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用什么化妆品化妆

时间:2022-09-16 05:47:03

古代女性用什么化妆品化妆

主持人语:春夏季节,是女性斗艳的时候,唇红肤嫩,明眸皓齿,成为一道风景。化妆品,这是现代女性必不可少的,在古代,又会是什么情况?其实,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古代女性亦然,也爱化妆品。那么,在没有现代化妆厂的情况下,古代女性都用什么化妆品来化妆?本期专栏揭秘此事。

米粉,先秦女性的最爱

可以说,中国女性是人类最早学会化妆的群体之一。《楚辞・大招》是这样描写当时美女的:“易中利心,以动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由此可见,早在先秦时代,那些秀外慧中、体态优雅、举止自然的美女们便开始化妆了,她们涂粉、画眉、搽香,将自己精心打扮。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其历史剧《屈原》中,还据此为屈原虚构出了一个爱化妆的女生蝉娟:她身系香袋,里边装着香粉,可随时补妆。

那时,化妆美容实已出现风气,先秦时期的女性特别喜欢抹粉,这种化妆手法对现代中国女性尚有很大影响。《战国策・楚策三》中所谓“彼郑、周之女,粉白黛黑”,反映的便是同一时代女性的审美趣味,不只屈原所在的南方楚国女性喜欢化妆,连北方西部的郑国、周国女性都用上了,以致于连楚王都惊呼自己从未见过中原有这么漂亮的美女。

粉,应该是古代中国女性最早使用的化妆品之一。从“粉白黛黑”一语中可以知道,粉是一种具有美白功能的化妆品。从“米”字旁可知,其主要原料就是人们日常食用的米。制作时,将浸泡过的新米细磨成浆,盛放在圆形的粉钵内,发酵沉淀后便得出了洁白细腻的米粉。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将粉块研成粉末,便成米粉;再添加入香料,即是“香粉”。

唐宋以后,粉的品种更为丰富,比较有名的粉是:宋代有以益母草、石膏粉制成的“玉女桃花粉”;明代有以紫茉莉花f制成的“珍珠粉”;清代有用滑石制成的“石粉”。到现代,粉也不仅仅用于面部美容了,还分化出了爽身功能。

胡粉系最早进口高档化妆品

与米粉有相同功能的美白化妆品,是铅粉,它属于古代中国女性使用的高档化妆品。

铅粉质地细腻,色泽洁白,其制作工艺接近于现代化妆品,系通过化学反应手段取得,实为化工品。其提取、制作方法较复杂,据《抱朴子・内篇》所记,将铅、锡一类物质与醋酸放在一起反应,使之生成黄丹,再由黄丹转化为糊状的铅粉。如米粉一样,干结后研成粉末,故名“铅粉”,有的也做成粉块。

因古人认为铅粉系铅之精华,故又名“铅华”。曹植《洛神赋》中“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中的“铅华”就是这意思,从《洛神赋》中可知,三国时的女性很爱铅华,且在普遍消费了。

除了铅华异名外,早期还称铅粉为“胡粉”。据说最早由中亚的粟特国商人贩卖到中原地区。中国古人称这些西域居民为“胡人”,故铅粉有“胡粉”一说。如果此说成立的话,胡粉当是中国最早进口的一种高档化妆品,看来中国进口化妆品是有传统的。

铅粉的美白效果比米粉更强,又不易变质,在古代上层富家女性中使用最多,就如今女白领喜欢选购进口货一样,胡粉也为当时的“女白领”青睐,一般女性是用不起的。

铅粉虽然是高档化妆品,但其含铅量太高,可以说是一种“毒化妆品”。现代化验证明,铅粉的主要成份实是碱式碳酸铅,长期使用可致慢性中毒,给人造成永久性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铅粉的美白效果十分理想,不少现代高档化妆品也在使用,特别是一些美白效果好的进口化妆品,几乎没有不含铅的。究其源头,也是胡粉。当时,胡粉东传中国,西入欧洲。

十六世纪时欧洲女性便十分喜欢的这种含铅美白化妆品。据说此股美白之风是受终生末嫁、美貌出众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影响。因为铅中毒,导致这些欧洲“美白控”面容受损,有的甚至因此丧命。

西部少数民族女性喜欢胭脂

除了粉,古代中国女性常用的美容化妆品是胭脂,它为粉的组合化妆品。也广受女性的喜爱。

从狭义的概念上讲,胭脂也属“进口化妆品”,并非古代中原女性发明,原名“焉支”、“燕支”,系一种纯天然红色的颜料。较早记述胭脂来源的,是晋人崔豹,其在《古今注・草木》中称:“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以染粉为面色,为燕支粉。”崔豹所谓“西方”概念与今天不同,乃中国西部地区的焉支山一带,具体地点在今甘肃山丹县境内;所谓“中国人”,实指中原人。

这一带,在汉代时为古代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匈奴人控制,匈奴女性便特别喜欢用从燕支中提取出的红色素来化妆。据说,匈奴王称王后为“阏氏”(音同“燕支”),即因此而来,唐人张泌《妆楼记》便这样认为,称“言可爱如燕支也”。用女性化妆品来比喻心爱的女人,可见那时女性对这种化妆品的喜爱程度和其在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当时还流传一首歌谣:“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关氏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关氏山就是焉支山,此失去后,竟然造成了匈奴女性化妆品供应的紧缺,这也算化妆品史上的一件稀奇的事了。

燕支是匈奴女性的发明,一经传入中原,立即受到内地美女们的喜爱。虽然是少数民族女性率先使用,使之成为古代中国女性必备,还是中原女性的功劳。内地美女们在长期使用中发现,如果在燕支中加入油脂一类物质,美容效果会更好,效力会更持久,于是出现了和现代胭脂很接近的燕支膏,燕支也因此被写成“胭脂”。

隋唐女“红妆”

胭脂的流行,其实与古代中国女性审美观念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在先秦时期“崇白”风气之后,“尚红”成为后世的一种流行,面带桃花的女人最漂亮,化妆史上的所谓“红妆”,受到欢迎。有学者认为,这种化妆风尚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已形成,此说不虚。

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有一个细节: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姐姐听说妹妹归来后,赶紧打扮一番,“当户理红妆”,去见妹妹。木兰也“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精心化妆,恢复女儿身。

涂抹胭脂的美容风尚,在唐代最为盛行,从这一时期墓葬考古中发现的壁画墓中所绘仕女的装扮上,便能看出这种化妆特点,从宫廷到民间,唐代女性都喜欢扮红妆。

当时诗人王建在其《宫词》组诗中,便记录了不少唐宫中这类信息:“收得山丹红蕊粉”、“射生宫女宿红妆”、“秋河织女夜妆红”……都提到了女性化妆时使用胭脂、扮红妆的现象。有个宫女因为妆化得太浓,竟然洗下了一层“红泥”,即王建所谓的“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拨红泥”。

唐宫女性中,胭脂用得最出色、化得最漂亮的,当是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杨贵妃比较喜欢桃红色的胭脂,她身上肉多,人胖怕热,每到夏天,杨贵妃衣服都穿得很薄,旁边侍女轮换着给她扇扇子,她仍流汗不已。可能是脸上的妆上得太浓,流的竟然是“红汗”,用毛巾一擦,“其色如桃红也”,这是五代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所记逸闻。

杨贵妃所化的应该是“桃花妆”,也应是她的最爱:先抹铅粉,再涂胭脂,年轻漂亮女性必常用;中年女性多化“檀晕妆”:将胭脂与铅粉调成檀红,即粉红色后,再涂抹到脸颊上;年长女性多化“飞霞妆”:先在面部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只有寡妇和标新立异的女性才化“白妆”:仅用铅粉,不涂胭脂。

古代女性崇尚植物化妆品

如今,植物化妆品成为现代中国女性的最爱,其实古代中国女性也是这样,崇尚植物化妆品,前面提到的米粉、胭脂,都属于植物化妆品。

植物化妆品的出现与中药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一大发明,这也算是国产化妆品的一大特色。成书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里,便出现了植物化妆品,中卷“草部”中便提及,“(白芷)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

白芷,又名“芳香”,是中国传统的植物化妆品主原料之一,本是中医用来治疗女科病的草药。以白芷为原料制成的面脂,便是当时女性使用的植物化妆品,受到医生推荐。

后来,金国宫女又以白芷为主原料之一,发明了一种新的化妆品,将8种有美白功效的植物晒干后研成细末,制成美容秘方“八白散”。八白散实是一种洗面奶,清代又有进步。在此秘方基础上,宫廷御医李德立、庄守和等于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研制出改进型美容秘方“玉容散”,专供老太后使用。

植物化妆品在唐代已十分流行,为上层女性偏爱,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录的植物美容秘方,多达80余条。中国惟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便崇尚植物化妆品,据《新唐书・后妃传上》记载:“(武则天)太后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

所谓“善自涂泽”,是说武则天化妆手艺高超,亲自动手美容。那么她涂抹的是何种高档护肤品?原来是以益母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植物化妆品。这种化妆品有保湿、嫩肤、养肤、美白等多种功效,所以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面颜不见老相。

当时植物化妆品的原料来源很广。如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是用桃花粉与乌鸡血调制出一种独家植物化妆品,涂抹后皮肤光嫩,脸色如少女般红润。到后来,这些植物化妆品,都成了宫廷美容秘方,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上一篇:雷军“你学得会”的3把刀 下一篇:探讨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常见裂缝与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