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

时间:2022-09-17 03:30:54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多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炎症迁延形成,也有慢性宫颈炎经淋巴管直接与宫颈旁结缔组织相通而致病。急性盆腔炎转为慢性炎症后,则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逐渐使结缔组织变为较坚硬的疤痕组织,与盆腔壁相连,甚至出现“冰冻骨盆”状态。因此单一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本院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66例,疗效显著。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1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

治疗组:年龄为22―47岁,平均34.8岁,病程半年―10年,平均5.25年,病情中度:35例,病情重度:48例。

对照组:年龄为23―48岁,平均35.5岁,病程半年―10年,平均5.25年,病情中度:36例,病情重度:47例。

两组在人数、年龄、病程、病情轻重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⑴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⑵下腹一侧或两侧坠胀、隐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后、经期、后加剧;⑶白带多;⑷月经不调;⑸不孕;⑹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伴有压痛,附件区条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压痛;⑺B超可探及输卵管增粗、积液或盆腔积液、盆腔炎性包块;⑻阴道或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异常病原体。

1.3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进行症状分级量化,主症:下腹疼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气臭。次症:神疲乏力、低热起伏、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加重。体症:子宫活动受限、子宫压痛、附件增粗压痛、附件包块压痛、宫骶韧带增粗,触痛。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⑴中药口服清热调血汤加减:当归8克,川芎6克,生地黄9克,黄连6克,香附15克,桃仁8克,红花8克,莪术8克,延胡索15克,牡丹皮8克,败酱草15克,红藤15克,薏苡仁15克,栀子8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续断15克.

遇经期或月经多者,上方减:当归、川芎、红花,加:槐花10克,地榆10克,马齿苋10克.

兼腹痛剧者:加:木香10克,大腹皮10克.

以上处方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口服,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三个疗程.

⑵用药:月经干净3-7天,用康妇特栓剂,每日睡前塞肛,7天为一个疗程,连用三个疗程.

⑶西药盆腔注射:患者月经干净3-7天用留置针行后穹隆穿刺,注射生理盐水20毫升,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地塞米松10毫克,加糜蛋白酶4000个单位,加利多卡因2毫升,缓慢推入盆腔。同时推注0.5%甲硝唑50毫升,三日一次,每月6次为一个疗程,连用三个疗程。

2.2对照组

用0.9%生理盐水250毫升,加头胞噻肟纳3克,加0.5%甲硝唑100毫升,每日二次,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用3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综合疗效评定标准,⑴治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消失,妇科检查基本正常,理化检查正常.停药3个月内未复发。

⑵显效:治疗后下腹痛及腰骶胀疼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

⑶有效:治疗后下腹及腰骶胀痛等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

⑷无效: 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无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无改善。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83例,治愈的38例。显效的32例,有效的13例,无效的为零。

对照组83例, 治愈的5例。显效的22例,有效的37例,无效的为19例。

两组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讨论

慢盆腔炎的治疗,抚正是治疗此病的重要环节,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益气健脾补肾为主。清热调血汤加减方中,黄连、红藤、栀子清热解毒;薏苡仁、败酱草清利湿热,解毒排脓;当归、桃仁、红花、莪术、川芎活血散瘀;香附、延胡索行气止痛,气行血活;牡丹皮、生地黄清血分之热;黄芪、白术、续断益气健脾补肾。

康妇特栓剂塞肛,具有行气活血,消积止痛、活血化瘀、去腐生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之功效。还可以防止减少药物在肝脏被破坏,直达病所,增加局部药物浓度,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

西药盆腔注射给药,可使病变组织周围药物浓度更高,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渗透到纤维化的包块组织内。庆大霉菌素为广谱抗生素,抗杆菌效果好,甲硝唑对厌氧茵效果好。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可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影响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和瘢痕的形成。利多卡因可减轻盆腔注射中的不适。

上一篇:急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 下一篇:前牙龈下残根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