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感何处来

时间:2022-03-17 10:20:49

真正的个性写作,意味着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刻骨铭心的,至少是有所感悟有所体味的独特的体验。教会学生品读经典名篇,放眼自然,体察生活,用作文的思想去体验生活,用生活的思想去构思作文,让学生写出文质优美、感情至深的文章。这不但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也是学生作文获胜的法宝。如何让学生在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呢?

一、品读经典名篇,体验真情实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品读一些感人至深的文章或片段。朱自清的《背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还有诸葛亮的《出师表》,还有《七根火柴》还有……在教读这些课文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品读感人的片段,体验作者的真情,引起共鸣。让学生体验作者的真情实感,学生的感情细胞得以在情景中引发膨胀,情感的种子一旦在心里播下,日后就会被生活的一个个感人镜头催发,最后长成参天大树。

在课余时间,大力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在课室后面开辟阅读心得感悟的论坛“我的论坛我做主”。每期都有一个话题,如“我眼中的红楼人”,“三国英雄你最欣赏谁” 等等。学生可以随意的把自己的感悟写在小纸片上,贴在留言处,或跟别人的帖。每周组织学生选出一名优胜者和“人气王”,并贴在班级宣传栏的“坛主之星”上加以表彰。学生为了能让自己的观点得到众人的认同,到处搜集依据,看报,看杂志,为自己据理力争。这种无拘无束的说真话,表真情,谈看法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的热情,写作成了生活的需要。

二、体察生活,激发真情实感喷涌

如果说写作是棵大树,生活就是那大树的根;如果说写作是奔腾的江河,生活便是那源源不断的小溪,没有小溪的汇聚,哪来滔滔江水?

鲁迅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让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心灵去感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心中的写作欲望便逐渐萌动和强化,最后不可抑止,不吐不快。善于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察形索神,所谓形,即人、事、景、物的外在表现;神,即寓含于形之中的内在精神。也就是通过感知客观外在的形、态、声、色,主观上创造性地发现特点、规律,发现美。“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个动作、也许是一个微笑、也许是一句话语……常会拨动我们心灵情感的那根弦,让我们心动,让我们感动。

三、把好要点,抒发真情

有了真人真事,心里有了真情实感,用什么途径将它恰当的表达出来呢?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抒情要点,不同的感情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传达。

以泪传情,《背影》一文中作者三次看见父亲的背影三次落泪,此情此景泪是情景交融的产物。作者采用的抒情要点就是以泪传情,可谓感人至深。以细节传情,在行文过程中注重细节描写,透过细节描写表现作者的爱与恨、喜与哀。郑振铎在《猫》一文中很多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都表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以歌传情,我国是诗的国度,很多诗歌千百年来在流传;很多优秀的歌曲之所以传唱,是因为它们表达了人民的真挚情感,学生如果作文中恰当引用诗词或者歌词传情达意,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一个学生在《朋友一生一起走》的文章中结束语引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抒发了互慰共勉之情。以画面传情,这种方式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意味更深沉。此外还有以梦传情、以祝福传情、以结尾抒情议论传情等抒情方式。无论哪一种情,学生总能找到合适的途径,将心底真情流诸笔端。这样的作文自然能打动读者。

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丰富的感情,只要教师能让学生品读经典名篇,放眼自然,体察生活,他们心中的情感之弦一旦被拨动,就会凑出动听的乐章!

上一篇:有关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语文如何利用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