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及防护工程探讨

时间:2022-09-16 10:24:07

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及防护工程探讨

摘要: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把防震减灾作为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地震灾害、防震减灾、防护工程

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全球地震活动和我国地震灾害特点;二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现状;三是简单地介绍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些构想。

(一)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在地震发生前,作出准确的预报或打个招呼,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在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震前,地震部门根据观测到的一系列突出异常现象,于2月4日凌晨6时报告省政府,提出24小时内在营口、海城将发生一次强烈地震,省政府及时向各市地及有关部门发出电话通知,指示各地要提高警惕,发动群众,认真做好防震抗震工作。海城、营口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措施,如有的电影院贴出了“因地震改为露天放映”的布告,营口县驻军取消了当晚在礼堂的春节慰问演出等。这次预报使绝大多数居民在震前撤离了住宅区,转移了重要的物资设备,对震时易燃、易爆、泄毒等次生灾害的部位采取了紧急预防措施。地震造成1300多人死亡。据估计,成功的预报至少减少了近10万人的伤亡,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作出的具有减灾实效的成功预报。

我国当前的预报工作已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国务院了《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对地震预测和地震预报做出了不同规定。预测意见是由专家作出;而预报意见是要经过一定程序由地震部门提出,报省以上人民政府风险决策,并由人民政府向社会的。

成功预报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具备相当的监测能力。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包括测震、形变、电磁、流体4大学科,共有20余种观测手段的地震监测台网,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地区。目前,首都圈地区可以监测1~1.5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是5~10分钟;省会城市和东部地区可以监测1.5~2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是10~15分钟;其他地区可以监测4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是20~25分钟。

一是监视地下核爆炸事件。核爆炸产生的地下震动同地震波一样,都能被地震台网监测到,我们可以通过地震台网监视地下核爆炸试验,准确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量。这在国防安全和整体外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用于爆炸监测。2000年8月,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潜艇沉入巴伦支海,原因不明,俄罗斯当局将这一事件归罪于一艘不明身份的外国潜艇的碰撞。但挪威波罗的海地震台站的记录说明,这场悲剧是艇上鱼雷的系列爆炸引起的。再如,1999年4月15日,韩国货机在上海坠毁爆炸,上海地震台网确定飞机是在坠毁后发生的爆炸,这在后来对飞机黑匣子和一些目击者的调查中,得到了证实。再如,对“911”事件,离它34公里的美国拉蒙特地震台清晰记录到了两次撞击事件和两次坍塌事件。同时,地震台网还可以对矿山坍塌、煤矿瓦斯爆炸等进行监测,以便事件发生后快速判定事件性质和作出反应。

三是监视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比如三峡地震台网,在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至135米后,库区发生158次小地震,频度增高近10倍。水库诱发地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蓄水后,库盆荷载增大,引起区域应力场变化;二是水压增大后,水渗入库区构造裂隙中,孔隙压发生变化。

(二)做好震灾预防工作

搞好震灾预防,通俗地说就是要“把地上搞结实、把地下搞清楚”。

“把地上搞结实”就是采取设防措施,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国内外许多震例表明,设防不设防、设防到位不到位,效果截然不同。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造成6000多人死亡,10万多栋建筑物遭破坏,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人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地震。在倒塌的房屋中,90%左右是20世纪50~70年代建造的,未进行抗震设防,或者抗震设防标准不够;而1981年以后按新规范设计的房屋,大多数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2003年美国加州6.5级地震,震中离加州中部海滨城市,圣西米恩市11公里,但仅造成3人死亡,而且这3人还是被一个没有采取抗震措施的古钟楼倒塌砸死的;2004年日本新7级地震,虽然是城市直下型,但只造成800余栋房屋倒塌,死亡14人,创下同级别、同类型地震死亡的最低纪录。成功的例子,与美国、日本经济实力雄厚,设防标准较高密不可分。而我国唐山地震造成巨大灾难,除了震级大外,城市不设防是重要原因。震前,唐山市居民住宅、企业厂房、工业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很少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唐山大地震之后,痛定思痛,我国开始全面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问题。

对于量大面广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主要是根据全国地震区划图来进行抗震设防。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是第四代地震区划图,也就是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区划图的要求是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抗震设防的最低标准,是综合考虑地震环境,特别是国家经济实力等因素所确定的,是500年一遇的风险设防。也就是说,突破设防标准,遭受破坏的可能性虽然很小,但还是存在的。所以,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设防标准,把房子盖得更加结实、牢固。

(三)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据统计;唐山地震时,被压埋人数达57万人,动用了近10万官兵,但由于救援手段相当原始,基本上是手扒镐刨(调用大型机械主要在清理阶段),这在当时以平房居多的唐山,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如今,城市地震救援中,将要面对的是钢筋混凝土废墟,灾后破坏情况愈发复杂,简单传统工具的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2001年1月26日印度古吉拉特邦7.8级地震,造成16000余人死亡。当时各国相继派出救援队赶往灾区。作为印度的重要邻邦,我们按惯例,想派出工作组,提供地震科学考察方面的帮助,结果被印方婉言谢绝。印方的理由是,灾区更需要救援队伍,而当时中国国际救援队尚未组建。当时我们深感,中国作为在国际人道主义事务中负责任大国,迫切需要组建这么一支队伍。

(四)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在我国,也有类似的例子。如1994年,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福建漳州一些学校,由于平时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学生具备基本的地震知识,地震时没有发生慌乱,也没有造成什么损失。而在距离震中更远的广东汕头,由于学生缺乏防震减灾常识,在地震发生时惊慌失措,很多学生拥挤踩踏,甚至跳楼,造成数百人受伤,还死亡3人。

再如1984年,长江口以东海域发生6.2级地震,上海强烈有感,近百人跳楼。而1996年11月9日,原地再次发生6.1级地震,虽然也有强烈震感,但由于群众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没有产生恐慌,社会生产和工作秩序没有受到影响。

当前,国家应急体系已初步形成,正在强化各级政府对应急事件的综合管理,搭建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为前台、各类应急指挥机构为后台的联动协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新架构,为适应这一重大变化,地震应急必须走向联动协同,各级地震应急指挥机构要与同级政府公共应急平台建立衔接和协调关系,并实现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应对。

结束语:今后,国家将开展强震灾情应急监控系统建设、地震灾害应急联动协同系统建设、地震紧急救援技术系统建设,解决地震灾害应急灾情获取、指挥动员等瓶颈问题,实现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国家公共应急新格局。总的来说,地震灾害严重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

上一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及控制措施 下一篇:探析激励机制在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