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前牙外伤应用管理论文

时间:2022-09-16 04:20:52

儿童前牙外伤应用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前牙外伤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儿童前牙外伤的特点和治疗原则,设计和制作真空压模牙托治疗16例儿童牙外伤的患者,综合应用临床检查和X线评价其疗效。结果:固定3-4周后16例患儿38个松动牙均已稳固,恢复正常的牙弓和咬合关系,患儿能很好的配合治疗。结论:该方法简单实用,美观舒适,克服了乳牙和年轻恒牙的解剖生理特点给常规固定方法带来的不便,是一种固定效果良好,患儿易于接受的方法。

【关键词】真空压模牙托儿童前牙外伤固定

儿童牙及牙槽骨外伤是口腔科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儿童游乐项目的增多和交通意外事故的频发,儿童牙外伤的发生呈上升趋势【1】。儿童牙外伤由于儿童牙颌解剖特点,牙冠较短或处于替牙期,给松动牙的固定带来困难。我院从2002年开始运用真空压模牙托对16例儿童前牙外伤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经一年以上的追踪观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6例患者均来自我科2002年4月—2005年5月门诊的患者,年龄3—12岁,均为不完全性脱位,共36个牙,其中年轻恒牙14个,乳牙22个,年轻恒牙的牙根均未发育完全,乳牙牙根有不同程度的吸收。16例中有4例伴有牙槽骨骨折和和牙龈撕裂伤。

1.2治疗方法

局麻下先将牙槽突及牙齿复位到正常位置(需清创缝合者应止血彻底,对于过度松动牙可在局麻下用手法复位后用丝线跨越患牙切端作唇舌侧牙龈缝合固定),轻取印模,为防止松动牙随印模脱位,可将印模调拌较稀的状态下取模,冲洗干净后灌注硬石膏模型。按临床治疗原则和目的修整石膏模型,填补较大倒凹后将模型放置于齿科真空压模机上,用2mm的硬质聚酯膜片经烘烤软化后,在工作模型上成型,然后将成型后的膜片进行修剪,修整基托边缘至大小合适,一般情况下达龈缘水平,若有牙槽突骨折尽可能延长至骨折线上3-5mm,后缘位于最后磨牙的远中,最后打磨光滑完成牙托的制作。口内适合调整后就位,患儿能够进行正常的咀嚼活动和语言功能。另外,予口服抗生素,口泰漱口液含漱,嘱注意口腔卫生,15D后复查,1、2、3、6、12个月后复查并摄X线片,根据检查结果评价治疗结果,确定是否去除牙托。

1.3疗效评定

满足以下4点标准为有效,牙齿松脱者为治疗失败。

①无冷热刺激症状。②损伤牙齿位置正常且不松动。③前牙区牙弓形态正常且覆牙合覆盖与损伤前一致,能行使正常功能。④X线检查示损伤牙的牙周膜间隙正常或骨性粘连及周围骨组织愈合良好。

2结果

16例患者36牙带上真空压模牙托后冷热和疼痛症状有所减轻,并可以正常进软食。经过1个月后复诊,12例25牙去除牙托后,均稳固无松动,损伤牙恢复正常,4例11牙牙槽突骨折患儿3个月后去除牙托恢复正常。前3个月,每隔一个月摄X线片,损伤牙的牙周及牙槽骨愈合良好,无明显根尖吸收,6个月,12个月复诊无松动,能行使正常的切割功能。在治疗过程中,有两例患儿牙龈缘有轻度充血,去除牙托后恢复正常,其余病例牙周健康。

3讨论

据报道33%的儿童15岁之前都有牙外伤史【2】,对于牙外伤脱位的固位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金属丝结扎法,牙周夹板固定法,近年来还采用正畸片段弓固定法【3】等,这些方法大都适合于成人牙脱位的松动固定。儿童外伤大多处于恒牙期或替牙期,给固定带来一定难度,年轻恒牙由于牙根尚未完全发育,牙根又多为锥形,若用结扎丝结扎,常会产生沿牙体长轴向根方的楔力,使患牙被挤出【4】,替牙期的儿童恒牙刚刚萌出,牙冠短小,既不能用金属丝结扎,也无法用牙周夹板固定,或者乳牙尚未被替换,乳牙根已开始吸收,牙根变短,固位力差,若对牙冠施以额外力,很可能造成乳牙提前脱落。乳牙过早缺失,易引起替换恒牙萌出位置的异常,因此要尽量保存损伤的乳牙【5】。

真空压模牙托是由质韧的塑料加热压制而成,分为颌垫和基托两部分,临床上常用正畸治疗后的保持,有美观、清洁、舒适,取戴方便等优点。由于压制的基托与组织面密贴,且成型的牙体解剖形态精确,不但有塑料对牙齿卡抱力,还具有大气压力,所以固位较好。其又相当于牙周夹板,稳定的保持牙弓形态,使牙列成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分散颌力。基托还可以起到保护创面预防感染的作用,避免传统结扎固定方法对牙龈牙周组织的损伤,塑料的透明性使得临床检查伤口愈合情况更方便。

用真空压模牙托固定儿童前牙外伤,只需取模后在技工室制作牙托,减少了椅位操作时间,有效地降低患儿的恐惧感,患儿的治疗和复诊更加配合,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洁,葛立宏,邵林琴,等.512例年轻恒前牙外伤的临床分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8,12(3):181-185

[2]刘东旭.滑动机制直丝弓矫治技术.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2001:192.

[3]杨艳,邓益辉,姚峰,等.片段弓技术在前牙损伤固定中应用.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2,18(2):137-138

[4]赵怡芳.口腔疾病治疗及并发症,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

[5]张锡泽,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43-244

上一篇:审计局审计纪律述职报告 下一篇:农村副县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