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时间:2022-09-17 06:57:39

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直接导致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提高阅读效率。主要是倡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名著导读活动、课前三分钟故事会、学期精彩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的开展,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习惯 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直接导致语文教学效率的低下。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其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入手,提高阅读效率。

一、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动笔墨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革命老人徐特立在湖南第一师范教书的时候,要求学生读书不要贪多图快,囫囵吞枣。他向学生介绍了一条读书的好经验: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是说读书要想有收获,不仅要眼看、口念、心想,还要动手写笔记。许多人的读书经验证明这样读书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结合实践应用,提高自己。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无论读什么书,笔不离手,可“划”(划出亮点、悟点、疑点)、可“标”(标出生字读音、难点)、可“注”(自己独特的读书感悟)、可“抄”可“写”(读书笔记)。当这种习惯养成之后,书一拿起,手中无笔反而不习惯了。而且,我也一直身体力行,不时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拿来与学生共享,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下渐渐被激发出来,早读课、晚自修,握着一根笔杆子看书的同学越来越多了。

其实,不论采取哪种“动笔墨”的形式,只要长期坚持下去,就必会受益。因为“动笔墨”的过程,既是反复咀嚼加深理解的过程,又是帮助记忆的过程,还是建立资料库的一个好方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遇到有心得或查到什么资料时,就及时写下来,时间长了,可以积累不少东西,到用的时候,就可以左右逢源,方便快捷,做到“胸有成竹”。

二、重视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杜甫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的问题上,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浏览式。在学习之余,鼓励学生多翻翻,或看一遍序目,或读一章节。这样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精读式。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精读,研读作品的写作方法、语言、人物等。

跳读式。读书遇到难点时,可以先记下来跳过去阅读。待文章读完以后,再回头思考解决。

问题式。学习某一篇教材后,设下一悬念,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查阅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剪报式。阅读报刊时,遇到优秀的作品,将作品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分类整理。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因人而异,因知识水平而异。除平常的阅读之外,我还结合初中生应阅读名著书目,每学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至两本名著导读。

如导读《西游记》、《水浒传》等章回小说时,我要求学生每星期做两章回读书笔记,必须包含章回故事情节概括、精彩摘抄、精彩赏析、心得感悟。情节概括:把文章的提要写出来,力求抓住重点,概括出基本内容,文字须简明扼要。精彩摘抄,文中的精彩语段、词句可摘录在本子上,也可摘录在卡片上。摘录时引导学生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原文的字句和标点。精彩赏析、心得感悟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有感而发。比如,可以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故事情节,赏析语言特色、写写心得体会等。这样,学生阅读时由浏览――摘抄――思考――笔记,一轮下来,不仅读了,而且懂得整合、思考、积累、提升,阅读效率大大提高。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我每周利用一堂正课时间进行名著读书笔记检查或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辩论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老师及时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或进步明显者,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同学们很期待每周一节的名著导读课,争相效仿先进,畅谈感言,亮出观点,这样班级逐渐形成了较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逐步提升。

三、坚持课前三分钟交流

课前三分钟背(写)诗词、讲故事一直是我的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全班同学按号数轮流上台,每节课一个人,每个人所背的诗词、讲的故事绝不雷同,从背诵、默写诗词,到讲成语故事、童话故事、歇后语故事。通过活动,同学们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有了广泛的阅读积累。有时恰逢某一学生讲到一个有趣生动的故事,就顺势让学生玩玩故事接龙的游戏,情节接龙、结尾新编、题目另撰,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而我也乐于坐享其成。

当有学生说日记无话可写时,我就让他们改编、扩写、续写课前三分钟的故事,想怎么写任其在“自留地”里天马行空,学生也很乐于接受。长此以往,日记成了学生的又一个材料充实的资源库。如此这般,写起作文来,学生何愁肚中无货呢?

四、经典因为诵读而精彩

经典文学著作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如果就这样让它沉淀在历史的河床底,那真的是为人师的在暴殄天物。虽然,对于浩瀚的经典著作来说,我们能做的不够九牛一毛,但至少我们可以帮孩子搭一座桥,让他们到河中间看看。于是,每一个学期,我必定组织本班的孩子,按六个小组进行一次经典诵读比赛。

三个学年,六个学期,我会循序渐进地安排六节有关经典诵读常识和技巧的课程,在开完课程之后,让各小组自行选材进行编排、组织诵读训练,然后全班和议定出评分标准,并且让每一小组派出一位评委,最后选定日期进行比赛。比如,我以《乡愁》为范本,讲授诵读的基本技巧,随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经典诗歌诵读比赛。再如,我结合《春》的教学活动,讲授集体诵读的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代经典散文诵读比赛。在一次次的小组合作中,在一次次的抑扬顿挫中,在一次次的声情并茂里,我一次次地被他们感动,经典就这样慢慢地种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我始终认为:能把简单的事做好并且坚持下来,就是一件不简单的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读、会读、善读,阅读教学才会有效、高效。经过我的引导和努力,我班相当一部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已基本养成。然而,良好习惯的最终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还须继续持之以恒地努力和探索。

上一篇:方程、不等式与函数思想探讨 下一篇:寻根求源,让地理课堂流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