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型语言教学及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时间:2022-06-30 05:23:57

浅谈任务型语言教学及其优越性和局限性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于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分析了它与传统语言教学的不同,并进一步阐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传统教学 优越性 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225-02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在西方的语言教育学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其中尤为著名的当属Prabhu、Long、Nunan、Willis及Skehan。

英籍印度语言学家Prabhu最早进行了任务型教学实践,并于1983年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这一概念。在他看来,任务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思考行为进行调控的一种活动,他还进一步指出:学生如何更为有效的学习,其关键在于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的任务上而非语言本身。Long认为,任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事情,其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Long更为全面的解释了任务的定义的是Nunan,他认为任务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中所做的事情,包括了现实世界的任务和教学上的任务两种形式。因此,Long对任务的定义只是现实世界的任务,而教学上的任务则是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即在课堂上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使用、输出或者互动的一项活动,其重点在于语言的意义,而非语言操练的形式。Willis指出,任务是学生真实的使用语言并希望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她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的老师先呈现某一教学项目,接着让学生练习,最后让学生用目的语对该语言项目进行表述的PP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的步骤,而把任务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前任务(Pre-task)阶段、任务环(Task cycle)阶段和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阶段。在前任务阶段,老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先呈现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知识和技能。任务环阶段是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它可以是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任务结束后向全体同学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汇报,期间老师所起的作用是对整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调节,却并不直接进行指导,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语言聚焦阶段是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在这一阶段,老师应在学生分析语言材料特点的基础上,引出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练习新的单词、短语和句子,以此督促学生将学到的技能转化成语言交际中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著名学者Skehan在总结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几点:1.任务的可实施性,即任务必须具有现实生活中的可能性,不是虚假的“交际”;2.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不计较学生采取哪种方式,重点应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3.任务完成后的评估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综上所述,虽然业界对于任务有各种不同的定义,但却也有一个共同点,即任务型教学所关注的是学习者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旨在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多种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型教学在西方已经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它的形成和发展壮大与其历史、文化、地域和风土人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这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法在21世纪之后引入到国内,并逐步渗透到各级英语教学课堂中来,但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夏纪梅(2001)、袁昌寰(2002)、岳守国(2002)、覃桂修(2004)、丰玉芳(2004)、张栩银(2008)等结合教材,主要探讨了任务的界定、类型、设计原则以及就任务型教学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可行性及所面临的一些困境。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与传统语言教学的区别

任务型语言教学与传统语言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1.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从一开始就呈现任务,学生可以在任务的驱动下自由选择和控制话题,这一理念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担任辅助者的职能。与之相反,在传统的语言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按照老师的安排参与学习活动,因而缺乏主观能动性,是老师控制了整个课堂的进展;2.任务型语言教学提倡的是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以意义为中心,调动各种语言资源进行意义的建构,其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记录、重复或是模仿他人的有意义的观点和行为。而在传统语言教学中,老师只是把某些学生的正确观点作为典范来进行重复;3.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会提供一些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独立或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这些话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而传统教学中,老师对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问题提问学生,学生的回答必须符合设定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无助于老师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4.任务型语言教学中,老师会对学生正确或者错误的观点和行为逐一进行反馈,以期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而在传统型语言教学中,老师只对学生正确的观点或行为进行反馈,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对课堂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这显然不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课堂效率也就大不相同。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当今语言界和教育界所推崇的一种旨在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其核心是要模拟人们在学校或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并且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优势在于:1.在课内学习环境方面,任务型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学生由传统课堂中的以老师为主体,以老师的教授为重点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语言水平;2.在课内语言环境方面,任务型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语言的运用机会,也就是说学生由过去消极参与课堂交际活动,不愿意参与到任务中去转变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积极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由传统模式下的知识的灌输者一跃而成为教学中的选择者、计划者、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3.在校内学习环境方面,任务型教学为师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提供了条件,因为在任务型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肯定比传统教学法中多,这样老师就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尽快帮助他们解决问题;4.在校外学习条件方面,任务型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大量增加接触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在任务型教学中,老师布置的任务往往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学生对这些任务非常的感兴趣,所以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决心,即使是在课外,只要是在学习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可以获得的一切信息并加以整理,以此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当然,任务型语言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够充分发挥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优势。其局限性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任务型教学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认识过于偏激,它不直接把语言规则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教学以期引起学生对目的语系统的注意,并且把任务的完成和概括留给学生自己完成;2.任务选择的随意性,任务的选择和设计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往往受到了很多教育教学条件的限制,通常情况下,任务的选择必须考虑三大原则,即真实性、新颖性和阶梯性,也就是任务的情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任务必须新颖,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以及老师必须把握好所布置任务的难易程度;3.适用范围的局限性,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根植于西方土壤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经验在国外已经有了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的教学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我们需要结合中国的教学经验,制订出符合本国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4.从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评估的依据是看任务是否完成,不单独进行专项测试,所以难以推广,这种评估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三、总结

据统计,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40%的学科课程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或者类似的方式组织教学,而其效果也极其显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世界上不存在绝对正确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包治百病。所以,我们在借鉴任务型教学这种国外优秀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探索适合本地区本校的语言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袁昌寰.任务型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2]张栩银.任务型语言教学在高职高专英语精读教学课中的应用[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

[3]曾泽怀.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大家,2010(3).

上一篇:拉美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 下一篇:加强高校思政教育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