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实用性

时间:2022-09-17 11:48:03

心理疏导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实用性

作者:王槐银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随着生产力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压抑已久、日趋旺盛的精神需求凸显出来。为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精神需求,高校必须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体系的现代适应性,包括形成一套适应现代环境,适应对象心理特征、行为特点和接受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使主体性原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2004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之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标志着我们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认识。从此,心理疏导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迅速发展。

一、心理疏导法及其科学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心理疏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循人的思想活动形成与发展规律,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疏通引导,创造条件,让其充分表达,又善于引导,从而帮助人们理顺思想障碍,提高思想认识,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一种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遵循学生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创造出和谐轻松、平等民主的氛围,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充分表达出来。教育者在倾听学生的心声之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障碍,弄清问题的性质和根源,找准问题的症结,然后通过循循善诱、引导教育,帮助他们释疑解惑、清除心理障碍、理顺思想困惑,使其重新回到身心平衡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教育方法具有价值导向性、平等性、双向性、专业性、针对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一)心理疏导法的理论依据1.心理疏导法符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民内部的矛盾也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可以采用民主的方法化解的矛盾。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而不能用强制压服的方法去解决;企图用行政命令等强制性方法解决思想是非问题,是没有效力的、有害的。”其中的“讨论、批评、说服教育等方法”具有民主性、平等性,就是疏导教育法的表现之一。2.心理疏导法符合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并通过教育对象的内在思想矛盾转化,使教育对象的'知情意信行'诸要素在发展方向上达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达到平衡,最后形成新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和引导人的心灵、思想的工作。由于人的行动受思想支配,故思想政治教育被人们接受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遵循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人的思想认识所存在的问题,必然会通过各种渠道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思想问题即不能堵住,也不能压服。人的行为是外显的,对人的行为可以用外在的行为准则与方法来进行约束,而对人的内在思想既不能徒劳地用硬性准则加以约束,又不能堵塞、压服。赌塞言路、强制压服、约束都不符合人们思想变化发展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遵循人的思想形成与发展规律,运用循循善诱、说服教育等方法疏导教育对象,才能使教育者发出的思想信息渗入大学生的心理,促使学生的内在思想矛盾得到转化,从而解决其思想认识问题;反之,不遵循人的思想形成与发展规律,就不能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就很难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3.心理疏导法体现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人的主体性日益凸显,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到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价值,立足于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即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生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其实质就是在尊重大学生的基础上,改变过去训诫式的工作方法,通过贴近学生实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诉求,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进一步启发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只有贯彻以人为本,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活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肯定学生的个体价值,关心学生的内在需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旨。”

(二)心理疏导法的现实根据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因素繁多,如不断加快的变化节奏、日趋激烈的竞争等。现代大学生的发展,是富有个性、创造性与多样性的发展。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原有的人际交往、道德舆论与矛盾处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但新的道德、舆论、监督系统尚未建立成熟,很多人在这种转型之中缺乏归属感、幸福感”;其次,市场经济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动机、情感、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因素,使学生的精神需求更加丰富多样化;再次,社会的复杂多样化和多元价值取向,加大了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难度,很多人难以自主地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复杂问题;第四,“现代社会变化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增加,容易引起心理震荡、精神苦闷、思想困惑、心理负担,导致心理不平衡、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的发生。”总之,当今大学生面向未来的发展是多取向、多层次的,每个人发展都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这就迫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针对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的个性化心理疏导服务。

二、心理疏导的具体方式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一)咨询式疏导及其运用咨询式疏导,即先“疏”后“导”,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围绕受教育者的心理问题,相互理解、沟通、引导,达到消除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咨询式疏导,第一,要掌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格、年龄、政治面貌、出身背景以及个人阅历等。第二,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心中累积的苦闷、困惑宣泄出来,减轻其心理负荷,从而掌握其心理结症所在。第三,针对学生的心理结症,分析其成因及发展过程。其间,教育者要进行系统思考,详尽分析,把握学生思想问题的实质,并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四,引导帮助。在确定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之后,教育者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助其树立克服心理障碍的决心和信心,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领悟,促使学生心理冲突得到调节,并且向积极方面转化。同时,要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矫正、自我调控的能力,赋予调控的具体方法。最后,检查巩固。在学生心理状况得到好转后,还应追踪学生的近况,分析反馈信息,巩固咨询式疏导的成果。

(二)说理式疏导及其运用说理式疏导,即理论教育法在心理疏导中的具体运用,是指教育者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思想认识问题,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与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开导教育对象,使其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和觉悟的以理服人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说理式疏导,首先,教育者要完整准确地理解理论内容。采取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的方式,对本来就存在思想困惑的学生进行说理疏导,不仅无助于其解决思想困惑,还会导致思想上的混乱,更谈不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其次,要客观辩证地分析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并对症下药。教育者要仔细分析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性质:是思想政治性质的问题,还是暂时的思想困惑;是否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等。第三,要针对性的说理疏导。即针对学生的性格、年龄、出身背景、个人阅历以及思想觉悟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第四,情理结合。说理疏导,既要坚持正面说理,以理服人,讲真理、说真话;又要寓情于理,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三)生活对话式疏导及其运用生活对话式疏导是指“针对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过创造各种民主条件,运用对话的方式,促使心理疏导客体思想转化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立足现实生活,以人为主体、用对话方式开展心理疏导的方法。运用生活对话式疏导,首先,教育者要努力营造民主、开放的氛围,使学生畅所欲言,以便教育者能全面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其次,教育者要正视并正确回答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敏感问题”。这些敏感的热点问题往往是他们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因此,教育者要正视这些问题,并正确地教育、引导学生,而不是回避这些问题。比如,教育者要积极帮助学生理解就业、财富分配等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科学辩证地看待我们的就业前景、分配制度。再次,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性。遇到事关“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政治问题时,教育者应注意灵活运用沟通艺术,向学生传递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思想信息,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色;沟通进程中,教育者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彼此双向互动。

(四)交友谈心式疏导及其运用交友谈心式疏导,“就是为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解除其心理不平衡和心理障碍的方法。”运用此法,首先,要给予学生关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理解、信任学生,对其给予关怀、鼓励,使之感到集体的温暖,为交流创造前提条件。其次,营造出接纳、真诚、友爱的人际氛围和集体氛围是关键。教育者要让学生学会消除与人交往的障碍和隔阂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再次,教育者要耐心倾听学生诉说,使其将内心积郁已久的痛苦吐露出来,并用自己健全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健康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感染学生。最后,教育者还应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反思个人内在的诸多因素,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

(五)情感感化式疏导及其运用情感感化式心理疏导,即“以真挚的感情去感动人、感化人、感染人、影响人。”人本身都有得到别人真挚感情的渴求;同时也希望他人能够真诚接纳自己的感情。这是情感感化式疏导发挥作用的心理基础。若教育者能够得体地运用情感感化式疏导,不仅能使双方心灵相通,感情融洽,而且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防范心理和逆反心理”,使教育过程顺利进行,从而逐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运用情感感化式疏导,首先,要尊重、理解学生。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相待、不加歧视,善于发掘并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助其坚定信心、振作精神。其次,要情理交融。在引导学生时,教育者既要以情感人,又要以理服人。“情通则理达,理达则情固。情对理的灌输起催化作用,理的灌输有利于巩固和加深思想工作主客体之间的情感。理离开情,如骨之无肉;情离开理,犹肉之无骨。情是理的先导,理是情的升华,入情才能入理,入理才能动情,入情入理才能动心入脑。”再次,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情感人绝不是停留在言语上,还应表现在行动上;要多办实事,切实关心人、帮助人。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中,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者的“精诚”。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心理疏导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心理疏导的作用范围虽然心理疏导法在理想状态下能够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问题,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日趋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心理疏导法不是万能的,其作用范围有限。尽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知心朋友,但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只能对他们的思想意识层面的问题起作用,一旦某个学生患有严重的身心疾病时,心理疏导的作用就显得非常有限,就不能仅仅采用心理疏导引导学生,而应该及时把这种学生转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专业医院进行就诊治疗。只有在心理问题层面,心理疏导法才能发挥作用,一旦教育对象患上严重的身心层面疾病时,仅仅运用心理疏导,则可能适得其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把握好它的作用范围。

(二)坚持心理疏导的价值导向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疏导法时,价值导向问题不容忽视。普通心理疏导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协助来访者处理心理问题的一种助人活动;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一种教育活动,是把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转变为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也是用某种思想政治观念来处理人们思想政治问题的理论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价值导向性的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其实质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并使他们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因此,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要高度重视其价值导向问题:在解决大学生“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后,还要紧接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解决学生在“思想政治”层面的问题,培育和巩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三)协调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普通心理咨询的主要着眼于个体心理健康和自我实现,以帮助咨询对象实现个体人格、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与完善为基本目标。在普通心理咨询中,不仅要使个体的心理恢复健康,还要挖掘个人的潜能,从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然而,却较少考虑社会与个体发展的关系,有时还会忽略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的“基本理念是促进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其咨询目标是个体与社会的协调互动,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心理疏导时,不仅要使学生的心理水平回复到健康的状态,还要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使学生个体原有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还应注意深入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公民道德教育,使学生个体与社会的协调互动,强调个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力求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

上一篇:思政教育开发现代人才的因素及途径 下一篇:建设学习型思政教育队伍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