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口译教学利弊分析

时间:2022-09-18 11:48:29

多媒体口译教学利弊分析

摘 要: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步入高校外语教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利有弊。本文针对高校外语口译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利弊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优势在于,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大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教学方法个性化,便于因材施教;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其局限是翻页太快,学生思维与所展示内容难以保持同步;课堂重心容易偏移;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加剧思维的惰性。

关键词: 多媒体 口译教学 利弊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渐推广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开始步入高校外语教学的课堂,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注入了一股生机和活力,我国的外语教学也由此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下面我就多媒体手段在外语口译教学中运用的利弊问题进行探讨,目的是让多媒体手段能够真正有效地服务于外语口译教学,进一步提高口译教学水平。

1.利用多媒体进行口译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手段为口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视听译对话的交互环境,有利于整体优化外语口译课堂教学,因此,与传统的外语口译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口译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

1.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口译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讲,学生充当的是消极的听众,没有机会做出积极的反应,特别是对于某些重点、难点,因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某些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感和紧张感。教师则因班级学生过多而无法面面俱到,最终导致两极分化现象,对于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多媒体教学则不然,对于听力较差的学生,某些内容没有完全听懂,可以根据画面提示,逐步思考猜测,最终达到较好乃至完全理解的目的,有效地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紧张情绪。

再者,多媒体系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改传统教学中单调、被动的教学模式,将图、文、声、像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立体化与直观化,给人以动态感和形象感,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在视、听、思维的同时对于所学内容进行快速准确的解码和编码,从而加强对于源话语内容的逻辑关系及语义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可以有效避免同音异义词、同形异义词之间的混淆和误听现象,能够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多媒体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这是一种比较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的学习模式,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师生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进行和谐交流,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与交流的氛围,减少了学生的枯燥感和紧张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加大教学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课件是教师提前在课下制作完成的,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不必面面俱到地进行讲解,重点词句等在课件上均一目了然,省去了大量的板书时间,知识信息量相应地能够增加很多;教师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较慢,范围狭小,制约了信息量的增加与补充。而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则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除了提供课件制作所需的一切资源条件外,多媒体计算机还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储存器,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资料。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除了以特殊符号进行标示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信息连接的方式,使学生在观看课件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点击信息连接,进一步查找答案,丰富和充实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不但可增大信息量,而且可加深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游刃有余地采取多种形式合理组织并丰富课堂教学,例如,可以拨出少部分时间来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其余的大部分时间则让学生自主进行听说演练等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充当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充当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促进者,做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者,同时又是学生交际活动的监控者和参与者,[1](P8-9)充分凸显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是提高外语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

1.3使教学方法个性化,有利于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只能面向同一个群体,无法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然而,在多媒体外语语言实验室里,教师则可以同时操作程度不同的知识内容,为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层面的知识信息,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而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进度、目标进行自主调控,进行思考,采取分组练习、双人对话、小组讨论、独自翻译、进行填空、模拟训练和进行跟读即“影子训练”等形式开展多样、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但可以锻炼自己的听、说、读、译等方面的能力,而且随着实践过程中口译、阅读、会话等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自身内在的自信心和勇气等影响学习成绩的种种非智力因素也会随之得到一定的改善和提升。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呼叫”向教师主动提问,请求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效地发挥自身各自的优势,因人而异地进行操练,使教学方法个性化,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4为教师提供优越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授课内容制成电子教案或课件,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还可以根据教学中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对所做教案和课件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由于每次讲课进度、学生接受能力与理解程度等因素的差异,教师的教案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即便如此,由于做成电子教案和课件,至少大体上不用为相同的授课内容而屡屡准备讲义。教师可以将以往积累筛选过的材料通过计算机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查阅使用,可以摆脱繁琐重复的机械劳动,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有效地促进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进程,大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利用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口译教学意味着外语教学理念、思路和模式的更新与突破。多媒体教学无论是操作技术还是教学模式、思维方法等均向教师提出了更高、更难和更新的要求。可以说,多媒体口译教学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水平及其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认识与掌握的程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此话不只适用于戏剧表演技巧的训练与把握,对于运用多媒体实施外语教学的教师而言,同样如此。除了传统的授课技巧外,教师还需要收集、筛选大量的音频和视频资料,以及模拟现场资料,熟悉多媒体技术设备的使用、音质处理、画面设置和背景设定等音频资料的处理方法等,这一切需要花费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如果没有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以及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的深刻认识,是很难做到的。

2.多媒体口译教学的局限性

运用多媒体进行口译教学,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出现下列问题,这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注意避免的。

2.1翻页太快,学生思维与课件展示内容难以保持同步。

课件是教师在课外花费大量精力制作完成的,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教学时,一页一页很快就翻过去了,课堂讲解往往极易变成“结果教学”,而不是“过程教学”。对于某些理论原理及其理解过程,多媒体课件上不可能演示得那么详细具体,特别是对于重点和难点,教师往往以为课件上显示得一目了然,不必花费很多时间进行讲解,目的是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习时间。但是,殊不知,学生在听讲时,由于进度太快,信息量过大,对于教学内涵的理解只是走马观花,似乎样样皆知,但实质上都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囫囵吞枣,理解不够透彻和准确;再加上做笔记速度不够快,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往往显得非常紧张和吃力。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2.2课堂重心容易偏移。

新兴多媒体技术在功能上具有种类繁多、贴近实际等天然的优势,但如果过于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则最终很可能导致学生只沉溺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中,而不能专注于所学的知识内容,从而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在利用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师生的聚焦点很容易转移到五彩缤纷的屏幕画面上,产生买椟还珠之嫌,淡化教学的主要目的,误把手段作为目的。难怪古圣人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2]处理不当、本末倒置,则会造成教学效果的偏失,妨碍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永远都不过是手段,绝不可能成为教学目的本身。

2.3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挥。

智力测验专家韦克勒斯指出,非智力因素是智慧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虽然不能替代智力因素的各种基本能力,但对它们起着制约的作用。[3]在口译教学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重要手段,“学生的素质是口译教学中最具关键性的因素,无论语文能力、人格特质、认知能力、分析能力都与教学的成败息息相关”。[4](109-111)而远大的学习理想、浓厚的求知欲望、坚持不懈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性格特质等,这些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重要非智力因素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更不是依靠多媒体技术手段获得的。其关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人文关怀、人格魅力、情感辐射对于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述一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容易达到。然而,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由于空间有限,限制了师生之间动态的互动,使得师生之间不可能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那样按部就班、从容自如地不断进行交流与互动,很难将情感因素与知识信息水融、有机结合。因此,不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挥。

2.4加剧思维惰性。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于操作电脑操作,一切都以电脑为媒介,一切都在电脑上“敲”定。久而久之,人的动手书写习惯和最基本的书写等功能有被计算机取代的趋势。由于动手能力的逐渐萎缩,导致大脑皮层相应组织反应的迟缓,人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随之下降,从而加剧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大脑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另外,学生在便利的多媒体条件下学习,避免了以往查阅资料的辛苦,同时也一并失却了原先那种可贵的学习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缺少了一份对于知识信息的珍重和热情。眼前看似轻松,从长远来看,未必是好事。

总之,多媒体技术如同其他现代科技一样,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如何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外语教学,去弊存利,是摆在外语教师面前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玉昕.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师角色定位[J].科教文汇,2008,(2)上旬刊:8-9.

[2]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M].

[3]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4]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09-111.

基金项目:本文属河南大学2008―2010年教学改革项目“利用多媒体设备提高俄语口译教学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艺术本科生英语听力策略调查分析 下一篇:三年制师专英语专业英汉翻译教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