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剧在心理教育中的实用性

时间:2022-07-25 01:49:06

心理剧在心理教育中的实用性

一、校园心理剧的组织实施

每个人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演出体会、个人经历与大家分享,大家可以畅谈自己在遇到类似问题时的处理方式以及这种方式的好处与缺陷,通过共同探讨、交流找到正确的应对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会促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地看待问题,能设身处地地考虑别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在这一阶段,成员分享的是自己的真实经历与感受,而不去分析、诠释剧中人物的问题和行为。分享可以使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提醒、相互提供意见,使他们获得力量。[5]

二、校园心理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宣泄负性情绪,解除心理冲突。大学生面临着诸如学习、人际关系、生活适应、择业就业、考研等压力,负性情绪需要得到合理的宣泄,校园心理剧恰恰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在剧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剧中人物能够摆脱心理阻力,自然地表现个人情感和行为,揭示内心深处的症结,在心理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宣泄不良情绪,促进冷静地分析问题,解除心理冲突,学会处理问题的方式。

2.激发潜能,建立自信心。校园心理剧为学生的创作、尝试、思考、合作提供了空间,学生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一个心理剧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团体成员克服种种困难,相互之间共同合作、彼此支持,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也能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帮助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建立自信心。

3.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心理问题常常是在人际互动环境中产生的,校园心理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人际交往和互动的场合,让学生能够尝试多种、多重角色。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认识自我,在学习他人行为模式的基础上,重新评价自己观念和行为的正确性,改变自身的不合理观念。[3]此外,学生通过对不同角色的转换、扮演和体会,从一个全面、全新的高度去体验他人的角色,理解交往中他人的立场以及交往中的冲突,从而改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关系模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健全和完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有研究表明,校园心理剧对减少和缓解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明显效果。[6]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获得体验和感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校园心理剧可以为学生提供健康的个性心理参照体系和积极的行为模式,促进个体的自我觉察,对大学生会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积极心理影响。

三、校园心理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1.加强对校园心理剧辅导教师的要求。校园心理剧的组织、实施是一个创造性地向学生传递心理学知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解决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困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校园心理剧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满意的效果,与指导教师的引导、组织具有很大关系。在校园心理剧创作、组织和表演过程中,心理辅导教师应能准确判断出各种角色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的症结,引导剧情向预期的方向进展,因此指导教师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并且具有丰富的心理咨询临床经验和团体辅导技巧,较强的洞察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此外,指导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宣传策划、组织实施的同时,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氛围,相信学生的能力与潜能,鼓励学生亲自去创造、尝试和体验。

2.校园心理剧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具有明确的主题。校园心理剧的剧本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需要出发,并且具有明确的主题。[7]校园心理剧的创作应来源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反映大学生关心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感、择业就业等热点问题,这不仅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而且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自身的心理困惑。

3.丰富剧目中的健康人格内容。目前,校园心理剧较多的是反映学生的心理困扰与心理问题,反映健康人格的题材还不多,缺乏对健康人格榜样的塑造。模仿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因此,在校园心理剧的创作中,在引导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同时,还应在剧目中增加健康人格榜样的正面塑造,从而使健康人格的典型形象为学生所学习和模仿,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8]

4.重视演出后的分享环节。校园心理剧的成功与否,创作、表演是基础,而演出后的分享环节是升华。在分享环节,团体每个成员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分享自己扮演某一角色的感受,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更加客观、理性、全面地认识自我,并且通过交流、分享,使团体成员对特定的问题有了积极应对的方法与策略。分享环节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让观众参与讨论、演员分享自己扮演该角色的感受、观众分享自己观看演出的感受、演员分析自己对心理剧中人物、事件的看法等。在分享过程中,不强调对问题的分析,而是侧重于个人情绪、情感的自然流露与表达,使团体成员能够恰当宣泄自己的情绪,得到一些反省和情感支持。[7]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其生动性、自创性、直观性和启发性的特点,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并受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青睐,各高校也开始尝试着运用校园心理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然而,我国运用心理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还很短,相关理论和实践还在进一步地探索和尝试中,还需高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结合本校实际,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相关素质,进一步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作者:李春华 任文芳 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上一篇:谈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情况简析 下一篇:谈校内心理健康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