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博物馆公共休闲服务合作初探

时间:2022-09-17 09:08:38

图书馆与博物馆公共休闲服务合作初探

摘 要:图书馆与博物馆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休闲时代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休闲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作为社会公众休闲服务体系一部分的图书馆和博物馆,需要寻求新的立足点,实现资源和服务的最优化组合、在数字化、休闲环境改造等方面“跨馆际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精细化的服务以吸引用户。

关键词:图书馆 博物馆 休闲时代 公共休闲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4-0048-04博物馆在结构与服务民众的功能上,与图书馆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例如典藏、展览、资料索引以及为社区民众提供一个研究、休闲的公共场所。然而,二十一世纪科技的突破,引领了电子技术的飞跃,博物馆、图书馆与社会大众所产生的互动,经由网络的普及与数字化典藏的兴起,使得许多研究在信息的获取与收集上,只消拥有一台电脑,即可在家中进行。科技的发达,生产力水平、社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以旅游业、娱乐、休闲农林牧渔业为代表的休闲经济迅猛发展,而作为社会公众文化休闲服务体系一部分的图书馆、博物馆,却常面临被忽视的尴尬,其用户及访问数量减少的报道频繁见诸报端。在e化趋势和休闲时代的浪潮下,博物馆和图书馆如何结合人文与科技,寻找新的立足点;如何理清并凸显其本身功能的特殊性,进一步突破现状,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跨馆际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精细化的服务以吸引用户,都值得深思。

1 休闲时代概述

1.1 休闲时代的界定

休闲时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进入3000-5000美元阶段以后,而在居民生活方式、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相继形成休闲化特点的一个发展时期[1]。未来预测学家格雷厄姆T.T.莫利托指出:到2015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2]。发达国家已率先开展了休闲理论的研究与休闲实践的开拓,为“休闲比工作更重要”的未来社会做准备。

1.2 休闲时代的特征

(1)休闲生活常态化。居民从事休闲娱乐活动已经成为与工作、睡觉和从事家务等必要的社会活动同等重要的第四种生活状态;

(2)休闲消费脱物化。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食品消费在人的全部消费中的比重会下降,而对以精神产品为主导的非物质消费的产品需求迅速攀升;

(3)城市功能休闲化。一是经济功能休闲化,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休闲产业体系,二是公共服务功能凸显休闲内涵;

(4)生活泛娱乐化。一是指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二是娱乐因素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广地渗透到诸如购物、餐饮及其他各种日常活动中去;三是休闲和工作向着互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四是指城市群内部同城化现象日益凸显;

(5)休闲方式虚拟化和极限化。休闲方式虚拟化是指休闲娱乐方式由传统的具象化转向网络的虚拟化;休闲方式极限化是指人们在休闲活动中越来越倾向于在生理和心理上尝试体验极限活动带来的一种惊险刺激的感受[3]。

1.3 休闲效应

休闲具有双刃性,积极健康的休闲具有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激发才能和创造力、体现人的价值等良;而无节制地进行某些休闲活动则会破坏生态、使人堕落。现今社会,商业化已经越来越多地侵蚀着我们工作以外的活动,人们越来越沉迷于物质的消费,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问题出现,如过度工作和时间匮乏,这些都影响了休闲和家庭生活。因此,休闲活动需要政府和文化机构的积极引导,倡导健康、向上、轻松、从容的绿色休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休闲消费文明化,而图书馆与博物馆在引领健康休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4 图书馆与博物馆对休闲的重要意义

以实体形式存在的文物资源和带有浓郁人文关怀的室内环境是博物馆作为休闲场所的物质保证;另外,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参观博物馆只是诸如旅游观影等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博物馆具有本质上的文化休闲性。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以及人文主义关怀理念社会地位的提升,图书馆的休闲娱乐功能为图书馆学界重视。图书馆与博物馆通过多种形式的展览、营造高质量、生态化的阅读环境、设置多功能的休闲场所、开展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提升休闲经济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力,丰富社会公共休闲服务体系,提高休闲生活质量,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贡献。

2 图书馆与博物馆公共休闲服务合作的基础

图书馆与博物馆在为教育、学术研究、产品研发服务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然而是隐蔽的、潜移默化的,而休闲服务则是明显的、立竿见影的,打造优质的休闲服务会引来更多的社会关注,进而促进其他功能的发展。毋庸置疑,图书馆与博物馆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

2.1 图书馆与博物馆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

无论东方或西方,博物馆的设立均较晚于图书馆,但自此之后,博物馆与图书馆经常形影相照,相互倚立,使得博物馆中有图书馆,图书馆中有博物馆,如举世闻名的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设于同一机构达二百四十余年;亚历山大图书馆不仅是图书馆,更是一个博物馆、艺术馆和综合科研机构;美国总统图书馆既是图书馆,又是一个档案馆和纪念博物馆。

2.2 图书馆与博物馆的性质功能相似

二十世纪末以来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功能、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运作,越来越相似。虽然博物馆的传统是以“物”的收集保存、展示、研究为主,而图书馆是以“书”的典藏、阅览为主要业务,但在分类编目、非书资料方面的处理概念与作业流程,以及为用户提供教育、推广、服务、沟通、信息方面却颇为接近。尤其对馆藏普遍进行数字化处理后,无论是资料库的建设或元数据库的核心结构、规格与系统等等,几乎趋于一致。到了二十一世纪,馆藏资源数字化的结果,使两者的属性同质化,特别是专门学术研究之博物馆、大学、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与虚拟的博物馆相互连接或交换分享资源,“跨馆际合作”成为可能。以保存文化遗产为例,2008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MIS)开始联手保护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中数百万处于危险状态的物品[3]。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常态化研究 下一篇:面向读者需求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