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创新思考

时间:2022-09-17 06:58:58

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创新思考

摘要:通过完善规划决策机制,——规划委员会、规划专家咨询机制——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规划技术监督机制——规划部门技术审查委员会、规划社会组织——规划协会等,不断提升城市整体的生活品质和竞争力,从而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序实施,充分体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规划管理创新思路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中,往往现状发展与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在产业布局、城镇结构、人口集聚,亦即“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尚不能形成有机整体,城镇基础设施尚不配套,市政设施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城镇建设质量还不高,缺乏疏导中心城区人口的磁场效应;同时,过快、过猛、过热的开发与建设,正在给人们生存的城市环境带来种种重压,如城市水泥森林膨胀,地面沉降、“热岛效应”等等,迫切需要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优化配置城市空间资源,完善功能布局,有序理性推进建设。

规划管理决策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环节,关系到城市建设管理的最重要活动。在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经济体制转轨变化之中,城市规划的编制、设计、评审、批准等环节尚不完善,一方面,在公共开发领域市场行为政府化,本应通过市场运作的设计项目却作为指令性任务形式,指定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制作,常出现应付政府交办的任务现象,缺乏深层次规划的专题研究;规划的行政行为与技术行为混杂管理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市场机制的缺陷,呼唤着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路

坚持城市规划地位的先导性、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城市规划实施的权威性、城市规划管理的创新性,在规划理念、内容、方向、机制和法治等方面求实创新,使创新理念、创新活动贯穿于规划管理全过程。

通过完善规划决策机制——规划委员会、规划专家咨询机制——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规划技术监督机制——规划部门技术审查委员会、规划社会组织——规划协会等,不断提升城市整体的生活品质和竞争力,从而保证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序实施,充分体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1完善规划决策机制来源

2.1.1 建立规划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河南省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政府综合科学决策水平,创新规划理念,加强对规划建设的领导,发挥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作用,统筹空间资源,完善功能布局,有效决策各项建设,推进经济与社会资源配置的匹配化。

运作机构设置。规划委员会不是县政府的一个具体的职能部门,而是县政府重大规划的决策性机构,是县政府审议重大规划建设事项的必经程序。县规划委员会由县四套班子、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专家代表及部分市民代表组成,其主任、副主任等领导职位,应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城市建设的领导担任。

2.1.2 规划委员会主要职责:作为全县规划的决策机构,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重大决策提供审议意见。审议和决策全县性重大规划方案;审议全县经济社会和区域发展战略;审核区域总体规划,审议城市总体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对城市规划未研究和待确定的重大项目选址进行决策;审议重要地区、重要地段建设的重点项目、特殊公建项目的选址与建设工程的方案和初步设计;审议全县交通、市政、防灾、公用、环保各专项及专业规划;审议重大、有争议的规划违章违法案件的处理;对全县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实施发挥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作用。

2.2建立规划咨询机制

2.2.1规划专家咨询机构。作为县政府重大规划决策咨询机构,是县政府作出决策前的专业咨询机构,对各类重大决策、规划方案和专项规划提供前期咨询,由规划和相关专业专家组成专家库,每次专题或会议在专家库名单中抽取,同时,根据区域内规划项目需要选聘境外规划专家,每年视情况进行人员增减。

2.2.2 县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要职责:研究区域发展与目标、性质与功能、总体布局等重大课题;研究全县 重要规划,包括区域总体规划、中心镇规划、工业区规划、重点地区、重点路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研究全县 性对内、对外综合交通规划;区内道路系统规划;给水、排水、供电、供气、电信等专业系统规划,防灾体系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以及市政基础设施专业方面的重要建设工程规划方案;研究重大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专项建设工程规划方案等。

2.3 健全规划技术监督机制

2.3.1建立规划部门技术审查委员会,由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是规划部门的专业技术协调地决策性机制,目的是全面提升规划管理水平、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2.3.2规划部门技术审查委员会议事职责:对规划建设项目的审查与评定,包括规划方案、在建成区或旧住宅区内插建、改建或扩建的规划项目、规划调整方案;对重点地区、重点地段、重大项目的选址研究与审核;对区域内重点项目建筑方案进行研究与审查,如用地范围与选址审核或方案审理范围不一致或受影响的带征地块;与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调整的总平面方案等;临时、零星(重要地区门面装修、广告)工程许可;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建筑方案;重要地区地名的命名方案; 对重大违章违法建筑案件处理研究和决定,如竣工合格证与房屋土地使用证不符合;调查处理违法建筑中,被拆除方认为处理不公,可能引讼的案件;涉及重大违反规划案件及处罚数额较大的案件;研究和处理矛盾集中的规划案件等。

3、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创新的操作性来源

3.1规划委员会议事规则

3.1.1 依法行政的原则。先期研究全县 发展与规划建设的重大经济、规划方针政策,为规划布局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对重大规划决策实施建设的后评估。

3.1.2 集体决策的原则。规划委员会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涉及区域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全局性问题,建立集体决策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召开由主任主持的工作例会。规划项目集体审核后,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主任签署会议纪要,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分工落实具体措施;

3.1.3促进发展的原则。规划委员会通过强化政府对规划建设的控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有序发展”的原则,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目标,优化配置资源的同时,实行规划的全覆盖,使各专业规划宽到边、深到底,形成合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3.2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议事规则

科学合理的原则。本着科学探索、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研究,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力度,探索区域规划的发展战略。

3.3规划部门技术审查委员会操作规程

决策、实施和监督机制相协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摒弃倚重行政审批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陈旧观念,及时清理和修订相应的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建立一系列适应快速发展形式下的快速审批机制,符合规划的项目应快速审批,切实提高审批实效。抓紧抓好行政审批项目的后续监管。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审批项目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机制,落实审批责任追究制、公众参与机制、对违法建设行为的举报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要在规划项目选址和用地、工程管理分离的基础上,建立相互监督制约和协调工作的机制,做到“两个加强”,一是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督查和督办,确保政令统一、行为规范;二是在规划管理政策和技术方面,加强综合研究与协调,切实提高规划业务水平。

创新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的必然,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要求,城市管理呼唤新机制,新机

制推进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保证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国际水平。

参考文献:

1、任致远《21世纪城市规划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

2、吴晓勤 建立城市规划咨询市场的几点思考 《城市规划》2003、11 44-45

3、颜丽杰 王国恩 城市规划行政的制约机制——公众参与 《规划师》2002、9 57-59

上一篇:试探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控制 下一篇:我国建筑节能的障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