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和原则要求

时间:2022-09-17 01:31:28

探究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和原则要求

【摘 要】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位置显而易见,作为教师在强化专业特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逐步突出语文学科的教学特性,为学生能力的加强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语文教学;职业教育;着力点

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为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创造了条件,而职业教育体系当中对教学目标有特定的要求,即专业学科教学为重点,文化基础学科为辅助教学。因此,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职教特点进行突出,促使语文教学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

一、提高语文教学的专业特色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教师需要对所要培养对象的职业特点及从事工作的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将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并实现语文教育的应用性[1]。不同学科有着自身学科的独有特色,如语文这门学科在传递真善美的同时也承载着人们的价值观教育及情感教育,这也正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下语文教师所担任的角色十分重要,教师在熟悉语文教学特色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而实用性语文课堂则是具有专业特色的语文课堂实践的目标。语文知识无处不在,这也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特色。例如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联想到陈景润等著名的数学家,体会他们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知到辛弃疾、杜甫等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所以,实践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所教学科的专业性质,在职业教育体系中让自己的教学更加丰富起来,从而更好地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的转型

语文教师必须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并转型为“专家型和双师型教师”。其中,专家型教师指某一领域或方面具有专长的教师。专家型教师则是基于“工匠型教师”这一概念而提出的,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教师加强对教育目的、行为、方法及课程原理等教育理念的研究。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当中[2],由于缺少固定的结论,“双师型教师”多被称为“双证”或“双层次”。“双证”指职业技能证和教师资格证,“双层次”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具备经典专业知识的教师或具备精湛专业技术的教师,即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及开展专业实践均能兼得;第二层面是引导价值的教师或指导职业的教师,即引导学生人格价值、指导学生获得匹配职业均能兼得。双师型教师是在特定环境下提出的,对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提出了转变要求。语文教师除掌握本学科知识外还应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充分结合语文及专业相关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终身职业能力。

三、注重专业技能知识

学习永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而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必须保持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培养学生情感及价值观方面,语文教师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为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必须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的生活状况,以便实现语文课堂的实用性教学目标。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向学生的专业课教师求教,从而掌握一些专业技能相关的知识,一方面对自身能力进行了提升,另一方面为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3]。语文教师要能够掌握与所教专业相关的基础技能,并对专业的发展方向及社会需求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掌握语文课教学的分寸。

四、突出应用型语文课的实践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有着独特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学生还必须通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所以语文教学的实用性非常强,教师需要以应用型课堂进行语文的教学,充分将课堂教学中的基础知识、能力训练、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共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职业就业观念。

五、突出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地位

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必须遵循人文性、工具性、职业性及层次性原则,才能有效发挥语文课堂的教育功能。语文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不同,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教学环境都十分特殊,而以学生本身及其就业情况为导向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则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工具性基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之一,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有所欠缺,而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可以掌握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完成专业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通过对知识的积累,促使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注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原则,可以把握两个方面[4]。一是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品味文章作品的语言运用方式,同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二是强化语言训练,指导学生多说多写,以习作训练、讨论交流等方法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提高语文教学的服务特点

语文教学的人文资源十分丰富,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并培养学生能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注重对调动学生审美情感的机会进行抓取,以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作品的境界,使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思考和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指导学生要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以便统一学生的感受与文章的意境。二是对教材人文内涵进行挖掘,推进人文教育的发展。三是和谐课堂氛围,平等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通过人文性熏陶对学生的情感、人格及生活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何国松.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2]程云严.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杨东严.中国教育蓝皮书(2003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金小芳.教师必备的十大职业能力[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大连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