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源 渐入主流

时间:2022-09-16 07:44:48

中国开源 渐入主流

开源技术的发展水平如何,开源产品的成熟度如何,开源产品是否已形成产业规模,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开源和私有商业软件之间的竞合关系如何?

中国开源运动与其发祥地欧美相比,是在边缘化呢,还是在趋向主流?11月25日,在由IDG主办的2008 Linux World大会上,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明确表示: “中国开源正在快速发展,开源应用正在普及与推广,没有被边缘化。中国的开源技术正在走向成熟、趋向主流。”

而红帽大中华区市场总监Cindy Dong的演讲主题,就直接定为“开源就是主流”。他列举的数据包括: 在操作系统领域,Linux已经占据35%的市场份额; 以MySQL为代表的开源数据库占据了10%的市场份额; 在Web服务器领域,Apache(开源Web服务器软件)遥遥领先,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而据相关研究机构估计,开源产品2008年的销售额将达到350亿美元。

“还在说我的Linux有多好吗?还在列举使用Linux的N种理由吗?还在列举某份报告,试图证明Linux的市场份额吗?太土了吧!全世界的人都在用Linux和开源。”专业的开源人才培训机构尚观科技的演讲者更是如此热情地表示。

Linux发展态势良好

从全球来看,开源运动近年来的确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虚拟化技术的应用、SaaS、ASP、外包等业务的展开,为开源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Web2.0的兴起,开源运动释放出了更大的活力; 装有Linux的低价PC和装有Linux的便携式PC的兴起,成为2008年Linux发展的一大亮点; 在移动嵌入式领域,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据陆首群介绍,中国Linux的发展态势同样良好。2006年,全球Linux平均增长率为20%,而中国在2006年、2007年两年里,Linux的年增长率均为27%; 中国Linux服务器市场占有率更是从2006年的9.5%上升到2007年的11.3%。并且,中国Linux操作系统在技术上日渐成熟,Linux的销售市场已从早期的政府和教育领域,走向企业、金融、邮政、电信、铁路、电力、石油、医疗、公安、航空等大市场。

此外,中国已涌现出了一批国际公认的Linux新兴企业,每年分别与戴尔、惠普、华硕、七喜、联想、新蓝等厂商签订600万~700万套OEM预装协议。龙梦自主开发的Linux PC量产已起步,已产出整机两万台,并正在执行10万台整机订货合同; 中科红旗/亚联开源、中标软件(Linux发行商)与英特尔合作,开发并推出了移动网络设备(MID),已与明基、联想、爱国者、日立签订了OEM协议,并与腾讯、大智慧、灵图等第三方驱动或应用开发商合作,共建Linux生态系统,年底将有11万台MID整机投放市场。

“中国人正在从国际开源社区资源消费者角色向贡献者角色转变。”陆首群说,“中国目前已涌现出50多个开源社区,其中30%的社区开始出人才、出成果,其他社区尚在完善中,蓄势待发。”

与商业软件共存共赢

记者在大会现场看到的最有意思的现象是,微软居然“反客为主”,在“开源人”的地盘上出尽风头。微软特别设置了一个演示区,技术人员的卖力“演出”,吸引了很多观众参与,成为所有展台中人气最旺的一个。

这在之前几乎是不可想像的。微软与开源之间曾经势不两立,但是现在,无论是开源社区还是微软,都在致力于弥补两者之间的鸿沟,学着“共存共赢”。

“开源技术向私有商业软件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但要界定它们的关系: 既是竞争,也是合作,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多一种选择。”陆首群表示,“作为各种应用解决方案,我们提倡开源架构(Open Source Stack),也支持出自用户需求的混源架构(Mixed Source Stack)。”而微软的一位副总裁也宣称:“开源与商业软件之间的斗争已经结束了,我们进入了一个混源的时代。”

最近两年,微软积极参与开源,在开源世界中“装载”微软的影响力。在不同的开源项目中,我们都能看到微软的身影。同时,在大大小小的开源活动中,也都能看到微软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而微软开源软件实验室和开源技术战略的主管Sam Ramji的上任,使得微软的开源战略更为清晰,也更为大胆。

今年早些时候,Sam Ramji宣布微软成为Apache基金会的3位白金捐助者之一(其余两位是Yahoo和Google),每年为基金会提供10万美元的捐助。而正是这位激进的微软开源领导人,将微软的开源战略重新定位为“4C”,即“Community ”(社区)、“Coorperation”(合作)、“Choice”(选择)和“Contribution”(贡献)。

在本次大会上,微软中国及大中华区平台战略总监李科研向与会者具体阐释了微软的开源战略。“社区”――微软将积极参与和支持开源社区运动,包括提供资金的支持和为开源社区提供技术支持;“合作”――微软将展开与开源社区、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合作,以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选择”――微软将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并将在互操作性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贡献”――微软承诺将把一些技术回馈给开源社区。比如,微软向ADOdb贡献一款补丁,ADOdb是一个PHP数据访问层,此次的补丁将首次基于LGPL许可证。也就是说,微软第一次基于开源许可证LGPL,向开源社区贡献了代码。

对于微软在开源方面的种种努力,业界表示了高度的赞赏。有评论认为,“如果说赞助表明了微软的一种姿态,表达了对开源社区的一种善意,那么第一次基于LGPL协议贡献代码,则表明了微软参与开源的决心。这是微软与开源世界纷争多年后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也是微软与开源世界多年努力后的一个共同的、重大的转折点。”

在本次大会上,微软中国CTO李志霄还阐明了微软在互操作性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产品方面,在微软的产品和技术中重视并提供互操作性; 其次是倾听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者的声音,并与他们一起工作,共存共赢; 第三是获取,使得他人可以获取微软的技术资产; 第四是标准,即参与标准机构,支持产品标准以实现互操作性。

开源应该解决的问题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Sam Ramji: “你认为整体而言,开源社区的短板是什么?是商业运作和市场推广,还是兼容性?”Sam Ramji的回答是:“现在的开源社区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要宽厚地接纳每一个人,允许产生争论,并和平地处理争论。”

他还谈到开源的第二个短板,就是如何给开源软件开发者更好的经济回报。“被许多人和企业所应用的开源软件,是成千上万名开发者努力工作的成果,但只有很少数的开发者取得了经济回报。”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些很好的开源项目逐渐被开发者抛弃,“这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Sam Ramji说,“如果公司能够很方便地直接付钱给开发者,这种浪费是可以避免的。我想解决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这样,开源项目的持续性可以得到大幅提高。”

就中国开源领域而言,也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解决开源版本在应用中的薄弱环节。国内Linux与开源软件产品在技术上的薄弱环节是工程化实现技术(或产品化技术)不足。工程化实现技术主要包括: 质量认证、用户界面设计、工业外观设计、开发本地服务的技术、回归移植降级处理并向用户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以及对各种软件模块进行优化配置等。

其次是解决卸装率问题。陆首群表示,“近年来,对于早期Linux 安装时卸载率过高的问题已渐获解决,但对每年与OEM厂商所签数量可观的预装协议,在实现时的卸装率还是较高的问题,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

另外就是加强用户沟通。陆首群透露,在12月12日,将由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出面,召集一批大中型高端用户(金融、电信、能源、铁路、邮政等)和系统集成商,与Linux发行商进行交流,以促进Linux扩大使用领域。在会上,要求发行商听取用户需求,加深用户体验,沟通情况,改进服务。“我们还拟请国内外Linux发行商在会上介绍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帮助用户消除在推广应用中的一些思想误区。”陆首群表示。

上一篇:按图索骥 微软“触控”硬件未来 下一篇:小心!SNS危险