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兴趣源于实践活动

时间:2022-09-18 01:42:56

数学兴趣源于实践活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就要从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起点出发,用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小学三年级(下)数学教材(西师版)《对称》这部分内容时,我把《对称》设计成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对称属于空间与几何图形,学生还没有建立空间概念,只有在操作实践中才能正确地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等概念,同时更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其在实践活动中产生数学兴趣。

一、感知生活中的对称,激发学习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对称现象时,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说明发现了什么?正如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莉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观察主题图看到两棵树、秋千、乒乓台、椅子、文化长廊等实物,通过讨论、交流,初步了解对称图形,同时明白对称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然后交流、认识具体的单个对称图形具有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教室、校园、自然界中的对称现象。首先从研究我们人体开始,如:眼睛、鼻子、耳朵、手、脚等等,接着研究教室里的黑板、门窗,校园里的树叶、小鸟、花台、水池,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植物的各种叶片,生活中的衣裤鞋袜等等。通过观察、了解、交流,知道了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对称现象。“如果不对称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讨论得非常激烈:眼睛如果不对称就成了怪人,小鸟如果不对称就飞不起来,飞机不对称不能起飞,我们挑东西不对称就很吃力……因此,对称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老师布置学生下课后在校园里找找对称图形,如:叶片,花,房子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剪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兴趣

在学生充分观察、认识了对称图形,感知了对称美以后,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孩子们想制作对称图形。这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我让学生先折一折长方形纸,体会对称,再选择喜欢的图案在对称纸的一面上画一画,沿着画在纸上的图案剪一剪,最后将图案展开就成了你喜欢的对称图形。看着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介绍它们各自的名字:折一折的折痕,可以用笔画成虚线,这条虚线有个名字叫对称轴,大家再把刚才剪的对称图形沿着虚线对折发现了什么?对折后虚线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像这些对折后虚线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又叫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是新概念,不容易记住,于是我让孩子们把自己创作的轴对称图形拿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再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让他们认识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抽象的概念在学生的操作中被理解了,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同学们欣赏,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同时,这样的操作也实现了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由枯燥向有趣、由单一向丰富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播放轴对称图形,深化学习兴趣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农村孩子见识少,很少外出,为了拓宽孩子的视野,我还在网上下载了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片,让孩子们欣赏对称图形,体验对称美。如:有关对称与建筑,配上书上的图案,他们认识了北京天安门、故宫、四合院、重庆人民大礼堂、沈阳北陵、上海东方明珠、河北赵州桥等等伟大的建筑,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也欣赏了印度班加拉齐、法国巴黎圣母院、法国埃菲尔铁塔、英国伦敦桥,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还有各式各样的轿车、轮船、军舰、飞机,各式各样的窗花、剪纸等等,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唤醒了他们探求知识的渴望,深化了学习兴趣,播下了将来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理想种子。

四、创造对称图形,延伸学习兴趣

为了留住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我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孩子们自己制作轴对称图形数学小报,创造美的对称图形。数学小报要求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整个版面必须是轴对称图形,而且里面的每个图也必须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制作数学小报用到的轴对称图形,可以画、可以剪、可以贴(在废旧书上或报纸上剪现成的图片)。学生通过做一做、折一折、拼一拼、量一量、剪一剪等具体操作活动,办数学小报。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既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用实践活动的形式教学《对称》,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了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数学兴趣源于实践活动。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石门小学校)

上一篇: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下一篇:解开桎梏,给大脑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