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如何作为更高效

时间:2022-09-18 11:46:24

高效课堂模式下教师如何作为更高效

众所周知,现在高效课堂模式推广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彰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而教师的主导地位似乎越来越被忽视和挑战,真是如此吗?我认为恰恰相反,越是高效课堂,越是需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越是需要教师的高效作为。

一、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1.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应有层次性、梯度性。问题设计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

这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3.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

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

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的问题给予表扬,而比较幼稚的问题不应讥笑、挖苦,以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5.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

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侧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学案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教师要批阅一部分“学案”,根据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

3.教师在教学中对“学案”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4.要求学生要根据“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记”的填写;课后注意“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三、“学案”使用的误区

“学案”作为课改的新产物,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的误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1.以教案定学案

教师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

2.学案就是练习题

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是,就在他们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

在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成绩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三中)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点滴 下一篇:换元法在椭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