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让课堂更有效

时间:2022-09-18 10:41:46

数学活动让课堂更有效

【摘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设情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它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必须经过亲身体验,单靠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活动因素,努力创设多种活动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思考、实践,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而让生活走向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 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事实,使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时,我以“配餐中心”要招聘服务员和配菜部经理的名义引导学生进行配菜活动,发现搭配方法. 首先出示星期一一荤两素的菜谱,让学生配菜;然后出示星期二两荤两素的菜谱,用一荤一素的方法配菜,引导学生有序的配菜,发现方法,最快搭配出来的同学被聘为“配餐中心”的服务员;同样的方式给星期三两荤三素的菜谱配菜,最先搭配出来的同学被聘为配菜部经理;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你发现了什么?随着学生的观察与发现,总结出了搭配的方法.

二、通过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 数学课上,必须加强操作活动,使学生人人动手,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地位. 我在教学“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选方格,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当小组交流测量的结果时,问题产生了:有的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4小格,有的说是33小格,还有的说是214小格……我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学生们思考后说:“是我们作为测量单位的方格的大小不一. ”“那怎么办?”“只要把测量的单位统一就行. ”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探究,自己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学的轻松、愉快,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的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既符合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又能促进课堂教学. 例如:我在教学“森林旅游”一课时,我就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人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当购物的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二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为了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我还设计了一系列的评分规则. 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兴趣十足,不仅培养了他们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追求完善、友好合作,还培养了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通过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让他们在集体合作中展示自己,创造个性. 例如:在教学“面积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说:“你们能用好的办法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吗?”学生们四人为一组展开了讨论,在合作学习中,他们相互启发,很快就探讨出了好多解决问题的办法:(1)在两个图形上摆上5角的硬币,摆的多的面积大,反之就小. (2)剪一剪,拼一拼.(3)在两个图形上以1厘米作单位画小方格,方格多的面积就大,反之就小. “哪种方法更合理,使用起来更方便些呢?”又是小组内的一番讨论,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最终选择了第三种方法. 小组集体合作的形式,促进了个人的思维在集体智慧上的发展.

五、通过创设想象情境,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想象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学习数学知识及创造性学习数学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就越有创见. 如在教学“游园”时,同学们都能根据题的意思列出正确的算式:240 + 410 + 200 + 190 + 560 + 200 = ? “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算出得数?”学生们经过积极的思考,有的想出了200 + 400 + 200 + 200 + 500 + 200 + 40 + 10 - 10 + 60 = 1800(米)的方法,有的想出了200 × 4 + 400 + 500 + 40 + 60 = 1800(米)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富有创造性,它解除了发展思维的一切自我束缚,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活动教学重在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得以充分释放,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迎丽.“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6).

[2]亚蝶.浅谈数学课堂有效教学[J].新课程(中),2011(04).

上一篇: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检验结果分析 下一篇:校园食品安全及其治理体系:一个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