在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本身能力不足,教不得法,就无法正确地给学生做好榜样。所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写作素养。其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付出大量心血来指导学生写作,最终可能没有收到好的效果,这就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也应当有坚持不懈的决心。

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还可以开展各项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如让学生办黑板报;制作微型班级报;举办作文比赛或作文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在微博发表随笔;向报纸刊物投稿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创造成功,培养自信心,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写作兴趣。

初中语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54-0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出经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个性特征,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1.打好基础,激发兴趣

在初一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期待,是否能给学生在起跑线上给予动力,让他们能有信心一直奋斗下去,刚开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要营造出一个没有太多约束,让学生能轻松学习交流,并十分乐意参与其中的课堂氛围。学生解除了对老师的戒备和惧怕心理,从而让教与学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去获取,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比较随性的师生互动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的,而兴趣是纽带,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的投入学习中去了。初一时,学生的课业较为轻松,课外时间也较多,所以这个时候要鼓励他们多进行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既可以作为消遣休息缓解学习压力的娱乐方式,又可以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词汇掌握量以及知识面增长于无形。而这种阅读的鼓励,他们也是十分乐意的,会互相交流感想,这便形成了一种资源共享。在他们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后,就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写一些小说、随笔、散文等,并且不做硬性规定,只是鼓励他们有时间写一点,并且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抽出10到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写的作品在全班朗读,由大家点评。有的学生写的篇幅较长,写得也很有意思的,就会连续几天被同学们要求朗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文课的趣味性,学生们也越发有写作热情了,并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其他同学肯定,就越发努力了,也可以在交流中学习别的同学的长处,审视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又形成了良性循环,并且这是学生自己的兴趣使然,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认为是任务,而是当做一种娱乐,没有压力,也不会觉得厌烦,所收到的效果就更加显著了。

2.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一堂好的作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新旧青春:一堂好的作文应该是一首诗,应该是一幅明丽的画,应该是一曲动听的歌。使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作文写作是教学中的重要一块,但仅仅靠一支粉、一张嘴巴是不能打动学生的。在课堂作文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创设各种有利于写作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写以"父亲"、"母亲"为题目的作文时,学生所选材料往往过于陈旧,感情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我先让学生回忆朱自清的《背影》,引导学生想想父亲平时为自己做过的难忘的事情。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父爱是深沉的。虽然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却让我们永难忘怀――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灵气飞扬、火花闪耀、才情焕发。从而使他们产生"我要写"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3.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写作热情

中"写作真难!"这是农村初中学生发自内心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农村初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呢?笔者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其在W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怕写作文是农村初中学生的一种通病,很多学生害怕作文写不好,怕教师在课堂上点评,而不乐于动笔。针对这一问题,我在作文教学课中,耐心开导学生写作文的用意,写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清楚,把自己觉得感动的人物描绘出来,在写作中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就可以了。我并不需要给学生很多理论性的指导,"开头、中间、结尾"如何如何,中心怎样怎样……更不需要那些条条框框,只是要求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中心明确,目的清楚就够了,这样学生不但会产生轻松感,而且会对作文充满信心。贪玩是农村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一特点,我引导学生在"玩"中写,在"玩"中积累材料,在"玩"中收获。这种"玩"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

4.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4.1 重视教材中的素材积累。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名家名篇,其中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样,而在这些丰富多样、风格各异的优秀篇章中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可以为我们所用。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浪费教材中的这些宝贵资源,而要把这些资源都积累起来,以便为我们的写作服务。

4.2 重视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书籍是知识的海洋,由于各种条件所限,人们获得的知识不可能都是从直接的经验积累中获得的,大部分的知识还是通过书籍这样的方式间接获得的。因此,我们要想积累写作素材,阅读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效的途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好的书籍、报刊、杂志等,并且在阅读的时候养成做读书笔记、写随笔等习惯,这样会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有利于素材的积累。

4.3 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处处皆语文。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文章里处处都能看出虚伪、造作的痕迹,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就是由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不懂得观察生活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会更加真实,更加具有生活气息。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多参与一些课外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这样,当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生活素材可用。

5.以鼓励为主,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作文讲评本来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过程,它应该是作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在课堂内完成,不可与作文割裂开来。写作成绩不佳的学生因为长期得不到教师的表扬,往往会丧失写作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加关注这个群体,发现其习作中取得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对优秀生,教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表扬要适当有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而不自满,以便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当一个人感觉到高飞的冲动时,他将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以使每一个学生每通过一次作文,都能觉得自己有了一次进步,甚至是一次飞跃,这样,他们作文的欲望才会更加强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目的。

初中语文范文第7篇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1. 反思初中语文生命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1.2 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1.3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2. 初中语文教师生命课堂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2.1 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 “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2 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 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其中,“C阶段”为“工作评价与控制”阶段,主要工作是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教学反思档案”,将目标执行过程与教学任务完成结果进行梳理,将实际完成目标与原定教学目标进行对照评价,找出成绩和不足,并形成教学反思结论。“A阶段”是一个对教学反思持续提升的阶段,主要工作是针对上一阶段的教学反思结论,制定出改进举措,为下一阶段(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初中语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和自主性,而科学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资助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自主性。因此,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工作越来越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并且在教学工作者长期使用着。然而,当前我国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仍然不够科学合理,需要进一步改善,才能真正将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作用完整发挥出来。

一、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通过一些系统的问卷调查,得到可靠的数据结果,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一)作业设计随意,缺乏足够的针对性

初中语文学习需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师在布置初中语文作业的过程中,也应当遵循这样的原则,让作业设计遵循课堂教学的设置,不可盲目求难、求多,而应当把作业设计的目的定为提升学生课堂知识学习的牢固性,适当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当前我国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普遍比较随意,没有考虑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以及作业设计对于学生能力的针对性培养,往往导致作业设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二)作业设计不尊重学生主体性

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体,根据构建主义理论,教师仅仅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角色,因此,要想真正发挥出作业设计的作用,就必须强调学生主体观念,让作业设计遵循学生学习的发展轨迹进行。然而当前我国初中语文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没有尊重学生的主观思维,把作业设计局限化、僵化,作业答案的设计也非常单一,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后找不到语文学习的头绪,难以形成语文学习成就感。

(三)学生缺乏完成作业的热情

当前我国初中学生对于教师所布置的语文作业往往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只把语文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没有认识到语文作业的重要作用。这种情况的发生,完全不能责怪学生,而应该追究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对学生缺乏足够的鼓励和引导,另一方面是由于作业设计不具有针对性,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成就感,一味求多、求难。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热情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需要应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

二、 提升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认真观察,发现学生学习的优点和不足,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效果,以学生为主体,针对性地进行语文作业的设计。例如,在进行课文背诵作业设计时,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已经较为疲惫,教师就不可以一味强求,而应当让学生先背诵一部分,然后第二天再继续进行背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主体性。

(二)丰富作业设计方法

当前的作业设计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教师应当注重作业设计方法的创新,例如,在进行“给妈妈的一封信”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将来学生写的信件会被邮寄到妈妈手中,以此让学生产生作业完成的兴趣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作业难度设计的层次性

作业设计过程中,要遵循难度由易到难的原则,避免突如其来的难度较大的题目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设计的难度递增性,前提是要保证作业对于课堂所学的巩固性和提升性,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必要时可以根据语文成绩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三、 结语

初中语文作业的良好、科学设计,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导作用,追求设计方法的多样化和创新性,追求学生的学习实效性。传统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必须在当前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基础上追求进一步的提升,而这种提升应当是循序渐进的、科学合理的。相信通过符合教学规律的作业设计改进工作,一定可以让我国初中的语文作业设计效果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吴雪梅.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2]李海燕.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童憧.浅析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文言诗文扩写[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99-100.

[4]周玲玲.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J].课外语文,2014,16:108.

初中语文范文第9篇

笔者曾经从事过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这期间常听到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和议论,如初中语文还不好教么,上课的时候照着课本讲一讲、在黑板上写一写板书不就行了,甚至还有的人认为上课的时候只要划划重点、再督促学生背诵就可以了。因此,在这些人眼中,初中语文教学似乎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仿佛是一项“极其容易、人人皆可为之”的工作。但是,据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经历来看,以上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看法是极其幼稚的,初中语文教学也似乎并不那么“容易”。下面,笔者想就初中语文教学这个问题谈一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严格来讲,一个完整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以及课后辅导等几个环节。而这几个环节彼此之间都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必须要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完整、有效地进行。

首先,笔者想谈一谈备课,备课这个环节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基础,将直接决定后面的上课这一环节成功与否。一提到备课,可能大多数从事过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写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前导入以及新课板书和内容等。总而言之,备课就是写教案。但笔者认为,写教案仅仅只是备课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备课的核心其实就是是备上课思路。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受年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如果教师上课时的教学思路不够清晰或是比较复杂,那么这将使学生的听课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在准备上课时的教学思路这一方面,要尽量地做到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既清晰又简明,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比较容易把握。千万不要故弄玄虚,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其次是上课,如果说备课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基础的话,而上课则就是整个语文教学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上好一堂初中语文课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下功夫:

第一、 教学语言宜幽默,从事过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人都清楚在初中生每天的课程安排表上,语文课一般大部分都被安排在上午,教师上课时采用的教学语言最好要幽默和生动化,要使学生有一种能让紧张的心情得以暂时放松的感觉,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觉到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这样的话,反而会使得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反之,如果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不注意使用幽默、活泼的教学语言,那将会使得学生超负荷的过度紧张,从而会慢慢丧失对语文这门课的兴趣。

第二、 专业知识要丰富,要善于借用课本的图片和知识。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有了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课本上的文字部分所占的比重正在减少,而图片等所占的比重则正在逐步增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老师如果不能完美结合课本上的图片和课文,那就有可能会出现一节课往往用不到四十分钟、甚至不到三十分钟就已结束的情况。况且,语文这门学科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开阔他们视野和知识面的学科,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仅仅只是讲课本上的内容、甚至照本宣科的话,那么这样的语文老师势必会让学生觉得水平不高,从而丧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比如说,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初中低年级学生,生活经历简单,人生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对于文本中有些事物无法感知体会,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部分内容,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面。在上《安塞腰鼓》这一课时,让学生对体会和感知安塞腰鼓独特之美,感受黄土高坡生命的力量之美和生命的阳刚之美是个重点,单靠老师的讲述和课本上对安塞腰鼓一些描述还不足以让学生对陕北民族的独有的美有一个直观上的认识,因而单靠老师的在课堂上的讲述是不能够让学生对它的美有一个全面而清晰地了解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一些网络视频资源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讲述安塞腰鼓这一部分时,就大胆地利用了一些关于安塞腰鼓的图片和声音资源,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结果使学生的眼睛为之一亮,学习语文的情绪异常高涨,在多媒体放映结束后,笔者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思考题,即与中国的江南的风景有什么区别?结果出现了整个班上无一人不在思考讨论问题的可喜局面。因此,适当的利用网络资源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这里有一点尤其要注意的就是,利用网络资源要注意适可而止,毕竟网络资源仅仅只能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有益的补充,而不能成为主体,更不可以把语文课堂变成放映室。其二是课外教学法,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地方语文的教学当中,其主要的表现方式是将教学地点由课堂转移到某个语文遗址或教育基地,然后再实地进行上课。但这一方法的运用就不如多媒体教学那么普遍,只能是偶尔为之。所以,对于这一教学方法,笔者在这里就不作过多的讨论。

第三、课堂板书既要工整具体又要简明清晰,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课堂板书也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够体现出教师对课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的途径之一。初中生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影响,他们往往不能自觉、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而必须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之下,通过课堂板书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因此,这就要求课堂上的板书既详细具体,又要简明扼要,要给学生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同时,在讲课的时候,重难点的突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不少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对学生强调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这一做法固然有利于学生对课文重难点内容的把握,但并不十分科学,在这里笔者认为最科学的做法是不直接在学生面前强调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而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将重难点体现出来,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是通过老师的强调,而是自己认识到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问题,这样的话,比单纯通过强调更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笔者想谈一谈课后辅导这一环节,这一环节也是相当重要的,由于课堂时间比较紧,再加上初中生处于一个对什么都比较好奇的年龄段,因而在课后问问题的学生相对较多,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给予耐心的回答,并积极地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学习和探索语文,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多方面、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只有切实将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做到实处,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教好初中语文。那而种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人人皆可为之、毫无任何技术含量”的观点是错误的,应完全予以抛弃。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语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辅导

初中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要板块,也是学生初中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题。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的自身特征以及作文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从而有效地提升初中作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初中作文水平。以下是针对初中语文作文辅导做出的探讨。

一、注重师生配合

每位学生不论性格还是外貌特征都是不同的,因而其对应的教学方式也应当是不相同。教师应当从学生的性格差异着手,对其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不同经历运用各种书面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日常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秉承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相信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评价时应当采取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在作文学习中充满自信以及勇气。同时,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当注重作文精神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应当秉承诚实守信的原则,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写实事、写亲身经历”,让学生将日常发生的事情用书面语言进行描述,同时养成学生写记叙文的好习惯。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应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为写作而写作,在写作中应当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局限于文体以及写作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初中生的想象力发展相对较早,他们常常利用各种具体的物品来理解以及解释生活中较为抽象的事物。例如:续写寓言故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日常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可以多多利用寓言故事等新颖的题材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初中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放飞想象,让他们充分地体验和享受作文的乐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写童话类作文的方式培养其写作能力。例如:童话作文的内容可以是宽泛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条件,包括生活中发生或者存在的事情,这样,通过童话作文学生的心情能直接反应在童话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写自己所想,让学生充分进行想象。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良好的构思方法,鼓励学生发扬个性,童话写作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写作,学生在进行童话写作时应当运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表现方式,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在面对作文题目时应当如何进行构思,如何进行写作。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而提升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三、注重实际,发展自我

作文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离开生活的作文是空洞乏味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应当教会学生注重生活经验,使自己的文章具有生活气息。教师要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作文的魅力,将自己经历的事情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有效提升作文教学质量。

作文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为优秀的作家,而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这一基本技能。好的写作技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帮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寻找自我、增强自信心。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能呢?

(一)对初中生进行写作培养

教师应当注重写作的实用性。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中,教师将作文教学实践的重点放在作文的艺术感上面,从而忽略了作文的实用性。这让学生产生“作文无用论”的想法,将写作看做是自己日常学习的沉重负担,长此以往,对写作充满排斥,无法专心地进行写作。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作文的实用性,让作文走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生进行写作时的心情。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社会现象作文,也可以写写自己的心理话等。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文在生活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写作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转化观念实现从被动的“要我写作文”到主动的“我要写作文”的行为转换,让学生写自己所写所经历的,让学生真正感受写作的魅力。大多数作文题目都是由教师提前安排好的,学生根据题目来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有局限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教师可以不限形式,不限字数,这样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心有所想,发心中所感,能帮助学生将写作看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四、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反映着作文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批改时应当极其认真,尤其要注意挖掘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进行及时的表扬,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当然作文批改不应该只注重优点,更应注重作文中不足之处。教师对不足点的评价让学生找准目标,加速前进,优点评价让学生充满信心。教师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才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激发写作热情,增强写作自信心。

教师在对初中学生进行作文辅导时,应当注重加强写作实用性的培养,注重评价体系的健全,鼓励学生不断创新和进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熊艳.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李丽霞. 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吕惠芳.初中语文材料作文的高效写作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3(8).

上一篇:初中数学范文 下一篇:小学语文阅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