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时间:2022-09-17 03:03:06

高效课堂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成长和发展,变教为激励与引导,变主讲为点拨与启发,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状态,从而爱学、乐学。学生的成长从真正意义上来说是具有生产性、创造性的。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教师;学生;学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要充分认清自己在高效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课改中,教师应重新定位角色,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习惯,用课改的“三观”――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来支配行动。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讲台上的“独语者”,课堂生活实际是一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教师是课堂话语的霸权者,学生实际上成了张着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识回收站”,有时即便学生有些自己的创造,也被教师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而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交往中的“对话”,它是教师和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信息背景和知识经验,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角色由旧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的知识王国,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一、教师是课堂教学观念的改革者

时代在发展,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课改精神,敏感地嗅到当前课堂改革的大趋势。如果依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还用过时的老套经验教学,固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只会被学生所淘汰。要把课堂主动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一桶水和一杯水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由知识传递人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不再是老师主讲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合作探究学习的乐园。要变身“新课堂”的“新教师”,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成为激励和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课堂教学要高效实施,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人格、心灵发展、成长规律为主题。然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以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充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除了从教的环节来思考,更要本着学生发展、探索新知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设计导学案时,一方面要注重优生层面的探究性知识容量,让这部分学生有紧张的自主探索空间,以思考促探究、以探究获新知;另一方面,导学案也要有层次性的体现,分别让A、B、C层的学生都要有摸得着的东西,同时也要有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知识点。只有有层次的教学设计,才会激发每位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的兴趣,学生的主体性才会得到真实的体现。再一方面,课堂设计要有趣味性,要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实际生活环境相结合,让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解题方法得到更优化。

三、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课堂教学组织实施是由教师引导完成,科学有效地构建课堂教学流程,自始至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一门值得探究的教学艺术。学生要在课堂上张扬个性、激情参与、热情探究,教师就必须以饱满的激情组织课堂。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全身心投入,高效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全力以赴、愉快合作,激发学生强烈的展示欲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每堂课在心理上都处于兴奋和愉悦的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教师艺术的引导。教师要通过适时点评、知识拓展延伸、穿插鼓励、有效调控来持续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高效课堂是基于“人”的课堂,是学生“说话”的课堂。学生说得好不好,学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导演”的导技如何。

高效率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乐学、好学,更要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由主演变为导演,用自己娴熟的教学技能技巧导好每节课。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学生的思想是变化的思想,我们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实现语文课堂高效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永恒之法。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出发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实现教师的角色定位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阵地。当然,面对课改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还要在课改实践中不断去反思、改进。因此,我们将秉承新课改的理念,通过高效课堂实现课堂形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根本转变,继而转变师生的生存状态,转变师生的成长方式,转变学校的发展方式,转变传统的研究模式。这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让教师相伴美好的时光!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中学)

上一篇:在新课改下创新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 下一篇: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建立的几种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