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美育探究

时间:2022-09-13 09:22:11

初中语文美育探究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展现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从而创造美。

一、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教学中,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有人曾这样打比方:如果把墨香飘溢的语文教材比喻为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的话,教师应该是一名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跋涉攀登,流连忘返。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就是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的过程,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个规律。语文课本中美的词语,美的情感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探求美的切入点。首先语文教学要从字词中发现美。如教《望庐山瀑布》,赏析“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的美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用“疑”字的原因,体会到诗人把情景说得恍恍忽忽的,这种似假还真的写法反而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时惊叹这条瀑布的奇特。感到眼前的瀑布“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所以怀疑它是从九天之上落下来的银河。只有反复品味,才能理解“疑”的精当和美妙,从而发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语文教学还要从情感中发现美。当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领略《沁园春 长沙》对湘江秋色的热爱之情;《海燕》对海燕在大海上搏风击浪的赞美之情;《荷塘月色》中清幽寂静之夜出现的流水一般的月光,绰约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的喜爱之情……这样的情感在我们的眼前流淌能不产生美吗?

二、让学生感受美

语文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是在教师“点拨”、“诱导”下的一种审美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美的内容融合在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设计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对美的认知过程,凡是美,都会被学生吸引,并使学生感到无限的畅适愉悦,从而使学生在自学、理解、讨论中感悟到语文的内容是美的,事实上,语文学科中不乏有大量美学的内容,例鉴赏诗《天上的街市》,表明诗人的情感随诗的叙事抒情美渲泄出来。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美的内涵,就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激发学生追求语文美的真谛、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又有限,往往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引导学生入境很有必要。比较是感受美的基本手段,教学中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对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识别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真、善、美,培养学生鉴别美丑能力。

三、让学生创造美

由感悟美到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升华。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美的能力,关键是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情感和兴趣,这是审美创造的源泉和内动力。语文教学中激励学生创造美的途径很多,比如作文、口语交际等,用优美的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教师就应该在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指导,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写作上,首先,在抓好学生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的基础上,结合课内写作训练,向课外拓展延深。促使学生再现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并按照自己独特的情感逻辑、思维逻辑、价值观念进行重组融汇,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富有童真童趣的美好世界。学生在写作中能创造美,在口语方面同样能创造美。在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要注意根据新教材要求,让学生以审美的心理来对待口语训练。例如在口语活动中,要求学生一是语言美,二是仪态美,三是思辨美,就是内容的思想性和审美性。使学生在口语训练中能表达美的神韵和思想,获得美的熏陶和感受,也是一种美的创造。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美育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在语文教学和塑造人格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让语文散发出美的光辉,就应充分学习和理解语文美育的特点,根据初中学生特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感情,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的修养,进而创造出美的作品。

上一篇:绿叶档案 第22期 下一篇:应对语文教学“逆教”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