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思政教育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探讨

时间:2022-09-18 04:44:41

加强高校思政教育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犯罪次数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涉及到的犯罪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而导致大学生出现犯罪现象的原因逐渐地呈现出智能化、规律化、多元化以及团伙化的趋势,大学生的犯罪已经变成我国教育事业以及社会方面都无法逃避的重大问题。因此,文章将大学生的犯罪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以及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高校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对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 高校思政教育 预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234-01

大学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同时也是祖国和民族的发展希望。然而,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的犯罪情况出现次数越来越多,并且到目前为止,大学生的犯罪情况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还在不断增长。成为大学生的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学子,但是最终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对于这些还需要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犯罪进行有效防范。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及原因

(一)大学生的犯罪特点

1.多样化。该项特点主要是犯罪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大学生的犯罪已经覆盖了我国宪法中,刑法内容的大多数类罪以及种罪,从犯罪的种类来看,大学生的犯罪绝大多数是以伤害型以及财产型的为主。而在近几年,大学生所参与的犯罪活动种类正在逐渐的增多,并且有明显的增长趋势,例如,走私、贩毒、组织等。

2.宽泛化。目前,我国大学生犯罪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各类的大学生都出现在这个范围当中,大学生的犯罪逐渐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犯罪情况的发生正在日益增多。从学历角度来看,犯罪的学生学历包括了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多个层次大学生;从性别方面来看,男性大学生的犯罪占了绝大多数,而女性大学生的犯罪也在不断增加;从专业角度来看,犯罪的主体已经绵延到我国诸多高校所有的专业学生,其中还包括了法律学专业的学生。[1]

3.团伙化和智能化。近些年,大学生犯罪绝大多数都是以团伙的形式进行犯罪,其中所勾结的犯罪团伙绝大多数都为校外人。目前,当代的大学生在犯罪的过程中,采用的犯罪手段要比一般的犯罪手段更加具有技术性、智能性和高危害性,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网络技术进行犯罪已经成为大学生犯罪的主要手段。

(二)大学生的犯罪原因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总结起来有四个方面:第一,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会出现犯罪现象,这和他们自身所存在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以及道德修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有心理障碍、缺失道德责任意识以及错误的价值观,都会造成大学生犯罪情况的发生;第二,家庭因素。家庭的教育和学生犯罪之间有着直接性的关联,一般情况下,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结构都会让大学生出现犯罪的情况;第三,学校教育因素。大学生在外主要生活的场所就是大学,里面的教育情况对大学生是否出现犯罪有着直接的关联,高校中德育实效性太低、法制教育滞后以及缺失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等,同样会造成大学生出现犯罪的现象;第四,社会环境因素。在该方面,市场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是否犯罪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加强思政教育预防大学生犯罪方式

(一)加强道德法律的思政观念教育

思政教育课程内容中,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两项教学内容。首先,学校需要建立起一种依法治校的理念,将人文精神融入其中;其次,是建立起一个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机制,将礼仪制度进行完善的表达;第三,是需要对大学生的管理程序进行严格的规范化和完善化,对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提供合理的保障。

(二)加强心理健康的思政观念教育

大学生的人格健全体现在身体健康成长,社会化的程度提高以及完善的心理发展三个方面。在当今社会中,良好的心理是必要的条件,因此,相关方面需要加强教育:第一,积极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心理教育教学活动,其中又包括了对大学生在情绪上的控制,对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注意以及引导大学生在性和恋爱方面的正确处理问题关注度;第二,建立起较为健全的心理相关辅导以及咨询的机构;第三,将心理方面涉及到的相关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且与多方进行协同,对大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进行共同关注。[2]

(三)加强人文精神的思政观念教育

人文教育关注的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在大学的思政课内容中,要加大对人文精神上的教育,人文精神对于人性以及人主体的地位和价值尊严都有着高扬的精神和高度的关注。因此,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渗入其中,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知识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塑造出一个真善美的心灵,从本质上杜绝了犯罪思想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三、结束语

通过加强对大学思政教育的方法来预防大学生的犯罪情况,这只是有效预防的一个方面,想要更好地对大学生的犯罪情况进行预防,还需要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三者之间共同的努力,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历.关注“90后”大学生新特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01):158-159.

[2]傅坤,汪东明.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12):133-134.

上一篇:浅谈任务型语言教学及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下一篇:浅谈新时期中职青年教师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