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及驱动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18 05:23:53

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及驱动因素分析

摘要:日本是亚洲文化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国内外关于文化产业介绍和研究的文章和资料也在明显增加,但系统研究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及驱动因素的内容却不多。本文在以往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日本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促进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 发展历程 发展效果 驱动因素

日本是亚洲文化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在全球各国播放的超过60%的动漫作品都来自日本,在西欧更是达到80%,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调查,目前,日本文化产业出口额达7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0亿元,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国民总产值增长速度。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国内外关于文化产业介绍和研究的文章和资料也在明显增加,但其中系统研究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驱动因素的内容却不多。本文在以往理论研究基础上,基于日本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一、理论研究概述

学界对日本文化产业的研究,多侧重对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和发展特点的研究,系统研究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发展效果和驱动因素的不多。例如:唐任伍、赵莉(2004)从文化艺术业、信息传播、体育与健身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概况,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其政策优势;根据中村伊知哉(2006)的研究,日本学界将国际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分为三类,分别以美国、法国和韩国为代表,而日本的发展模式属于中间型,在领域选择和政策方向上尚不够明确;张胜冰等(2006)主要论述了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以其内容产业的特点为典型进行分析和探讨;韩骏伟、胡晓明(2009)则着重从日本的政策支持、法律保障等制度层面解读日本的文化产业,强调了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在促进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以上研究,多侧重对日本文化产业现状、特点及发展政策的研究,鲜有涉及对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及驱动因素的分析。日本作为文化产业强国,深入、系统地研究其发展及驱动因素,不仅可以填补对日本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空白,具有理论创新价值,而且对大力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现代日本的发展战略,依循着“军事立国―经济立国―文化立国”的沿革脉络。目前,正处于 “文化立国”战略阶段,明确文化及知识产权在产业振兴中位置,以文化和创意为关键词,改造产业结构、推动都市再生。日本的文化产业又称为内容产业,从最初的萌芽阶段,经历了过渡、成熟和再发展,伴随着经济增长形成了持续的发展动力,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周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日本文化产业进入再发展阶段。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增长周期,日本文化产业在经历成熟期后,不是落入衰退期,而是迎来了新的战略提升,形成了再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日本文化产业进入再发展阶段。在数字技术和全球网络的推动下,日本兴起了电脑热、手机热和信息技术热,移动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内容产业进入数字化时代。90年代后期,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开始考虑新的经济增长途径,在继续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同时,把战略重点转向扶持、振兴文化产业,1996年7月,日本文化厅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正式确立“文化立国”战略,通过知识产权内容产品的创造,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升国家形象,打造国家软实力。日本文化产业凭借其强力的发展支持了新经济的复苏。

近年来,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健康、平衡、快速的发展势头,2010年日本内容产业的产值约为中国的两倍,约为韩国的四倍。即便在2003年至2007年日本经济的低迷期,2009年全球经济的低迷期,日本文化产业仍然保持着稳定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日本文化产业即内容产业主要是指电影、广播、音乐、书籍、艺术、动漫、游戏等与文化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产业。近年来,日本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即便在其经济低迷时期也表现出稳定增长态势,从2003年至2007年日本文化产业的影片、音乐、游戏、书刊报纸等的总收入情况,分别为132190亿日元、13525亿日元、138320亿日元、13818亿日元,在平稳中保持稳定增长。2004年-2007年的年增长率则分别为2.30%、2.30%、0.30%、0.30%,虽然2006年之后年增长率幅度变小,但仍然保持增长势头。

(二)产值位居世界前列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各主要国家文化产业产值情况,如表1所示,美国雄踞榜首,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日本文化产业中各主要产业的产值情况为:电影产业达11061百万美元,广播产业为25834百万美元,音乐产业约5658百万美元,游戏产业为7366百万美元,总计为49919百元美元。而中国文化产业中各产业产值情况及相对于日本同类的比值分别为:电影产业约1206百万美元,为日本同类产值的10.9%;广播产业约13062百万美元,为日本同类产值的50.6%;音乐产业约153百万美元,为日本同类产值的2.7%;游戏产业为4520百万美元,为日本同类产值的61.4%。虽然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相对于同属亚洲国家的日本,仍有不小的差距。

表1 2009年主要国家文化产业的产值情况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2011年三菱UFJ调查与指导,《日本促进内容产业的海外进展的基础调查》;统计方法:宽口径统计。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软实力的提升,并非特指一种产业的成长,而是更侧重软实力对产业整体的海外发展与吸引海外顾客的推动作用。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时尚、创意、设计、食文化、动漫文化等将日本生活模式的魅力渗透在方方面面,加深消费者对日本的良好印象,由此带动了家电、汽车、日用品、化妆品等所有消费产品的外需。

三、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

日本文化产业的成绩有目共睹,中日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差距也是客观存在,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学习日本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必须探寻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因和动力。所谓驱动因素是指影响组织和系统向着某个既定目标靠拢的力量因素,本文认为日本文化产业的驱动因素主要包含了引导其发展的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市场因素、科技人才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

(一)政治法律因素

日本特别重视通过制定政策、法律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内容产业的发展,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一是基础面,政策法律中的基本措施,旨在夯实内容产业发展的基础;二是发展面,政策法律中振兴内容产业的必要措施,旨在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日本文化产业及其发展战略是国家知识财产战略有机的内在组成部分,日本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际战略,是基于对知识财产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战略性地位的自觉认识。不管人们对文化产业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但是,对知识产权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却是一致的。日本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律,很好地平衡了基础与发展间的关系,基础与发展并重,并使之相互促进,富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2002年以来看,日本文化产业政策、法律沿革如表2所示。

表2 2002-2011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及战略沿革

(二)经济市场因素

近年来,日本经济的发展,为日本文化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另外,在日本文化产业国内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日本经济产业省对各潜在市场的规模和竞争优势进行细分,分析了日本在各个国家(地区)具有的潜力,重点部署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各个国家(地区)的市场开拓,这也是成就日本文化产业的重要因素。第一,在时尚方面,主要开拓中国市场;在媒体创意方面,主要开拓西欧及美国市场;在食文化方面,主要开拓西欧、韩国和美国市场。再者,日本对文化产业实行科学的融资体系,除了增加政府预算,还结合民间的力量,设立“艺术文化振兴基金”,资助各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科技人才因素

日本内容产业积极运用先进科技,数字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率。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内容产业在数字技术和全球网络的推动下,较早地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源泉在于人才的独创性和创新力,而优秀的创造者是从扎实的培育和高度竞争及异文化交流中诞生的,日本政府对此一直积极支持。一是,建立日本海外留学和研修制度;二是,打造接受海外高级人才的环境;三是,注重国内创意人才的培养,例如,日本2011年启动的COOL JAPAN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国内相关产业人才的战略计划,并在2011年拨出预算11.5亿日元用于培养人才。

(四)社会人文因素

首先,日本文化产业特别是动漫产业作品本身的娱乐性和故事性,饱含民族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如日本漫画之父手冢治虫将多样的故事引入漫画,把朴实真诚的情感融入动漫作品,这种动漫文化使得日本的动漫作品达到老少皆宜的市场效果。其次,日本政府积极在海外普及日语,推广日本文化,也为其作品的市场渗透奠定了文化基础。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2006年的调查显示,世界各国学习日语的人数:韩国在91万以上,中国在66万以上,澳大利亚在36万以上,美国在11万以上。日语在中国,是仅次于英语,人气排名第二的外语。日本政府还积极在推广日语的同时,还积极宣传日本文化,例如,2010年日本接受了印度政府的邀请,支援印度设立设计奖,那么印度当地设定优秀设计奖的过程中,自然会渗透日本文化标准。

参考文献:

[1]沈强.日韩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2010.12

[2]日本财团法人数字内容产业协会.日中韩内容市场统计数据.[M].2012

[3]山口广文.内容产业振兴的政策动向与课题.[J].2008(5)

[4]贾旭东.日本文化产业促进法研究.[R].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9

[5]日本财团法人数字内容产业协会.数字内容产业白皮书.[M].2011

[6]日本经济产业省.・力部告.[M].2010.6

作者简介:孔德壮,男,山东巨野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方向:日语语言。

上一篇:税收征管改革的国际借鉴 下一篇:奥特莱斯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