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2-09-17 07:03:46

多媒体与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意识到多媒体过多地、随意地运用,以及无多媒体课件不成课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今天,在我们追求语文课堂真实、朴实、扎实的时候,如何合理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是我们面前亟待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既不是一味依赖课堂上形式繁多的展示和操作,也不是多多益善的堆砌,而是在我们精心的设计下,运用多媒体课件参与教学,让学生能有效地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中提高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和语文综合能力。

一、把握多媒体课件呈现的时机

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强,极大的增强教学效果。善于把握多媒体课件呈现的时机,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1.激发学习兴趣时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当板书完课题后,教师提出问题:“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到底是怎样的?你想不想看一看呢?”此时,学生们情绪处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体情景的状态,适时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等特写镜头,带领学生进入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桂林山水之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后面课文中词句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也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形象。这样的情景设计,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饱满的学习动机,有效强化了学习效果。

2.突破重点、难点时

例如:《詹天佑》一课, “人字形”铁路的设计是最能表现詹天佑杰出才能的一个片断。但“这条线路相比平常线路的优势以及火车是怎样在 “人字形”线路上行驶的?”这些教学中的难点,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以及版画的讲解都很难突破。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有效地将此难点化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现青龙桥陡峭的坡势,让学生了解此处的地形特点,然后演示出“人字形”的线路,一列火车在人字形线路的行驶过程,用直观演示,动静结合的效果,无须教师任何的讲解,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从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才将教师由讲解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3.陶冶情感时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文第三段揭露了英法联军的罪行。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在教学时,教师首先播放圆明园胜景时的视频,引导学生产生自豪之情。陡然一转,通过大屏幕放映《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直观、鲜明的图像对比,生动精炼的语言,具体再现了当年那残酷的一幕。学生亲眼目睹了侵略军的强盗行径,亲耳听到了那一声声愤怒地谴责,愤怒之情油然而生。教师成功地运用了视频手段,使学生的自豪之情转化为愤怒之情,不动声色地完成了学生情感的转折,使学生的爱国情绪达到高潮。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情感共鸣,才能真正读懂课文,陶冶情操。

4.课外拓展时

计算机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学习《海底世界》,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海底的真实资料,既能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又能丰富小学生关于海洋的知识。

这些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能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把握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度

信息技术的参与,使得很多的教学环节变得轻松、高效,于是,多媒体技术广泛地触及教学的各个层面,各种环节。教师的示范板书被电脑动画代替,学生手中的课文被搬上了电脑屏幕,优美的语言文字被转化成直观画面让学生欣赏……多媒体乃至网络课件充斥课堂的现象,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浮躁、奢华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运用多媒体手段的度呢?教师必须以教学实效为准,一是画面力求简洁明了,单幅画面信息容量不宜过大,画面的数量不易过多。因为纷繁的色彩和过多的信息会影响学生注意的广度,变换不停的画面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较差,把握不好,会使他们失去对文字的关注。二是在缩短抽象文字与形象生活画面的同时注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多媒体课件虽然可以更直接、更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但容易培养学生的思维惰性,定格学生的思维,有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三、结合教学实际,避免喧宾夺主

当今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教学是否做到了扎实有效的语言积累、语感训练,是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不能回避这个现实,要根据客观的条件,根据课文的实情,合情合理地在语文教学中加以运用,切不可喧宾夺主。

前几天听课时,一位名师教学《游子吟》,整堂课引导学生想像孟郊母亲对儿子的深情。课件中并没有截取文中的图画,只是出示了这首诗的全文。然而就是这样一幅幻灯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想像描述了各种艰苦环境下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在学生描述的感人场景中,课堂里响起了学生们的低声抽噎,许多听课教师也潸然泪下。评课时,在座老师针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提出质疑,授课教师解释倘若先让学生欣赏文中所配的插图,就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想像空间,学生的描述就不可能像这堂课所呈现的那样精彩。听了那位教师的话,我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有了新的想法。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不在多,而在精。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适量,更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前提。

总之,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是现实需求,更是未来取向。它需要我们的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实践素养,充分地认识,及时地掌握,合理地运用,更好地为语文教学实践服务。

上一篇:学生参与化学课堂教学初探 下一篇:冷却系统对农用柴油机经济性能的影响及改进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