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建立的几种新思维

时间:2022-05-29 10:18:17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建立的几种新思维

摘要: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新的思维和教学方式。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出发,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建立的几种新思维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新思维;研究

从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提出到现在各个试点的全面实施已历经十年之久,是历次课改中时间最长、教材变化最多的一次。这就意味着每个教师都将面临新标准、新内容、新目标等一系列的全新课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新课改的教学工作呢?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构建新的教学思路,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建立的几种新思维。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新的角色

传统教学观念一直认为教师就是每个学科的“知识权威”,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是毋庸置疑的。新课改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扮演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又不能放任自流,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做好学生的组织协调工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另外,还要指导学生为自己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方案的改进

以前教师备课主要是备大纲、备教材、备教参,这样虽然可以加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课本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却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特长的发挥。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紧扣教材和教参,把握教学目标,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相关的教学情境和问题;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安排教学活动;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演示活动、实验以及小组活动做好充分准备;设计对每个教学环节和学生的评语等。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既符合学生的智能和认知水平又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

三、由重“教”转向重“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要求学生适应自己的教学,不太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实际需要。这种以教定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不仅影响学生潜能的挖掘和个性特长的培养,还会压制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注重学生的学,也就是提倡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培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是基础,探究是关键,合作则是对自主和探究的补充和促进。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以提出质疑、观察比较、实验分析、交流讨论、归纳整理等环节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如要点记忆法、图示法、分类法、比较法、分析法等,通过对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和运用,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变成“会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学习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四、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发展的方向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一般比较单一,主要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任务也是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传授课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即可。只要教师抓住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讲解,让学生听懂,再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教学任务就算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又要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所以,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多种能力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求学生预习新课,标注难点,并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解决困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展示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各种巩固练习,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五、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既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又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比较专职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发号施令,独断专行,学生只能埋头苦学,认真听讲,顺从又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所有命令,更不允许在教师讲课过程中插话和提问,或者交头接耳,否则就会受到教师的训斥和惩罚,个别严重的情况还会受到体罚。这种专制式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整天提心吊胆,教师专横跋扈,课堂气氛十分紧张。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不仅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会直线下降,学习成绩自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立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而新课程的改革也倡导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要互动合作。这就要求师生互相关心和尊重、坦诚相待,平等合作。教师要真心接纳和信任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和理解学生,在学习上鼓励和帮助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敢于想象,勇于提问,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推动师生的交流互动,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之,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推进,每一位教师都应紧跟新的教学步伐,认真研究,不断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正确引导学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开辟一条具有自身特色又符合实际的教学新思维之路。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安宁中学)

上一篇:高效课堂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