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老年精神患者静脉输液中呼叫率的作用

时间:2022-08-04 12:21:51

品管圈在降低老年精神患者静脉输液中呼叫率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精神患者静脉输液呼叫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精神科老年病房患者静脉输液呼叫率"为活动主题,选取我院老年科患者分两组进行比较研究,记录活动数据及过程,总结分析静脉输液呼叫率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对比品管圈活动前后科室静脉输液呼叫率。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科室静脉输液呼叫率从21.9%降至10.7%,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变化(P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静脉输液;呼叫率

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医疗操作,同时也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但输液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影响因素,尤其以老年患者为多,再加上精神科患者的特殊原因使得输液中呼叫率很高,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的治疗而且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品管圈目前在全国各大医院均有推广,效果显著。它是指在相同工作场所,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本着圈员自愿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通过团队力量,持续性的从事各种事物的完善活动[1]。品管圈活动在我院老年病房开展"降低静脉输液呼叫率"活动中,经过四个月的运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1日~11月30日老年科住院患者68例,男性30例。女性38例,依据是否进行品管圈活动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对照31例分别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由责任心强,有上进心的不同层级的12名护士自愿组成,由护士长任指导员,通过投票法选出圈长、记录员,确定了圈名为"爱心呼叫"圈、设计圈徽寓意爱心协力。

1.2.2确定主题 圈员通过脑力激荡法提出科室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重要性,急需解决的迫切性,最后将"降低降低老年精神病房静脉输液呼叫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3现状调查及设定目标 由圈员每天负责数字收集,对650组静脉输液的呼叫次数进行观察并记录,调查结果显示,呼叫次数为170次。现将目标设定为:降低静脉输液呼叫率,使其下降50%。

1.2.4解析 圈员从巡视不到位、患者不合作、输液时间过长、胶布脱落、患者自己拔针、不舒适、人员不够、患者上厕所无人照应、未等输液完毕九大要因行分析,制作鱼骨图,见图1。通过讨论找出导致静脉输液叫率高的因素,见图1。

1.2.4.1巡视不到位 ①责任心不强;②开医嘱时间不统一(临时输液医嘱过高);③输液太多;④观察不仔细;⑤无奖惩机制。

1.2.4.2患者不合作 ①精神症状原因;②沟通章碍;③不适;④输液时间过长。

1.2.4.3输液时间过长,患者病情需要。

1.2.4.4胶布脱落 ①夏天出汗;②改变;③固定不牢。

1.2.4.5患者自己拔针 ①精神症状;②输液时间过长;③上厕所时自己拔针;④不愿打针;⑤输液未结束,患者担心无人拔针;⑥感觉输液不适。

1.2.4.6不舒适 ①输液时间过长;②护工未及时更换。

1.2.4.7人员不够,工作人员协作精神不够。

1.2.4.8患者上厕所无人照应 ①患者未及时上厕所;②患者不愿意上厕所。

1.2.4.9未等输液完毕 ①宣教不到位;②沟通不够。

1.2.5制定对策与实施

1.2.5.1加强工作责任心及协作精神,加强巡视,仔细观察患者。

1.2.5.2控制精神症状 ①安扶患者情绪;②告知患者病情及用药;③督促治疗及服药。

1.2.5.3告知患者输液目的及注意事项,舒缓紧张情绪。

1.2.5.4保持舒适 ①调整,做好解释工作;②加强观察及心理安慰。

1.2.5.5加强胶布固定 ①选用优质材料,加固胶布粘贴;②保持室温26~28℃;③协助翻身。

1.2.5.6输液架高度适宜。

1.2.5.7协助病人料理日常事物 ①协助病人上厕所;②协助更衣;③协助检查;④督促进食,必要时喂食。

1.2.5.8提高操作技能。

1.2.5.9健康宣教到位 ①学习沟通技巧;②加强沟通交流;③加强业务学习。

1.2.5.10奖罚分明。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之间比较用Mann Whitney U检验(非参数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品管圈活动自启动以来共收集数据650组,分析后发现活动效果显著,科室静脉输液呼叫率由原来的170次降低到现在的86次,呼叫率由原来的26.15%下降至13.23%,比较两组数据发现,进行品管圈活动与为进行的对照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观念及思想上的变化,参与人员由被动转向主动工作,激励了工作人员管理的意识,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为圈员创造了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同时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学习,使专业知识和品管手法运用得到提升,个人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2]。品管圈活动促进了科室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活动的核心是强调让成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3]。我院科室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老年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发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集思广益,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分析发现科室静脉输液呼叫率由原来的170次降低到现在的86次,呼叫率由原来的26.15%下降至13.23%。由此可见,通过品管圈活动应用PDCA循环进行实施,大大减少了呼叫次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品管圈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方法,而是立足于平时工作改进,是由小及大、由少至多、由局部到整体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核心是"自发组织"[4]。品管圈是持续改进的一种手段,通过全过程的关注,不断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做出更更好的标准,使管理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下运行[5]。因此,可以在病区工作中大力开展品管圈活动,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了团队精神,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真正实现了持续改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琼芳,黄英,蒋海英,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12(21):2189-2190.

[2]郑雪梅,常芸,张倩品.管圈活动降低心内科病房呼叫铃发生次数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6):494-495.

[3]王建意.品管圈活动对癌性疼痛患者居家口服阿片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4):4269-4271.

[4]许晨耘,符林秋,陈克妮,等.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医院品管圈活动[J].护理学杂志,2013,28(13):4-6.

[5]刘光娣,陈军军,田永明.品管圈管理在提高ICU 护士抬高床头依从性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1):3814-3815.

上一篇:网络犯罪的嬗变与刑法立法完善 下一篇: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检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